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司美格鲁肽长期减重效果获证实,体重持续4年无反弹【附减重药行业市场竞争趋势】

瞻研究

1

图源:摄图网

明星减重疗法司美格鲁肽生产商诺和诺德公司当地时间5月14日在欧洲肥胖大会上展了一项公司迄今为止进行的最长时间临床随访数据,结果显示,患有心脏病但没有糖尿病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在持续接受司美格鲁肽减重药物Wegovy治疗四年后,仍能维持平均减重10%。 

诺和诺德药物开发主管Martin Holst Lange表示:“我们发现,一旦患者体重开始显著减轻,如果继续使用该药物,体重大概率不会再增加。”此前诺和诺德曾警告称,患者如果停药,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反弹。但也有人对该药物的长期有效性表示怀疑。

全球减重药行业发展历程

早在1973年,梯瓦公司的芬特明获批用于降低食欲以治疗肥胖,过去的减肥治疗药物大多通过影响食欲来控制体重,往往影响到神经系统,具有神经毒性或成瘾性。后来在2010年开始,日本药企研发的瘦素类药物逐渐成为风靡一时的减肥药物,但因其拮抗胰岛素作用,易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等严重副作用,未得到广泛应用。

2005年,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Byetta首次获批用于治疗T2DM,开启GLP-1药物新纪元。GLP-1(glucagon-like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唯一被发现能单独应用于临床的肠促胰素,具有高度脏器选择性,副作用少,它的发现和应用改变了糖尿病治疗的理念和格局。随着研究的深入,GLP-1被发现不仅仅具有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它还具有减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代谢调节作用,直到2014年,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Saxenda被正式获批用于治疗肥胖。

图表1:全球减重药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GLP-1药物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GLP-1类药物在国内竞争火热,除了多家公司在做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的研发之外,国内减肥药物研发布局仍然以GLP-1单靶点为主,部分在该领域布局深厚的公司对GLP-1/GIP、GLP-1/GCGR双靶点,甚至三靶点展开布局,寻求差异化竞争。

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公司在多肽药物研发方面布局深厚,也有公司如信达生物跟海外合作开发项目,目前开发了多款不同靶点不同给药机制的GLP-1类药物,其中双靶点药物在国内已经走到临床2期以后,如信达生物的IBI362、恒瑞医药的SHR-1816、豪森制药的HS-20094等。

图表9:2023年中国减重药市场竞争格局

2022年我国减重药市场规模约为8.2亿元

参考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预测2030年国内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23%;假设总人口0.21%增速(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其中>14岁人口占比82%(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30年肥胖人口将达到2.7亿。考虑到2022年国内仅奥利司他一款减重药获批,假设国内2022年减重药物渗透率为0.1%,假设随着上市药物增多,减重药将带来更好的疗效和依从性,同时医美观念接受度持续增加,2030年我国减重药渗透率将达到2.2%。

在月治疗费用、治疗周期方面,参考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治疗费用,2023年减重药平均月治疗费用为每月681元,后每年降价5%;在治疗周期方面,考虑患者依从性(根据诺和诺德公告,利拉鲁肽约25%患者治疗超过一年),假设平均治疗周期5.5个月。按“中国减重药市场规模=肥胖症患者人数*减重药渗透率*月治疗费用*平均治疗周期”的逻辑测算,2022年我国减重药市场规模为8.2亿元,2030年将达153亿元。

图表8:2022-2030年中国减重药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展望未来,减重药将不断朝长效化、有效化方向迭代。同时,与单一GLP-1RA相比,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将提供更大的治疗潜力。新的开发方向致力于将GLP-1RA与涉及能量和营养方面的其他治疗路径相结合如与葡萄糖依赖的促膜岛素多肽(GIP)、调节能量代谢的膜高血糖素(GCG)等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另外,口服减肥药有序推进,各大公司积极研发口服剂型,如辉瑞和礼来正在开发的小分子类GLP1药物,应用前景广阔。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