“燃油车时代”落幕?5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7%,燃油车销量暴跌23%,合资品牌“最受伤”【附中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研选快讯

乘用车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成熟,性能也逐渐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而传统燃油车在面临环保压力和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新能源汽车夺走。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滑。

近日,据乘联会发布的5月汽车销量数据显示,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07.3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47%,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节节攀升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销量则黯然大幅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6%;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

随着燃油车销量暴跌,“最受伤”的当属合资品牌。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1.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5%。从零售份额看,5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4.5%。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另外,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仅为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从“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情况”回看我国乘用车行业发展情况:

——乘用车市场情况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图表3:2012-2022年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年度走势图(单位:万辆)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情况

在各品牌乘用车中,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抢眼,全年累计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

图表3:2016-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及增速(单位:万台,%)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汽车强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推出了一系列在政策,支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吉利、长城、长安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在乘用车市场表现抢眼。自主品牌乘用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

图表4:2016-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单位:%)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情况

尽管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但凭借自主品牌的内外发力和新能源汽车的一路狂飙,2019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从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来看,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同比增长97.3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01.3万辆,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48.7万辆。根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2023年1-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77.7万辆,同比增长35.2%。

图表4:2019-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速(单位:万辆,%)

乘联会预计,当前乘用车市场进入半年收官期,各地方和车企努力冲刺销量业绩的意愿很强烈,新车型交付量伴随制造企业体系能力提升,快速释放产能将占领先机。因此6月仍是销量走势较好的月份。不过,乘联会同时提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不同,不能简单全面替代,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由于燃油车仍有盈利,但市场萎缩较快;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两者矛盾较大,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崔东树认为,“以旧换新”等政策也同样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