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中国1600+区县(市)怎么办?

前瞻懂行帝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前瞻以实际研究案例、研究数据、评价模型等经验与工具,明确县域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国1600+区县(市)发展的共性问题<<<

截至2022年,中国共有54个GDP破千亿的大县,即“千亿县”。这些“千亿县”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省,拥有最多的“千亿县”,达到21个。这些“千亿县”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倘若不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不及时优化产业结构、营商环境、招商策略,县域经济的发展地位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前瞻智慧招商大数据显示,以昔日千亿县、百强县的县级市义乌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21年初至2023年末,企业迁移至义乌市的数量统计约854家,而企业迁移至市外的数量约为2037家,其中注册5年以上的公司超1350家,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有156家,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有41家。而义乌市企业迁移至其他地区的数量前十范围内,浙江金华市的其他县域则占了80%,这样的产业迁移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好的趋势,这也反映出义乌从一代县域神坛滑落出百强县TOP10的关键原因。

虽然“千亿县”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中国仍有1600多个区县(市)未能迈入“千亿大关”。而前瞻通过更多县域经济发展指数的观察,我们总结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创新动力不足、环境保护压力、对外开放不足、区域不协调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横亘在“千亿县”跃升至如北京-海淀、上海-浦东、深圳-南山、广州-黄埔等国内县域经济“顶流”区域的巨大鸿沟。而跨越这一鸿沟的关键在于区域自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前瞻性布局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佳保障<<<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于是,前瞻总结了对国际先进城市与国内较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先进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法。纽约、伦敦、东京等产业发达城市在产业、科技、人才、绿色发展等方面不断发力,以发展和培育自身新质生产力。

国际先进城市核心举措:

一、纽约

核心定位:全球金融和创新中心

举措①:通过推动城市更新、集聚创新要素等方式,实现了科创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发展。

举措②:纽约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例如,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吸引和培育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举措③:纽约还拥有众多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如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这些机构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基础。

二、伦敦

核心定位:为欧洲的科技和金融中心

举措①:建立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如“科技城”(Tech City),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投资。

举措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供创业资金、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科技孵化器等,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举措③:利用其国际化的优势,吸引了全球的人才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东京

核心定位:世界经济中心城市

举措①:通过实施“社会5.0”战略,推动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

举措②:依托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如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升了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样,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无锡等城市,通过各自的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在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前瞻简要列举了国内较发达城市核心举措:

一、北京

核心定位: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举措①: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等措施,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举措②: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举措③:在政策端,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上海

核心定位: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中心城市

举措①:通过打造一系列“从0到1”的科创链条,上海不仅加强了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推动了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基础科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举措②: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为绿色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三、深圳

核心定位:国家创新型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举措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

举措②:通过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布局,深圳成功地推动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纵观全球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科技、绿色、智能、联动等关键要素,而串联和释放这些关键要素的效能需要在产业、载体、平台、环境等多方面前瞻谋划布局。

为了挖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内核,以及探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地举措,同时考虑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难度以及部分地区的产业条件差异,我们选取前瞻近期服务的《滨湖区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课题项目——无锡滨湖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于2024年1月1日在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正式发布)

1

基本信息:无锡市滨湖区不仅是无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无锡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2022年末,无锡地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112家,其中滨湖区上市企业有18家,最新总市值为4241亿元,市值占比稳居全市首位。目前滨湖区已经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驱动战略。

发展难题:存在产业结构固化,产业空间紧张,产业转型难度大,高新人才招引难、产业生态仍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如何大胆独辟蹊径,面向“滨湖未来”谋划全新战略思路,培育无锡滨湖区新质生产力,探索新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瞻为无锡滨湖区提出了5项核心举措,并已逐步落实: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性和关键要素,滨湖区立足自身条件,把握发展趋势,从规划、空间、平台、人才、环境、服务等多个层面发力,使得滨湖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更加完善。

一、挖掘新动能

前瞻团队结合了“产业研究+产业大数据+技术洞察”的产业细分赛道筛选模型,为滨湖区积极规划面向未来的“四大细分增量赛道”+“两大重点关注增量方向”及“多个未来产业”。

图:滨湖区“543”产业六大突破性细分赛道

图:滨湖区“543”产业六大突破性细分赛道

同时,滨湖区超前规划,落棋未来,前瞻性的布局三大未来产业(元宇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三个方面全面发力,推进滨湖区产业体系建设。挖掘区域产业经济新动能。

在未来,前瞻为了让滨湖区更好与现有产业衔接,落地产业项目,挖掘增量发展,建议其聚焦“4+2+n”方向,其中“4”分别是:高端医疗器械、非标智能装备、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2”分别是:新能源、人工智能,“n”分别是:合成生物、量子科技、深海极地、超导技术、类脑智、6G及太赫兹通信、氢能、核聚变、元宇宙等领域,全面加快新质产业布局与探索,切实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项目布局。

图:滨湖区“543”产业六大突破性细分赛道

二、拓展新空间

前瞻团队发现滨湖区位于无锡中心区,土地资源稀缺、产业空间匮乏问题严重。于是,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滨湖区编撰的《滨湖区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布局基于滨湖“543”产业的六大突破性细分赛道,并到2035年拟计划释放超1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含有机更新),为区域产业发展留足空间。这些举措为区域产业发展突破桎梏的同时,也为滨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结合滨湖区产业集聚先天优势,形成了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五湾五城”产业生态体系。

