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狂贬中医药,日本人为何疯狂下手收购?

黄琨

中药,真的在中国被嫌弃,却被日本人拿去收割全世界,甚至反过来收割中国人吗?

1

近期,日资悄悄来华搜刮中医中药的争议又起。

起因是前段时间三井物产和乐敦制药2家日本企业宣布收购新加坡医药公司余仁生。

虽然是新加坡医药公司,但是余仁生主营的业务是中药。日本药企收购中药企业,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汉方药巨头津村制药前几年接连收购中国老字号药企的事情。

2021年4月,津村用12亿元收购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

2022年3月,津村和健民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津村健民制药,控制了其旗下385年老字号“叶开泰”的产品批文和知识产权。

去年4月,津村再次出手,用其控股的国内合资公司,出资49亿日元(约2.5亿人民币)收购了115年陕西老字号紫光辰济。而据地方官媒报道,当时紫光辰济名下至少有一个总投资5亿元的医药生产基地项目,账面资产远超收购价。

舆论一片哗然,国内媒体随之对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进行了深扒。更多让人吃惊的信息开始曝光在国人眼前。

首先是中药在国内备受争议的情况下,却在日本化身汉方药,大行其道、蓬勃发展。

早在1976年,日本把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本世纪初,日本超过65%的医生会使用汉方药;近10年医疗用汉方药市场处于连增态势,2022年规模达到了1819亿日元。

其次,日本汉方药产业还在国际上攻城略地,如今甚至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据媒体报道,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日本汉方药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少得可怜,仅占0.3%。中国药学会核心杂志《中草药》曾在2016年刊文示警:日本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中国大陆仅仅为2%。而且可以看到,中国正是日本汉方药最主要的国际市场之一。

1

文章开头的津村是目前日本最大医用汉方药企业,1家占据了日本医用汉方药84%的市场。这家企业已经喊出了野心勃勃的口号:“力争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有名的中药品牌”、“2027年在中国的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00亿元”。

这下中药成替身了,倒反天罡!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汉方药既没有,也不可能取代中药。核心原因在于,汉方药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叛离了中药,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说在理论上,日本汉方医学深受现代科学理论影响,主流的古方派否定阴阳五行、奇经八脉和藏像等正统中医理论,追求以解剖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现代实证科学的范式来解释人体现象。

日本厚生省在1985年要求所有汉方药用现代科学手段比对化学、生物学成分,生产标准化方剂。

日本汉方药产业的行为在国内有专门的说法,即“废医验药”——废弃中医范式,用现代科学理论验证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与传统中医“千人千方,辩证施治”的原则相悖。

理论根基松动,是不可能结出熟美果实的。前面说的汉方药种种“盛况”,实际上只是资本和媒体塑造的神话。

比如所谓“日本占据世界90%中药市场”,所有来源指向中文期刊《中草药》2016年一篇文章里的一句描述,这篇文章还是日本药企赞助的。

2

至于“汉方药垄断了70%中药专利”也站不住脚,把日本将传统药方纳入管理标准牵强附会为申请专利。现实正相反,根据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一篇论文《基于国际专利数据的中药相关专利国内外比较分析》,日本申请的中药专利只是中国的零头。

3

现实中,汉方药在中药面前只是“小儿科”。

2

日本汉方药1819亿的规模数字看起来很大,但换算成人民币实际上只有82亿。

反观国内,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超过9000亿元,其中包括中药材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中药配方颗粒533亿元。

4

哪怕只看各自国内热度,日本汉方药只占其10万亿日元左右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不到2%,津村独占84%医用汉方药市场,最新报告的营收规模1400亿日元,在日本上市医药公司里也只能排第20,和营收4万亿日元的武田隔着鸿沟。

而在国内,中药行业占了17万亿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第一大中药企业白云山2023年营收755.2亿元,可以排到第4。

无论是国内热度还是跨国竞争,汉方药和中药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政策促进中药行业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中药的传统医学价值越发珍贵,国家和社会对中药行业也更加关注。可以预见,世界范围的中药潮流即将到来,而最大的红利依然将留在中国。

或者说,留在一座低调的城市。

1996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指定了17座城市建设专业中药材市场。经过时间和市场的筛选,4座城市——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禹州——脱颖而出,如今并称为“四大药都”。

如果按照历史影响力、曾经的经营规模,大概应是安国第1,樟树第2,禹州、亳州紧随其后,但发展至如今,无论是GDP还是产业规模,亳州逆袭成第1。

从GDP来看,亳州在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2215.8亿元,经济实力位居“四大药都”之首,其次是禹州(971亿元)、樟树(510.8亿元),安国只公布了2022年数据,为130.2亿元。

