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现象在城乡蔓延!城市30岁人群未婚率超30%,乡村30-34岁未婚率为19.3%【附婚恋市场现状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晚婚潮正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城镇和乡村。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2022年我国城市和城镇\乡村的未婚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城市中25-29岁年龄段的未婚率高达56.9%,30至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20%,其中30岁人群的未婚率更是达到了30.7%。而在乡镇, 2022年,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44.6%,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为14.1%。乡村地区,25-29岁年龄段的未婚率为47.4%,20-34岁年龄段的未婚率为19.3%。值得注意的是,乡村5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中,未婚率均超过了2%。这些数据反映出了我国年轻人结婚年龄的普遍推迟和未婚率的上升趋势,晚婚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城市青年的受教育年限较长,就业时间推迟,生活成本较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这些都是影响年轻人结婚率和结婚年龄的重要因素。此外,城市中年轻人的独立性比较高,也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推迟结婚。而在乡村地区,虽然未婚率相对较低,但也呈现出了结婚年龄推迟的趋势。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10.6%,结婚率也下降了0.6个千分点。自2013年达到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2022年更是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晚婚”现象突出
在过去的几年里,25-29岁的人群已经接替了20-24岁成为结婚的“主力军”,而高年龄段(40岁以上)的结婚登记占比也大幅上升。在2005年至2019年期间,20-24岁的结婚登记人数(包括再婚)占比从47.0%下降至19.7%,而25-29岁的比例从34.3%上升至34.6%。同时,30-34岁、35-39岁和40岁以上年龄段的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和3.9%增至17.7%、8.1%和19.9%。
——恐婚,是年轻人以及不婚群体对婚姻的主要态度
根据iResearch对不婚群体的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婚群体对于婚姻主要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对婚姻感到恐惧的不婚群体占比为36%。对于婚姻这一未知事物来说,他们心怀恐惧,尤其是当社会上出现层出不穷的社会婚姻不幸话题及新闻。
在恐婚原因调查Top5可以归结为三大恐惧:婚后约束问题、感情问题和育儿问题。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不婚群体中,大约有44%(平均值)、56%和42%的人认为感情问题、婚后约束问题和育儿问题是他们恐婚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年轻人晚婚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的建议,男性降至20岁,女性降至18岁,希望能够鼓励年轻人早点进入婚姻。然而,也有人说,不早不早,中国的法定婚龄已经是偏晚,甚至晚于其他国家。无论如何,年轻人的结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继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婚庆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