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集体薅中部第一大省羊毛,抢到就赚10万
只要12万,就能买五大国元首同款座驾,你买不买?这种好事现在砸在了湖北人头上。
当然,不是肯尼迪同款,此砸头也非彼砸头。
3月4日,一波“东风汽车超级降价”的消息,震撼了整个车圈。整个东风集团,七大品牌,近60款车型,从燃油到纯电,从合资到自主,几乎全线获得超大补贴。而在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东风雪铁龙C6。
在法国贵为曾经的总统座驾,出入爱丽舍宫,接送的都是达官贵人,在中国却遭到“贱卖”——原价21.19万元的共创版车型,补贴9万后裸车只要12.19万,近乎半价。
一日之间,东风经销商各大4S店从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来看车的消费者踏破了门槛。
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火药桶上,导火索一点燃,接下来就是连环爆。
最先是重庆补贴问界M7 3万元,然后是一汽在吉林狂撒1.5亿人民币,再之后,安徽、广东、四川等省份跟上,纷纷推出超大力度的政策回馈消费者。迄今为止,至少已经有12个省份、30多个品牌推出了补贴活动。
不过整体看下来,东风这波降价,依然是力度最大的那个。
为什么?
1、
东风这轮行动的一切根源,大概浓缩在2件事里。
第一件事几乎和文章开头同时发生。
3月3日,东风集团官方微信宣布,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因为年龄原因被免去职务。第2天,大补贴就开始了。
回顾他任内的东风集团,说的好听一些,是成绩并不好看。
虽然他上任第2年,也就是2016年,东风汽车年销量就达到427.6万辆,刷新历史高点,并且跻身国内第2的位置。这一年,东风集团春风得意,宣布了到2020年,“产销560万辆”、“自主品牌实力显著提高”、“海外销量居领先水平”、“新能源销量30万辆”四大目标。
然而在那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东风汽车销量从2017年开始,一路下滑,2017年是412万辆,2018年则到了383万辆,2019年是293万辆,2020年246万辆。
2021年总算有所回升,达到了277万辆,但是2022年(246万辆)又打回原形。
2021年,竺延风曾发布“东方风起”计划,宣布了到2025年,商用车、自主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100万辆,自主品牌规模进入行业前3的“三个百万目标”。然而还没实现,就已经光荣退休。
而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风汽车新能源转型缓慢。
如果说前几年大家都在油改电,混补贴的时候,东风汽车还能跟上节奏,等到补贴开始退坡乃至退出,东风的反应之迟钝就暴露无遗。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造车新势力”已经在烧钱抢市场,传统车企力砸新能源品牌时,东风2018年就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岚图,却直到2020年才发布品牌标识和中文名,2021年才独立运营。
这时候,用户心智早已被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们抢占了,哪还容得下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牌子?
整个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东风占了其中47万辆,比例仅7%。东风集团新能源渗透率17%,也低于乘用车市场27.6%的渗透率。
而岚图全年交付量仅为19409辆,每月不到2000辆。对比起竞品,岚图Free被理想和问界的同类车型吊起来打,梦想家还没有同类型燃油车有存在感。
整个东风集团的新能源板块,还在靠旗下的几款油改电网约车撑销量。
去年8月,竺延风又主导发布了猛士,定位于豪华电动越野品牌。不过直到他离开,也没看见产品长什么样。
燃油车时代的巨头,在新能源市场上变成了边缘的小透明。
第二件事发生得比较早。
去年10月的巴黎车展上,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向媒体透露,准备对标致和雪铁龙品牌在中国市场实施“轻资产”战略。
所谓轻资产战略,实际就是退出和东风合资的神龙汽车,关闭重金投资的本土工厂,仅仅作为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
这对于东风汽车无疑是个沉重打击,也是东风汽车近况的缩影。
从销量结构上看,东风汽车极度依赖合资燃油车。
其中,神龙汽车曾经是业务版图相当重要的一块,在东风鼎盛时期一度占到集团销量的20%。
然而,随着燃油车全面淘汰趋势的显现,本身就边缘化的法系车最先、最彻底地崩盘了。
去年,神龙汽车自己宣布的销量仅为12.7万辆,只占整个东风汽车乘用车的5%,下滑幅度远超集团整体业务。
双方一度挣扎过,比如将新车型的主导权交给合资公司的本土团队,以更好地把握和适应中国市场的节奏。
神龙汽车主导的“凡尔赛”C5 X车型一度反响不错,上市前几个月销量迅速突破5000辆。
但进入2022年,汽车市场的主旋律早已经变成特斯拉和比亚迪斗法,燃油车退出主战场,法系车更是颓势尽显。
年末几个月,C5 X的销量只剩1000辆出头。
东风其它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日子也不好过,比如说日系。
2022年,东风日产年销量同比下滑21.4%,只卖出91.7万辆,跌出了百万销量集团;东风本田年销量同比下滑17.8%至65.2万辆。
新能源转型缓慢,燃油车业务随着大盘倒塌,在这种情况下,东风率先大放血就很好理解了。
2、
比东风更急的,是湖北省。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支柱到什么程度呢?
