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烧烤麻辣烫!这座城市只想争“低空经济第一城”?

Tina Shou

今年一季度GDP成绩单已经释出。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于工业、外贸等产业的快速恢复,不少省份和城市都迎来了有效增长,然而,其中也有一些背离之象。

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省会城市的发展动能存在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实际GDP增速5.3%。其中,在27个省会城市中,不少城市的发展情况还达不到全国均值。更令人吃惊的是,有17个省的省会(首府)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照理说,省会城市是省的门面,省会好则全省好,作为全省代表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近年来,随着区域竞争越来越卷,为提升省会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省会”战略成为风口,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不仅可以为整个省份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推动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更可以助力区域一体化的升级。

而如今,不少省会在某种程度上“拖了后腿”,例如,南京。

一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13个设区市中,GDP增速高于全省6.2%增速的有8个城市,分别为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淮安、镇江、泰州、宿迁。

而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增速全省垫底

虽然一季度的表现是阶段性的,但它也敲响了警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和成效

1.被压制的南京

众所周知,江苏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大省,也被称为“散装大省”,“十三太保”的名头十分响亮,纷纷跻身全国前100强城市,其中5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万亿。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同时还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承担着辐射引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重任。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它的存在感并不高。

尤其是随着城市竞争越发白热化,南京的挣扎也是肉眼可见的。虽然它是省会城市,但并不是省内经济第一大市。

从经济首位度来看,南京在省内经济总量的占比长期在15%左右,一般来说,省会GDP在全省的经济总量的占比超过30%,会被认定为“强省会”,南京在这方面存在短板,且长期被“最强地级市”苏州压制。

南京这些年增长放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面对市场趋势的步伐迈得相对较慢,新旧动能的交替转换不够及时,使得工业增长乏力,传统支柱产业承压,具体来说,南京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石化、钢铁和汽车深受市场环境、产业调整等影响,出现下滑,难以成为工业发展的“压舱石”。2023年南京全市GDP为17421.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的1.9:35.4:62.7调整为1.8:34.0:64.2。

再看今年一季度,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17亿元,增长4.4%,增速并不乐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整体来说,当前石化、钢铁等部分行业增长仍面临压力。

在战新产业方面,根据前瞻智慧招商系统显示,南京市整体战新指数排名全国第22,在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仅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排在全国第十,生物产业排在全国第19,其他产业均在20名开外。南京需要加快求变求新的步伐,提高新兴产业参与度,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等前瞻布局,主动获取更高的竞争力,毕竟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1

1

2.发力产业强市

南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并没有追逐昙花一现的“网红式”爆火,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来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对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强化,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对南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南京自身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共有8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3家,其中国家级3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量达213家。2023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六位,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然而,科技成果落到实处的效用不够凸显,科教资源优势难以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潜力亟待加强。

为此,2023年6月《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提出持续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目标是“十四五”末全市GDP超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稳定在30%以上。

一方面,南京视传统优势产业的基本盘作用,锻长补短、集群强链,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主要通过推进以重大项目引领支柱产业焕新升级,已与中石化、宝武、长安、上汽、上汽大众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了一批总投资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同时,也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通过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重大技改突破行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推动全链升级。

而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目前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例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碳化硅电子器件已实现规模量产,以未来网络大科学装置为基础的 " 东数西算 " 安全新总线示范项目以及城市算力调度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3.竞逐“低空之城”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一下南京对低空经济的加码,整体来说,其在政策支持、科研实力、产业基础、企业集聚方面都存在发展潜力。近期举行了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正式发布,目标是到2026年,力争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

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今年两会以来,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拓展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推动创新、丰富供给;有利于打通隔阻、促进融合。

低空经济具备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面对这个万亿级别的潜力蓝海,不少城市都开始抢抓风口,剑指“低空之城”。

南京具备较为扎实的科技和产业基础,科研院所众多,被称为航空航天技术的“智力高地”,是国内最早一批涉足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全市拥有航空航天领域两院院士10多名,中青年专家约400人,拥有南航、南理工、南信大以及中电14所、28所等多所涉航高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领域科创平台。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从1958年起就开始无人机技术研究;2018年南京市浦口区与南航签署无人机项目合作协议;2020年10月,浦口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南京在“低空经济专利有效量集聚”指标方面,仅次于北京、深圳,位列全国第三;在“企业资源集聚”指标上,位列全国第七。目前全市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在浦口、白下、麒麟、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板块,已集聚百家航空航天企业,2023年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在低空产业发展方面,集聚了融通60所、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整机制造企业,培育了莱斯信息、智慧航空研究院等飞行指挥调度、测绘导航服务企业。

在低空场景应用方面,形成了南京海事部门长江沿线常态化执法巡航、南京长江汇公司过往船舶离岸物品配送、南京消防无人机灾情侦察及人员搜救、老山通用机场观光游览及应急救援等一批优质应用场景。

在试验区建设方面,构建了“一中心两平台四空域多场地”运管体系,建成了全国首个5G组网、经民航认证授牌省内唯一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

可以发现,南京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而为了在产业的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南京需要继续发挥科教等资源优势,将软件信息、通讯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淀进行有效转化,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联网,有效满足低空飞行各类需求,进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竞争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上求突破、在“质”上下功夫,不断催生新业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吸引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蓄势待飞,展翅万亿新赛道》,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南京: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最强城市IP》,扬子晚报

【2】《江苏南京:瞄准“万亿级”,“领飞”新赛道》,南报网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