其中差别与城市行政等级、面积不无关系,亳州是地级市,面积8500多平方千米,近500万的常住人口,而禹州、樟树、安国均为县级市,其中安国面积最小,不到500平方千米,只有禹州、樟树的三分之一。

从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来看,亳州实力最强,禹州道地药材多,樟树品种多,安国中药加工技术强。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品种多达400多个,《药典》上冠以“亳”字的道地药材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4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与之相比,禹州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樟树50.022万亩,安国约15万亩,在药材种类、本土药材记载上都不如亳州。

但真正让亳州中药产业起飞,更多是依靠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

早在1995年,亳州就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肩扛蛇皮袋,手推小板车的药材商人和本土药材种植结合,积累了亳州的第一桶金。

靠贸易起家的亳州人,随后将目光投向了生产,2000多家中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从中医药产业链来看,亳州初步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拥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0多家,北京同仁堂、和记黄埔、白云山制药、江中制药等全国药业100强中一半以上企业来亳投资。

5

目前,亳州市现代中医药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中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

该市中药饮片产量占全国的1/4,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占全国的50%,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占全省的70%、全国的10%,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这座“不出名”的城市依靠千年历史遗产打造出一个千亿产业,可以当得起“中药第一城”的称呼。

3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前几年中药经历了一波危机。

根据全国工业医药协会的数据,2016年至2021年间,占中药行业绝对大头的全国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从6697亿元下滑到了4862亿元。

在医疗总费用、医保支出都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中成药产业萎缩了27%。

尽管疫情让中成药产业近2年出现了一定的复苏势头,但疫情结束后,去年下半年又出现了中药材价格暴跌的迹象。短期内这对中药制药企业是利好,但也不乏波动传递到全行业的风险。

从根源上说,缺乏创新已经成了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由于中医药理论过于高深,而现代科学水平还无法为阴阳五行、经脉肺腑以及各类药材的药性等理论找到确切的现实证据。

无法解释也就无法预测,使得中医药从业者要么走上“废医验药”的路子,以现代科学手段,依托于生物、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等进行药物创新;要么只能用传统中医方法,先大量使用药物,等其确切在证明有用和安全后,再倒推出药性。

前者抛弃了中药的精髓,而后者需要漫长的过程,要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为周期,才能观察到药物对人体这个整体的作用结果,这显然跟不上现代产业发展的节奏。

此外,传统中医临床诊断以系统论和整体观为根基,经由“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重点依靠医生个人知识经验积累,诊断过程发挥主观性较强,诊断结果可能受到局限,也反过来影响了药物的使用。

然而,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改变这一切。

大数据和AI本身具有强大的黑盒特性,人类只能控制输入和输出内容,但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本来是这类新技术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被诟病的弱点,但是在中医药领域不是问题。传统中药研发、中医诊断本来也是主要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判断,外界无从验证中间发生了什么。AI来干这事,比老中医更快、更稳。

目前,中药企业正快速拥抱AI。比如1个月前,中药头部企业天力士发布了和华为联合开发的“数智本草”大模型,基于华为澎湃算力与向量库等先进工具,推进中药复方、药材、成分从筛选、优化到临床等全研发链条的证据挖掘、辅助决策及效能提升。

不仅是企业,许多地方政府也将“AI+中药”作为本地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加以引导。作为“中医第一城”,亳州就是其中之一。

亳州引进了讯飞医疗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覆盖亳州市4个区县,107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中医师350余名。系统还在江苏、湖南、河北等地200+家机构得到应用,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据了解,该模型基于大量实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传统方剂600+份,现代医案5000+份。

此外,就在今天,“亳州发布”公众号发文宣布,亳州市和华为公司合作正在建设华佗中医药大模型。据介绍,该大模型将充分利用华为的算力、算法优势,以及安徽省亳州市的中医药政策、区域、资源、数据优势。

根据《华佗中医药大模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亳州市将构建全球首个中医药产业大模型,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业战略目标,赋能中医药行业提质增效。建设华佗中医药大模型创新中心,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根据《方案》,华佗中医药大模型构建1+3+N(华佗中医药大模型创新中心+产业交易平台、产业数据平台、产业大模型服务平台+线上交易、药材追溯、检验检测、价格/销量预测、中药材知识普及、品牌营销、人才培养等),赋能产业升级。同时,还将联合联合本地龙头企业及行业伙伴,开展华佗中医药大模型智能问诊、科普等场景孵化。

相信在新技术的助力下,中药和“中药第一城”不仅能突破现有的瓶颈,更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爆发期。这不仅是对传统的一次深刻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大胆探索。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药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技术创新,中药的“魔力”势必会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受益。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中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警惕!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 | 环球时报

【2】“废医验药”、“废医存方”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消灭中医 | 经典国医学堂

【3】中药创新发展面临困局,专家:中国还缺中药大科学装置 | 科技日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