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基本摸清,科学家揭示性经验如何引起大脑内部状态改变
新材料科技公司一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中建西部建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基于水解速率调控的缓释型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与应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由北京工业大学王子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李固华教授,重庆大学李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刘丹副教授等7名行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成果评价委员会对该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针对现有减水剂产品难以保持混凝土在长距离运输、高扬程泵送过程中保持坍落度稳定的重大工程问题,该成果采用单体水解调控技术,研制出具有超长保坍、平稳释放的系列减水剂产品,有效抑制了混凝土经时流动性损失,改善了混凝土的包裹性和粘聚性,可满足不同的工程运输和泵送需求。专家组一致认为《基于水解速率调控的缓释型保坍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可分析显微镜下细胞运动
分析显微镜拍摄生物过程获得的大量数据一直是研究中的重要工作。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跟踪细胞的运动。这种方法可能对开发更有效的癌症药物非常有帮助。
海尔推出“楼宇大脑” “碳”索绿色智慧建筑
2月16日,2023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会上,海尔发布了自主创新MetaBuiding“楼宇大脑”,集成了楼宇能源、楼宇环境、楼宇智控等板块,实现跨系统协同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全流程、一站式的智慧楼宇解决方案,目前已在轨道交通、商业地产、数据中心等9大场景实现落地。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人数破万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2月15日表示,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推行7周后申请人数破万,申请者一半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国内首支传感器产业知识产权投资基金设立
日前,国内首支专注于智能传感领域的知识产权特色基金——北京北工怀微传感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在京正式成立。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将聚焦智能传感器、高端科学仪器及其上下游领域,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国家专项,旨在完善产业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共同推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
海南国际商业发射场加速建设 带动运载火箭产业创新
2月16日,从海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加快国际商业发射场建设,引领带动运载火箭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
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工
2月16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地举行启动仪式,宣布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开工。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获取数十亿条数据 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基本摸清
林草行业完成11万多个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样地调查,自然资源地质行业掌握了全国2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数据,气象行业获取了10种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664万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基本摸清!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会上,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目前正在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气候变化扩大蚊子活动范围,导致疟疾传播范围扩张
2月14日,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扩大了蚊子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根据这项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能够传播疟疾的蚊子的活动范围平均每年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约6.5米,并以平均每年4.7公里的速度从赤道向外扩张。
国际最新研究:男用避孕药物在小鼠实验中展现应用潜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健康研究论文称,一种新开发的候选药物在小鼠中显示出能够快速并暂时地抑制雄性生殖能力。这些发现可能为开发男性避孕药物工作带来新进展。
科学家发现全氟醚羧酸暴露的毒性效应和新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烟台大学药学院王建设教授团队合作,在全氟醚羧酸(PFECA)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了PFO5DoDA(全氟-3,5,7,9,11-五氧十二烷酸)通过糖皮质激素抑制效应导致肝脏稳态紊乱的机制。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其潜在的生物蓄积性和毒性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PFECA被认为是传统PFAS的下一代替代品,但是人们对于其环境和健康风险的认识非常有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魔角”石墨烯超导性成因揭示
据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领衔团队发现的新证据显示,当石墨烯偏转到某个精确角度时,可成为超导体,传输电能而不损失能量。量子几何在这种偏转石墨烯成为超导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全新3D打印智能隐形眼镜问世
智能隐形眼镜是一种像普通隐形眼镜一样附着在人眼上的产品,但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其对晶状体的研究也将助力诊断和治疗。此次,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和韩国电工研究院(KERI)合作开发出了智能隐形眼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可通过3D打印实现基于增强现实(AR)的导航。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学家揭示性经验如何引起大脑内部状态改变
《科学》近日发表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莹团队的最新进展。经过3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射精是驱动两性性饱足状态的关键事件,并首次在小鼠大脑边缘系统的终纹床核(BNST)中发现可以持续编码过往性经验的神经环路,阐明了性经验如何影响两性动物的交配动机。李莹告诉《中国科学报》,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验在大脑中持久表征的神经机制,以及这种表征如何长期影响动物行为。
荔枝蒂蛀虫毒理响应机制研究迎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害虫防控团队在化学杀虫剂胁迫下荔枝蒂蛀虫毒理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该研究为荔枝蒂蛀虫对化学杀虫剂适应机制及其抗性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医科大学聘任吴天一院士为双聘终身教授
据中国医科大学消息,2月13日上午,该校在青海省心脑血管专科医院举行中国医科大学双聘终身教授授予仪式,聘任“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校友吴天一为该校双聘终身教授。吴天一,男,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杰出校友,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华侨大学18项成果获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208项科技成果上榜。其中,华侨大学有1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是该校历年来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最多的一年。
潍坊六个项目获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
从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项目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杨浦发放首笔引导资金,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日前,杨浦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首笔资助成功落地,对明格(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给予1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星火燎原’计划不仅在资金上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是增强了企业的背书效应,将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融资和市场开拓。”明格(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邓寅晖博士说。目前该项目已于上海技术交易所完成资金首笔对外投资鉴证,同时吸纳社会资本投资100万元。
石钟慈院士逝世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钟慈先生,于2023年2月13日13点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