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光自养工程菌群水凝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云南天文台立体观测到太阳暗条纵横双向振荡
我国首次主持制订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国际标准
2月19日,从国家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技术委员会获悉,我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轨道交通列车过分相系统匹配技术准则》通过全球成员国投票,并正式成立新项目国际工作组。这是我国首次主持制订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国际标准。该提案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四院)主持并代表中国提交。该项标准国际工作组召集人将由中国担任并主导,并将于未来3年组织中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瑞士7个国家的国际铁路专家联合起草该标准。
杭州余杭苕溪流域发现鱼类新物种,命名“苕溪鱲”
2月20日从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调查员在杭州余杭区的一次野外调查中发现一种鲤形目鲤科鱲属的鱼类新物种,已被命名为“苕溪鱲(liè)”。
铁路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2月17日,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铁路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将有效聚合全社会优势资源,加快实现我国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产生积极影响。
日本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拟于3月10日前择机发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月18日表示,原定于17日上午发射升空的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未能如期发射,该机构将对问题原因展开详细调查,并计划在3月10日前将H3火箭择机发射升空。
我国最大绿电制氢项目开工建设
近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我国最大的绿电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氢,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没有碳排放的氢气被称为绿氢。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制取绿氢达3万吨。
中国自主研制“鲲龙”AG600灭火型飞机预计2025年小批交付使用
2月17日消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灭火型)预计将于2024年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证,并于2025年小批交付用户使用。
“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在云南大学启动
2月17日,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该项目利用SKA的超高灵敏度和超强巡天能力,有望在宇宙磁场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光自养工程菌群水凝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工程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活药”,能够被用于肠道炎症、代谢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是目前生物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教授、孙韬和刘夺副研究员针对工程微生物皮肤修复应用中,难以长期维持生物功能的难题,设计了一种水凝胶包裹的光自养工程微生物菌群“生物活药”。该菌群中包含光自养的工程聚球藻PCC7942和异养的工程乳酸乳球菌,两种工程微生物构成了一种共生的工程菌群,可以在表皮持久发挥治疗功能。该研究为工程微生物在皮肤长久稳定发挥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策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ACS应用材料与界面》上。
动态动力学不对称酮加成反应有了新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发展手性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对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新药研究等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叔醇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分子中,其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是化学合成领域的重要挑战性研究前沿。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施世良研究员团队首次实现了普适的动态动力学不对称酮加成反应,发展了从易得的消旋酮原料直接转化为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复杂叔醇的新方法。研究成果以于2023年2月17日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无需脱盐的海水制氢新法出现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绿氢”生产方法都更具成本效益。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近的《SMALL》杂志,朝真正可行的绿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科学家提出钙钛矿电池新结构方案
2月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徐集贤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命名为PIC(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性。相关研究成果1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哈利·波特”光传感器实现200%高效率
人们一般认为,超过100%的效率只有使用“哈利·波特”的魔法才会实现。而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和霍尔斯特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绿光和双层电池设计出一种光电二极管,其光电子产生率超过了200%。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
新软件按需组装无缝基因组序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种创新的软件工具,用于组装来自各种物种的真正完整(即无缝)的基因组序列。这种名为Verkko的软件在芬兰语中意为“网络”,它使组装完整基因组序列的过程更经济实惠且易于使用。研究成果2月16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云南天文台立体观测到太阳暗条纵横双向振荡
暗条是由悬浮在太阳大气中冷等离子体物质构成,表现为暗的吸收结构,其磁场信息对理解暗条的形成、稳定和爆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组在大振幅暗条振荡研究中获得新的观测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2022CCF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2022CCF颁奖典礼于2023年2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颁奖典礼以“责任·创新·奉献”为主题,隆重颁发了2022年度CCF最高科学技术奖、CCF王选奖、CCF夏培肃奖、CCF海外科技人物奖、CCF科技成果奖、CCF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并为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的入选者颁发了证书。此次颁奖典礼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线下近400位嘉宾与线上观众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光辉荣耀的时刻。线上人气值达到13.8万。颁奖典礼由CCF秘书长唐卫清主持。
中国数学会3大奖揭晓
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3年2月1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开幕式上公布了2022年中国数学会华罗庚奖、陈省身奖和钟家庆奖获奖名单。徐宗本获得第十六届华罗庚数学奖,陈兵龙和刘若川获得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杜凯、王志强、朱超娜和朱锦天获得第十六届钟家庆数学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专家徐滨士同志,于2023年2月15日逝世,享年92岁。徐滨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1项。出版《表面工程与维修》、《纳米表面工程》等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