图:滨湖区“五湾五城”蠡湖湾未来城

图:滨湖区“五湾五城”运河湾现代城

图:滨湖区“五湾五城”红沙湾科学城

图:滨湖区“五湾五城”灵山湾生态城

图:滨湖区“五湾五城”九龙湾智造城

三、打造新载体

前瞻团队结合“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模型”,为满足滨湖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产业培育为宗旨,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需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的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支持载体体系。

图:滨湖区产业载体“四位一体”机制

滨湖区整合现有产业产业集群,围绕提质升级和新建园区方向,重点布局了超“60个特色园区”,产业载体积点成面,聚沙成塔。

图:滨湖区重点特色产业全景图

四、培育新人才

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前瞻基于滨湖区本地具备较好的人才基础,协助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专项资金等,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有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

五、营造新环境

前瞻团队在规划前期走访调研时,发现滨湖自然环境优美,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温床。通过借鉴先进城市经验,使其聚焦五湾五城的核心价值特点,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强化产业生态构建,强调平台发展,强基产业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链招商。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提升区县(市)的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推动区县(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有效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促进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是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推进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7个核心策略,赋能县域新质生产力<<<

值此之际,前瞻产业研究院团队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各大产业数据行情的追踪研究,深入实地对区县(市)各大政府单位和重要领导进行访谈,同时对累计规划落地的1200+产业园区以及10万+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对于提升区县(市)的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总结了7个核心:

一、明确战略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制定规划的基础在于对自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有着清晰的认识。再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特点,制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这包括对区县(市)未来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创新体系建设等进行系统规划,确保城市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养相协调。

二、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区县(市)应加大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城市还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

三、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地方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同时还应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四、人才培育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区县(市)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区县(市)还应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五、强化基建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区县(市)应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绿色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区县(市)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倡导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营商环境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区县(市)应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同时,城市还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市场空间。

若了解详情,请咨询——刘女士:13724322970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J/OL].西部论坛.

[2] 经济日报.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EB/OL]. 中国政府网, 2024-01-29 [2024-04-09]. 

[3] 人民日报.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国际人士关注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EB/OL]. 中国政府网, 2024-03-13 [2024-04-09]. 

[4]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新质生产力”,专家解读北京优势[EB/OL].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01-21 [2024-04-09]. 

[5] 丁宏, 王进, 沈德赛. 推动“科技回归都市”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心城区的禀赋、探索及建议[EB/OL]. 南京大学, [发布日期不详][2024-04-09]. 

[6] 澎湃新闻. 新城市志|发展新质生产力,哪些地方有望脱颖而出?[EB/OL]. 澎湃新闻, 2024-03-05 [2024-04-09].

[7] 杨丹辉.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向[J]. 人民论坛, 2023, (21): 31-33. [2023-11-29]. 

[8] 王雅楠,何梦舒,常天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引发海外人士热议 [EB/OL].中国法院网, [2024-03-06]. 

[9] 动能澎湃!新质生产力“点燃”新引擎[EB/OL]. 澎湃新闻, [2024-04-09]. 

[10] 魏晨曦, 陈天浩, 林卓玮, 孟湘君. 国际学者看新质生产力:革新、创新、更新[EB/OL]. 中国新闻网, 2024-03-23 [2024-04-09]. 

[11] 汤蕴懿, 谢露露. 为什么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EB/OL].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4-02-23 [2024-04-09]. 

[12] 李晓玲. 深圳:新质生产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EB/OL]. 腾讯新闻, 2024-01-09 [2024-04-09]. 

[13] 澎湃新闻. 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圳要当“尖子生”[EB/OL]. (2024-03-23)[2024-04-09]. [14] 21世纪经济报道. 能源转型期绿色低碳产业高速前进 深市龙头引领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丨“深”话新质生产力[EB/OL]. (2024-03-10)[2024-04-09]. 

[15] 新华网. 上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机遇[EB/OL]. (2024-03-04)[2024-04-09]. 

[16]经济日报. 上海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EB/OL]. (2023-02-19)[2024-04-09]. 

[17]澎湃新闻. 专访黄群慧: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优势和挑战[EB/OL]. (2023-04-01)[2024-04-09].

[18]光明网. 为科技创新涵育一方沃土——广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EB/OL]. (2023-12-19)[2024-04-09]. 

[19]腾讯新闻. 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十二年再造新广州[EB/OL]. (2024-02-20)[2024-04-09]. 

[20]广州日报. 跃动新质生产力 撬动高质量发展[EB/OL]. (2024-01-10)[2024-04-09]. 

[2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新动能[EB/OL]. (2024-01-29)[2024-04-09]. 

[22]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EB/OL]. (2023-09-08)[2024-04-09]. 

[2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50条任务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EB/OL]. (2024-03-28)[2024-04-09]. 

[24]新华网. 数字之城,向“新”而兴——新质生产力的杭州实践观察[EB/OL]. (2023-11-29)[2024-04-09]. 

[25]杭州市政府. 易炼红在杭州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EB/OL]. (2024-03-28)[2024-04-09]. [26]杭州市政府. 2024年,杭州科技这样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具硬核竞争力的创新杭州[EB/OL]. (2024-03-15)[2024-04-09]. 

[27]无锡市委. 无锡:逐“新”提“质”,产业强市解锁新密码[EB/OL]. (2024-03-19)[2024-04-09]. 

[28]无锡经开区. 无锡经开区新年开局的第一笔,也落在未来产业上[EB/OL]. (2024-01-18)[2024-04-09]. 

[29]无锡日报. 无锡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中,“465”现代产业集群堪称“四梁八柱”[EB/OL]. (2024-03-19)[2024-04-09].

[30]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坚定信心 鼓足干劲 勇挑大梁丨无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支撑[EB/OL]. (2024-03-15)[2024-04-09].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