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韦布望远镜发现三颗候选“暗星”,动力由暗物质提供

Sue Xiao

1

1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3期数据公布,认知衰退减缓

7月17日,美国礼来(LLY.US)公司宣布其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onanemab的上市申请,FDA预计2023年年底前做出决定。此外,礼来正在向其他全球监管机构提交文件,其中大部分将在年底前完成。Donanemab在18个月内将某些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功能下降速度减缓了35%。而Leqembi 的3期关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它在18个月内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功能下降速度减缓了27%。

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拟采用新标准

当地时间16日,2023年阿尔茨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公布新版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标准草案,采用类似癌症诊断中的分期方法,并取消了“轻度”“中度”“重度”等表述的使用。根据草案,修订后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将以数字分为0期至6期7个阶段。其中,1期患者尚无症状但存在生物标志物异常,2期至6期患者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损伤。草案另设有0期,指人尚无症状也不存在生物标志物异常,但携带有确定使其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基因的阶段。

近20年南美洲南部向南极的沙尘传输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地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美洲作为距离南极最近的大陆,其南部区域气候变化对南极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南美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是南极的沙尘传输的主要源地之一,研究表明该区域沙尘可通过大气环流传输至南极洲,对南极气候变化产生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该区域近几十年来沙尘排放和传输的变化还不甚清楚。

北京今年高温日数已达27天 超过观象台建站来全年高温总日数

今天(7月18日)中午,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突破35℃高温线,迎来该站今年第27个高温日,超过了南郊观象台自建站以来记录到的全年高温总日数。明后两天,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用眼打字”等无障碍技术闪耀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

7月18日—20日,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主办。在腾讯展台,“眼动输入”无障碍解决方案令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的巡展团驻足。

广西钦州港自动化码头:自动化赋能助力港口升级

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在岸边繁忙装卸,堆场内各色集装箱有序摆放着,巨型桥吊在自动化技术控制下精准卸载货物,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在“U”型道路上行驶,旁边数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小车在海侧和堆场双向穿梭,这是近日广西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繁忙的景象。

全球首套!我国成功研制氨氢直喷零碳内燃机燃料供给系统

7月18日,从湖南衡阳高新区获悉,园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套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日前,装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实现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车氨氢融合内燃机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同比增长16.9%。”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说。具体来讲,胡文辉介绍,我国上半年共授权发明专利43.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1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34.4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5万件。专利复审结案3.3万件,无效宣告结案4433件。中国申请人通过海牙体系共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957件。

1

学习和记忆基因已有6.5亿年历史

英国莱斯特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学习、记忆、攻击和其他复杂行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约6.5亿年前,这一发现对研究复杂行为的进化起源具有深远意义。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科学家探索使用“基因魔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编辑工具CRISPR正在药物发现领域掀起风暴,科学家们正将“基因魔剪”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当地时间7月1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两项独立研究着眼于基因如何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以及基因编辑如何降低风险或保护大脑免受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积聚的影响。

科学家将太赫兹波加速电子能量提升近一个量级

7月13日,《自然-光子学》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李儒新团队在太赫兹波电子加速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上海光机所新一代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丝波导产生毫焦耳级太赫兹表面波,并采用表面波进行电子加速,解决了高能量太赫兹波产生以及自由空间太赫兹波至波导能量耦合效率低等难题。

虚拟现实技术在促进脑卒中康复方面取得新进展

17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郝爱民教授联合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李晓光教授团队,在虚拟现实技术促进脑卒中康复方面取得新进展,这是该校在医工交叉领域获得的又一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1日刊发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国际期刊《IEEE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汇刊》。

研究发现抗炎治疗一个潜在新靶点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免疫学研究团队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如何操纵巨噬细胞中的炎性小体激活机制。研究结果显示,HEV通过改变巨噬细胞中的成熟转运RNA组(tRNAome)来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韦布望远镜发现三颗候选暗星,动力不来自核聚变,而是由暗物质提供

美国科尔盖特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根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了暗星存在的证据。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早在2007年,研究人员就提出了暗星的想法。这些理论上的暗星动力不来自核聚变,而是由暗物质提供。从那时起,研究人员持续进行着研究,并建立模型来展示它们可能的样子,得出这样一颗恒星可能具有的特征列表。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韦布望远镜的数据中找到了3名符合要求的候选者。

1

东北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12日,东北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医工交叉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主楼824室举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两校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共同发展的全新开端,是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具体实践。希望双方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务实合作,不断开创新时代辽宁校际合作新局面。

1

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浙大教授林瑞光逝世

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瑞光同志,因病于2023年7月10日逝世,享年86岁。林瑞光是我国电机领域杰出专家,毕生致力于电机及其控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长期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为本科生主讲了“电机学”“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电机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航天电机与鱼雷推进”课程,并编著出版了《电机与拖动基础》等多部教材,被多所高校使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林瑞光教授曾多次获得浙江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两次获浙江大学华立奖教金,三次获王国松奖教金,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