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炼油产业做优做强面临挑战

李海涛

炼油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交通运输提供充足燃料,也为乙烯工业提供裂解原料。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全球炼油市场发生转变,国内炼油产业做优做强面临着诸多挑战。

1958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百万吨级炼厂,此后炼厂数量大幅增加,到2015年已达到200家左右。炼厂的快速增多,导致炼油产能出现井喷,2005-2015年间炼油产能增速达9.1%,远高于全球1.4%的平均水平。

前瞻经济学人

2015年,我国炼油产能为7.1亿t/a,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占全球总产能的15%左右。但同期开工率仅为73.5%,不及全球84%的平均水平。所以,产能过剩是我国炼油产业面对的首个挑战。

与此同时,产业规模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仅有345万t/a,不到全球平均规模的一般。炼厂数量众多而规模过小,显然不利于炼油产业做优做强。

上述问题幸好没有影响炼油产业的盈利水平,反倒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尤其在前两年低油价刺激下,炼油毛利率连续攀升,达到历史新高。但与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相比,我国还有不少差距,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炼油产业未来要做优做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继续推动炼化一体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炼化一体化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炼油和石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作用十分显著。

其次,在成品油质量升级趋势下,炼油产业需做好相应调整,向碳五烷烃、碳六烷烃、正丁烯、异丁烷等倾斜,柴油则从限硫转向多环芳烃含量。

最后,加大炼油产业市场化改革,向国际化市场挺近。全球范围来看,炼油产业是属于充分竞争的领域,而我国基本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垄断,这主要是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不完全市场化所造成的。

因此,未来会加大炼油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活力。根据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将实现完全市场化,从而与国际市场接轨。届时,我国炼油产业或能借机深度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总的来说,我国炼油产业在规模化、炼化一体化、盈利能力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做优做强并非不可能,只需制定好发展策略应对挑战。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