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排放超过1.5万吨!日本宣布:11月2日启动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将持续至20日【附核污染防治行业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放问题再次引起关注。10月26日,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放计划将于11月2日开始,并预计持续至11月20日。这一轮排放将向大海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万吨核污染水流入海洋。
福岛核电站第一批核污染水于8月24日至9月11日排放完毕,共计7788吨。随后,第二批核污染水于10月23日排放完毕,数量为7810吨。目前累计排放量已超过1.5万吨。根据东电的计划,他们计划在2023年内分四次排放3.12万吨核污染水。而要将现存核污水全部排完,则需要至少30年时间。
然而,除了排放问题,福岛核电站还面临着其他安全隐患。据当地媒体报道,10月25日上午11时10分左右,在处理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由于水管脱落,核污染水溅出,5名工作人员接触到了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虽然这5人当时都佩戴了口罩并穿着全身防护服,但其中2人的身体表面辐射量一直没有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目前,这2人仍在接受擦拭清除处理。
——日本核污水治理现状
福岛第一核电厂通过多核素去除设备等,将事故导致的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净化,并分别储存在厂区内的储槽中。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厂区内共设有1073座储槽,其中包括1033座用于储存ALPS处理水等,27座用于储存锶处理水,12座用于储存海水淡化装置(RO)处理水,以及1座用于储存浓缩盐水。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21日,这些储槽中的ALPS处理水等及锶处理水的总储存量为1339135立方米。
——日本核污水排放危害长达数千年甚至几千万年
尽管日本排放的核污水经过处理,但仍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这些元素具有长期的衰变周期,可能需要数千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完全消失。这意味着未来将对全球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
——核污水排放影响全球渔业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0版《全球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海洋捕捞产量占据了全球渔业捕捞总产量的87.8%,达到了84.4百万吨。而2019年的全球海洋捕捞产量约为85.2百万吨。
尽管日本的渔业产量只占全球的5%,然而日本核污水的排放行为必将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对全球海洋环境构成威胁。这一情况需要引起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0年,但核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核污染水的排放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和争议,担忧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尽管东电表示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但排放核污染水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锋民教授指出,核污水对海洋生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他表示,长期接触放射性污染的生物可能会出现癌变和肿瘤等问题,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撑。尽管日本方面声称核污水的数据符合规定,但他们并未公布具体数据。李锋民教授指出,海洋生物长期接触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引发积累效应,从而引发海洋生物的病变,进而引发整个海洋生态的变化。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