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雄安新区发布14项重大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疏解落地【附生物医药行业前景】

趋势速递

河北雄安新区出台新政策,力促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月18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该《措施》共计14条,涵盖了从企业疏解落地、开放合作到研发创新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加快雄安新区在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措施》明确提出,将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疏解落地,特别是鼓励生物医药类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这些企业将在生物制剂、细胞治疗、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等领域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为雄安新区带来强大的创新动力。同时,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在企业总部、办公用房、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享受优先支持政策。

在开放合作方面,《措施》鼓励雄安新区注册的指定医疗机构依法依规使用国内外先进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研发创新投入是《措施》中的另一大亮点。雄安新区将支持在新区注册并实质运营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对承担国家、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且符合雄安新区发展方向的,给予最高1:1的资金配套,年度支持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措施》提出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也将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此外,雄安新区还将加快培育引进组建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CDMO)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创新药、改良药、生物类似药,且在雄安新区内落地的产业化项目,《措施》将分别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20%、15%的资金补助,最高金额分别达到5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这一政策将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从初创到快速发展的跨越式变革。新中国成立之初,该行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仿制药和传统中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推动下迅速崛起。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2023年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达到40个,多款创新药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同时,中药新药的研发也取得新进展,12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此外,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布局、创新突破和国际合作方面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多元化、全链条的创新体系,为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链全景图谱

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国内有一些代表性企业,如白云山、同仁堂等代表中药材企业;新和成、浙江医药等代表原料药企业;森萱医药、天宇股份等代表医药中间体企业;山河药辅、尔康制药等代表药用辅料企业;奥浦迈、澳斯康等代表培养基企业;微构工厂等代表生物原料企业;德荣医疗、东富龙等代表医药装备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游,有九芝堂、天济草堂等代表中药制造企业;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代表化学药制造企业;天坛生物、中国生物等代表生物药品制造企业。而在产业链下游,医药流通商家主要有老百姓、瑞康医药、国药湖南等。

图表3:生物医药行业全景图谱

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约为380亿元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4大重点领域之一,并对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作出专门部署。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6-2021年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体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具体来看,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约60%。而预计到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将达到约380亿元。这表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研发方面投入持续增加,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表1:2016-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单位:亿元)

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48亿元

受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行业研发投入增多等因素的推动,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836亿元增长到34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7.14%。而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48亿元。这表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图表1:2016-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单位:十亿元,%)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丹认为基因技术依然是新技术,未来还有更广泛的深度研究,依然有大量的可能。其次是细胞治疗的突破,以及药政改革突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朱健康认为,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研发方面,都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加持。

生物医药行业在中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633亿元,同比增长0.5%。显示出生物医药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同时,全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升,成为仅次于汽车、电子信息之外的重要先进制造领域。这表明生物医药行业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