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能抢到票了?大麦上线演出购票候补功能【附演艺产业分析】
图源:摄图网
演唱会门票难抢,成为今年各大型演唱会的常态。
11月6日,不少消费者发现大麦网推出了门票候补功能,该功能并非针对所有演出,对于可候补的演出,平台会打上标识。
大麦客服称,候补功能是指当演出售罄且满足平台候补条件(仅限支持条件退的电子票演出)开启候补时,消费者可选择预付全款,待该项目有新增库存时,系统将优先为候补订单进行匹配抢票。
从候补购票须知来看,当用户使用大麦候补功能在线购票时,基于平台技术开发及运营维护成本,大麦将向用户按照总票价6%的标准收取候补服务费。平台会根据项目门票新增库存,按照候补订单的付款顺序进行优先匹配抢票。
据澎湃新闻报道,该功能一经推出就在网上引起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如果真能候补成功,6%的服务费要比从黄牛那里买高价票划算。”另有一部分网友则担心“担心平台会把更多的票放在‘候补票’中收取手续费。”
大麦的客服人员表示,针对黄牛,平台已经采取了流量清洗、智能风险监控等技术手段做防护,“每场演出的票确实只有一定的数量,大家只能拼网速、拼手机、拼网络环境。”
这次,似乎真的能抢到票了?你怎么看呢?
中国演艺市场同比增长248.07%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娱乐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与2019年同比降低3.75%。
从演出类型来看,旅游演出场次为7.48万场,占比为39.43%,剧场类演出场次11.44万场,占比为60.31%,大型场馆和户外演出0.05万场,占比为0.26%。
前景预测:行业高速增长,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679.43亿元
随着居民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转为刚性的趋势逐渐明显,我们认为,在后新冠肺炎时期,随着演艺产业逐渐复苏,长期来看,人民群众对于演艺产业的需求水平将呈上升趋势,利好演艺产业发展。未来,在金融资本刺激和用户旺盛的精神娱乐消费升级需求的推动下,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媒体技术的赋能行业的态势下,中国演艺产业将形成高速增长态势。
前瞻预测,2020年中国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为397.55亿元,2025年679.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31%。
光大证券在报告中指出,演出市场强势复苏与稳定增长将利好演出票务平台,在政策严控和技术进步双重努力下票务矛盾有望缓解。2023年1-8月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270.7亿元,已远超2019年全年演出票房200.41亿元。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23年暑期(7月1日-8月31日)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102.77亿元。
光大证券指出旅游演出因疫后旺盛的旅游出行需求而供不应求,演艺、景区跨界合作频现;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销售高涨,演艺新空间新业态也带来了新的供给增长,呈现新的消费热点。随着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规范大型演出,提出公开售票数量不低于85%,并且严厉整治打击倒票炒票现象,同时也提出了制定退票机制的要求,演唱会“抢票难”“退票难”有望得到缓解;演出票务平台则在抢票环节加强安全技术应用,验票环节通过推进电子票、人脸识别真正落实“强实名”。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