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山东GDP达68125亿元,造船大省进一步发力【附山东省船舶制造业分析】

瞻研究

1

图源:摄图网

10月25日,据山东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68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649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6942亿元,增长6.0%。

作为造船大省,山东省也十分重视智能化建造在促进船舶行业进一步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结合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由2021年至2025年。

按照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位,产值占全国的30%左右,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助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山东省船舶产业链企业地图

分各市来看,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船舶产业链企业数量最多,船舶全产业链建设相对较完善,是山东省船舶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

从产业链环节企业分布来看,上游企业中,钢铁及有色金属企业聊城市分布最多,济南有上市公司山东钢铁 ; 复合材料企业中,碳纤维上市公司光威复材在威海市,玻璃纤维上市公司山东玻纤集团在临沂市;船舶配套设备及船舶设计企业主要分布在青岛市、威海市、烟台市; 中游船舶制造企业分布最多的是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其中青岛市有全国知名企业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下游航运企业分布最多的是青岛市;海洋工程企业分布最多是是青岛市;全国知名上市国防军工企业山东墨龙在潍坊市;船舶修理企业分布最多的是青岛市和威海市;船舶租赁企业分布最多的是青岛市。

图表9:山东省船舶产业链企业地图

山东省船舶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根据《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山东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保持在全国的10%以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位。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占全国的30%左右,内河船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左右,游艇出口占全国的70%左右,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规模以上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水平不断提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80%以上。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大型气体运输船、高标准远洋渔船、绿色中大型高端客滚船、邮轮、豪华游艇、绿色智能内河船舶、新型江海直达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实现突破,培育1-2型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5%的特色品牌产品,核心配套装备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图表15:2025年山东省船舶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通过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助力发展船舶产业:

图表16:“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船舶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船舶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以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为“三核引领”,以济南市、日照市、淄博市、潍坊市、东营市、泰安市、济宁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为多点支撑来布局发展船舶产业。“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船舶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如下:

图表17:“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船舶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指出,山东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要坚持战略引领,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增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供给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央地联动、部门协同、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发展,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强化需求导向,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在高水平开放格局中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