2021年,湖北集聚了25家头部整车厂、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1578家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汽车产业营业收入6941.77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14.1%。
作为中国第二家汽车厂的诞生地,依靠数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湖北汽车一度风光无限,2021年汽车产量209.9万辆,在全国排名第4,仅次于传统汽车强区广东、上海和吉林。
众所周知,中部地区竞争的核心策略就是强省会,通过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吸引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在这个层面,汽车产业更是重中之重。2021年武汉GDP为1.77万亿,而汽车总产值就高达3300亿,占比18.64%,这都还不算上汽车链条衍生的其他产业。
然而在新能源浪潮中,湖北逐渐落后。
2021年,湖北汽车产量虽然排第4,但如果单看新能源汽车,可以说被甩得有点远。
当年整个湖北只生产了15万辆新能源车,占全国产量(354.5万辆)的4%,远远落后于上海、广东的63.2万辆和53.5万辆,甚至不如广西(48.6万辆)、陕西(27.4万辆)、安徽(25.2万辆)、浙江(25万辆)、江苏(20.5万辆)等。
2022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95%,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翻番的情况下,只是勉强跟上脚步,并不突出,其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新能源时代的一些明星地区。
从车企来看,目前市场表现较好的新能源品牌,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势力,都没有扎根湖北。
2021年小鹏和武汉经开区签约,在当地设立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武汉算是终于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新能源企业,结果小鹏现在……
而近2年最耀眼的比亚迪,虽然在全国不少地方布局了工厂,但作为汽车强省,湖北直到2022年才分到1家。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现在湖北挺急的。
1月18日,“下周回国”的贾跃亭,重回国内舆论视野。黄冈政府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同时发布消息称,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FF将把中国总部迁至黄冈。
据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FF此次签约黄冈,长江产业基金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公开资料显示,长江产业基金是一家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大型国有产业基金。
虽然在目前FF量产车项目的推进上,贾跃亭团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各个环节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但考虑到他过去的“事迹”,湖北这个举动还是要冒很大的舆论风险。
当然,湖北不会把拯救汽车产业的希望寄托在贾跃亭身上。
年初,湖北省印发《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方案》),提出了“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突破3000亿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
《方案》提出,湖北要发挥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确重点城市定位,加强城市间协同,打造以“一谷”(“中国车谷”)为核心、“一廊”(“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为支撑、“多点”(“宜荆黄黄”)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武汉为引领,“汉孝随襄十”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迈进。
在政策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真金白银。这轮超级补贴,实际上湖北省出力不少。雪铁龙C6降价9万,有4.5万是政府补贴。
其实,湖北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撒钱了。
2022年6月13日,东风公司与武汉经开区联合发布鼓励汽车消费“车十条”。进入2023年,武汉又提出,抢抓全省促汽车消费专项政策延期机遇,支持武汉经开区、江夏区联合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开展购车补贴活动,活动时间延续至2023年3月31日。
截至今年3月,自“车十条”购车补贴政策出台以来,武汉经开区兑现政策资金5700余万元,15588名购车消费获益拿到了购车补贴。
3月全省补贴推行之后,这个数字恐怕要多上几倍。
总体看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半场角逐中,湖北已然失去先机。不过,志在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湖北,并非没有机会,尤其是考虑到这里本身有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转型成本相对较低。
从近期种种事件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正进入关键洗牌期,消费者的观念和产业竞争逻辑都在进入全新阶段。
能否抓住新趋势下的新机会,打破现有格局,实现翻盘,非常考验湖北的智慧。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区域产业对标研究、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东风降价,一场「自杀式」袭击下的行业大战》,豹变
【2】《2024年破3000亿,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开启“超车”模式》,澎湃新闻
【3】《被超了,新能源车城上海2022年的产量只排第二》,阿贵看车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