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了!事关陆生野生动物,首批覆盖82.36%【附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分析】

瞻研究

1

图源:摄图网

12月20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为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我国发布了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保护了82.36%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

根据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的重要性、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区位重要性、特殊代表性等,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共分为珍贵濒危物种生存繁衍区域、野生动物集群分布区域等六类,涉及31个省、区、市,覆盖了56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衍地、迁飞地,涉及兽类127种、鸟类339种、两栖爬行类62种、昆虫37种。

根据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工作进度来看,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生境条件持续改善但未列入名录区域的调查监测评估,将达到相关条件的陆续列入名录。

近年来,我国通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有效维护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安全,并促进其不断优化,在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海洋自然保护地:三处保护状况等级为良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建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4处,总面积约39.4万公顷;国家级海洋公园67处,总面积约73.7万公顷。

2020年,对4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保护状况监测,其中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和浙江南魔列岛3处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等级为良,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等级为一般。

图表5:2020年海洋自然保护地监测情况

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的要求:2020-2035年,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监测指标从常规理化指标向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生态指标拓展,从浓度监测、通量监测向成因机理解析拓展;监测点位从均质化、规模化扩张向差异化、综合化布局转变;监测领域从陆地向海洋、从地上向地下、从水里向岸上、从城镇向农村、从全国向全球拓展;监测手段从传统手工监测向天地一体、自动智能、科学精细、集成联动的方向发展;监测业务从现状监测向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拓展、从环境质量评价向生态健康评价拓展。

图表18:2020-2035年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表示,要确保野生动物与人的生存安全都没有负面的影响,保持安全距离,不伤害、不投喂、不靠近,野生动物和生态空间能够给城市的生态系统增加更完整的功能和更好的韧性。

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研究的吴晓阳博士表示,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关于保护野生动物,吴晓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支持的各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三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四是增加对野生动物研究和调查的投入。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