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东北正在打造中国最强领域,时间倒流70年

黄琨

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

你只要走进长三角或大湾区的智能工厂,看见里面机器人在巨大的机械间穿行,金属臂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线,无缝衔接、迅速高效地自动完成每一道工序,马上就会对这个词形成直观的认知。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种场景如今在国内遍地都是。

1

位于工业之国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每年下半年都会发一份《世界机器人报告》,通过各地区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发展状况。

而在今年的报告中,中国大陆在工业机器人使用上,已经超越了德国和日本

——一个是提出“工业4.0”的西方制造业强国标志,一个是以高端制造、精益生产闻名的东方制造业代表。

具体数据显示,2023年的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470台/万人,排在全球第3,相比之下,德国429台/万人排第4,日本是419台/万人,排在第5。

注意这是密度,也就是平均数,而不是许多人惯于吐槽的“总量取胜”。

排在前面的可能比较出人意料,分别是韩国和新加坡。

韩国的机器人密度高达1012台/万人,遥遥领先于之后的国家。显然,虽然韩国职场以压榨牛马出名,但是其庞大的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也在时时刻刻倒逼着机器人应用的扩大。

新加坡可能在普通人眼里是个依赖航运和金融兴起的小国,但实际上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制造业占GDP比重常年在20%以上的国家之一。而这个弹丸小国能够拥有强大的高端制造实力,就是靠着770台/万人的机器人密度实现的。

当然,更出人意料的是美国。

围绕美国制造业一直有一个争论:技术和资本的密集投入能否弥补人力资源的缺失,美国独步天下的科技实力未来能否通过AI和机器人替代人工,扭转产业空心化的局面?

答案是不能。

现实情况是,美国的科研和金融力量越强,制造业就越弱。

美国2023年机器人密度增加了3.5%,落后于日本(7%)、德国(5%)、韩国(5%)等制造强国,甚至不如北美平均水准的4.2%。这使得美国自动化水平直线衰落,2021排全球第9,2022年排第10。

2023年美国每万名员工只配备了295台机器人,连全球前10都没能进入,排在11位。

反之,中国大陆机器人密度2019年才跻身全球前10,4年时间就翻了1番,5年挤进全球前3。

1

去年中国大陆机器人密度增速达到16.9%,带动整个亚洲增幅达7.6%。同期,欧盟机器人密度同比增长5.2%,北美的机器人密度同比增长4.2%,制造业力量持续从欧美流向亚洲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报告预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需求仍有很大增长潜力,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至10%。

不过,这还不是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

2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比使用机器人更重要的,是制造机器人的能力。

报告提到,中国不仅在推动国内安装更多机器人,还在增加机器人制造商的份额。中国国内市场在2023年达到47%。相比之下,过去10年,这一比例一直在28%左右波动。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0.1%,超越外资品牌,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正深刻改变区域经济格局,甚至“拯救”了一座衰落的工业城市。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内机器人产业热点符合大众印象,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制造业强省。

2

从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布来看,中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广州、青岛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不过,在这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城市——沈阳。

提到沈阳,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对东北老工业区的普遍印象——林立的烟囱、遍布的重工业厂房,以及衰败的城市景象和逐渐稀少的人口。

然而,在出乎意料的转折中,沈阳开始逆袭。

2022年,工信部公示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共有20个集群胜出。其中沈阳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赫然在列,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代表着国内机器人产业集群的最高水准。

东北工业上一次被国家钦定领导全国发展,大概还是在70年前。

那么,凭什么是沈阳?

首先论实力。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整个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已经突破千亿,2023年实现产值1306亿元。机器人单一产业产值也超百亿,产品国内份额超过20%。根据规划,沈阳市拟实现2025年机器人整机产量15000台套,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集群规模向1400亿元迈进。

其次论资历。1974年,位于沈阳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立项申请”,创造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的20多个“第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2000年,从沈阳自动化所孕育的机器人高技术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正式成立,拉开了中国机器人全面产业化的序幕。

第三论龙头。如果说沈阳自动化是中国机器人发源地,那么新松公司就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起点。迄今为止,新松公司已经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主导或参与发布国家、行业及团队标准8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300多项,产品累计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4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在最新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沈阳前三季度GDP 6074.0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0个季度超过全国、全省。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三产业增长4.2%,均落后于整体增速,增长6.7%的第二产业是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第二产业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2%,作为城市高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机器人产业的贡献可想而知。

随着高端产业链带来的就业岗位,沈阳这几年连人口都开始回流。

沈阳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沈阳市常住人口为920.4万人,较2022年年末增加5.7万人。在近5年中,沈阳常住人口一直保持增长状态。

沈阳机器人产业走到今天,成为带动老工业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其中有几项举措值得关注:

①搭建产业创新中心,整合全产业科研力量

2018年,沈阳以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依托,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松公司等单位筹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按照企业化机制运行,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运营,包括14家股东单位,整合了国内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重点学科群和科研基地。

平台布局了37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已为新松公司、煤科集团、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北部战区总医院、中科奥维等70余家省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完成了30余个典型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了近20项产品定型和产业化;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十余家企业,推动中心技术成果落地。

②汇集龙头力量,构建产业生态

2020年沈阳成立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沈阳产研院”),从科技到产业、从技术到产品,打通、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沈阳产研院与新松公司共同成立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阳机器人集团”),分3年注入1.5亿国有资本作为纯研发投入,同时依托新松研发团队,注入沈阳产研院的科技、产业、金融资源,导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放大创新效能。

同时,沈阳产研院协同高校院所、科创平台、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以多种模式助力集群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已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30家,围绕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加盟新型研发机构21家,通过技术价值发现投资建设科技型企业52个。

在这一基础上,沈阳市持续优化生态、壮大集群,沈阳市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协同研发,加快多领域“机器人+”应用落地。

3

机器人产业正迈向崭新的高峰,智能化、自动化正在渗透到各个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到如今飞速发展的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代表着我们离未来更近了一步。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上令人鼓舞,但更需要关注的是,行业的下一场革命正在悄然酝酿——下一个产业桂冠,将属于人形机器人。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皇冠明珠”,人形机器人不仅代表着科技的高度,也是人工智能与硬件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物。

回望过去几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创到领先的飞跃。随着技术突破的加速,智能感知、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尤其在医疗、教育、安防、智能制造等领域,机器人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技术研发的日新月异、政策支持的强力推动,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几年以每年近乎100%的增速增长。

3

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许多中国企业便在短短几年间,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迅速崭露头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不仅是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缩影,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落地,成为生产力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推动着全球产业链的深刻变革。

面对新的产业机遇与挑战,为了深入洞察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及挖掘“种子”企业,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单位,依托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即将发布《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深刻分析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趋势、市场动态、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提供科学的产业发展预测和精确的市场定位,为企业、投资者、科研机构等各方提供清晰的市场导向。

与此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将启动《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系列榜单》征集活动,以上市企业市值、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融资能力、投资规模、关键技术布局和地区集聚水平等七大维度,通过系统的评选与表彰,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提升行业的整体影响力与市场认知度。

4

我们诚挚邀请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踊跃报名参与本次榜单评选。这不仅是对企业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认可,更是与行业先锋同行、与时代潮流共舞的绝佳机会。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人形机器人企业肩负着推动全球产业创新的使命,正以无畏的姿态,书写着属于中国的伟大篇章。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领先德国和日本 | 环球网

【2】“闲棋冷子”变“皇冠明珠”,中国工业机器人在这里崛起 | 中国科学报

【3【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记者观察:沈阳机器人的“重”与“轻” | 四川制造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