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多能互补项目【附多能互补技术赛道观察图谱】

研选快讯

瞻观前沿

近日,由中国大唐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蒙西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首批机组于近日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多能互补项目。

此举实现了新能源项目送出线路投资零新增,可提高输电通道利用率。依托大唐托电庞大的装机容量,该项目还可参与开展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通过火电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发电,实现平稳打捆外送。

据悉,该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准煤超过1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50万吨。

多能互补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技术价值观察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从上游来看,多能互补系统由大量如光伏组件、风力发电设备、储能电池、生物质裂解装置、冷热电联产机组、电动制冷机组、电转气装置等设备组成。中游多能互补系统是以电力系统为基础,系统中包括了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电转气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一般将多能互补系统分为四大应用场景:住宅、商业、工业和农业,这些应用场景中。

该新能源外送项目是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因此,该项目处于多能互补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对多能互补系统有较大影响。

图表1:多能互补产业链结构

宏观市场观察

——多能互补行业招投标情况

2018-2021年,我国多能互补行业的招投标项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889件。2022年的招投标活跃度较高,数量规模达到2245件。2023年1-3月,全国多能互补相关招投标数量规模为571件。

图表11:2018-2023年中国多能互补行业主要招投标数量规模(单位:件)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对能源安全的重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迎来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储能、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电转气、智能电网控制和管理技术,以及新能源交易方式的广泛应用,功能系统间可实现紧密耦合、相互作用,多能互补实现了快速发展。

从中国多能互补中标信息来看,2018-2022年中国多能互补中标数量和规模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2018年我国多能互补中标项目27个,项目总规模为10.55亿元;至2021年中标项目数量达到了104个,项目规模达54.14亿元。2022年截至12月底,中标项目总数达322个,中标项目规模突破300亿元。

图表12:2018-2022年中国多能互补行业中标规模分析(单位:亿元,个)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我国能源依赖进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供需上来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区域不协调,进一步加大能源供需矛盾,能源地域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多能互补作为能源互联网的一种形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从而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领域的能源需求。政策上来看,我国陆续颁布系列与多能互补相关的促进能源改革及可再生能源发展配套政策,国家支持多能互补、微网、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传统功能系统都是采用单独设计、建设和运行,彼此间缺乏整体互补、协调、优化,造成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低、自愈能力和安全性不强。随着储能、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电转气、智能电网控制和管理技术,以及新能源交易方式的广泛应用,功能系统间可实现紧密耦合、相互作用,多能互补发展前景较好。

从招投标规模来看,过去几年多能互补行业的招投标规模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预计到2028年我国多能互补行业的中标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25%。

图表14:2023-2028年中国多能互补行业中标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多能互补技术赛道热力图

中国多能互补技术赛道热力图

根据前瞻产业热力图显示,与多能互补关键技术强关联的城市集群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并且以东莞、深圳市为重点发展区域,未来布局多能互补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路径,极大可能性在于华南地区优先导入,其中可重点关注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所处多能互补的相关企业,以及该地方对于多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投资环境、供给市场的潜力空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多能互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