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Sue Xiao

1

1

我国为白鹤、丹顶鹤等六种鹤类重要越冬分布区

日前,2021—2022年度中国鹤类研究与保护研讨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八届黑颈鹤保护网络年会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会议公布的2022年度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结果表明,黑颈鹤、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是我国主要的越冬鹤类,蓑羽鹤在我国冬季有零星个体分布。据悉,全世界现存15种鹤,我国有9种,是拥有鹤种类最多的国家。

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航天白皮书,在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以后,我国将适时启动CSST发射、部署工作,开展更加广泛的天文调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向外界表示,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俄罗斯“进步MS-21”货运飞船出现密封失效现象

当地时间2月11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发布消息称,即将与国际空间站进行脱离的“进步MS-21”货运飞船出现密封失效现象,目前飞船的对接舱门已关闭。但舱内宇航员没有受到任何威胁,舱内温度和气压一切处于正常状态。消息强调,密封失效现象不会影响“进步MS-22”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以及未来的载人航天项目,对密封失效现象发生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按照计划,“进步MS-21”货运飞船应在2月18日结束执行国际空间站的飞行任务。

天算1号!国内首台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来了

日前,国内量子信息科创公司“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由其“H-Bar”项目团队研发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AbaQu 1.0,定名为“天算1号”。

各地陆续发布关于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

近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等6部门发布《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只是天津,放眼全国,上海、吉林、贵州、内蒙古等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陆续发布了关于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升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能力”成为各地方案中都提到的一项内容。

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批准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筹建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加快原子能领域计量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计量对原子能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在京发布

2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为此召开了专家座谈会。

1

新型合成皮肤或解蚊子吸血之谜

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负责每周培育1000多只蚊子,并使用3D打印机制作水凝胶。莱斯大学的生物工程师负责开发水凝胶材料和机器学习软件,该软件可分析喂食蚊子的视频并识别模式。人工智能也可用于跟踪和分类常见的咬合位置以及喂食所需的时间。通过有效生产具有不同血管模式的水凝胶,人类研究疾病传播机制和测试新型驱虫剂的能力将呈指数级增长。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在不使用动物的情况下以更精细的方式研究该过程,就有可能成功阻断疾病传播。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前沿》上。

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损伤所致,至今无法治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及合作团队近期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两篇论文,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中证明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研究员孙公权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低界面传质阻力多孔电极设计构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多孔电极表面能调控,实现了非连续磷酸液—固界面层的可控构建,并阐释了该界面结构在工况下的演化机制与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南开学者新成果有望助水泥行业“脱碳”

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教授罗景山课题组,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碳排放问题,结合课题组在电化学水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的石灰石转化生产消石灰和有价值碳质产物的方法。有别于传统水泥生产制备工艺中,石灰石高温热解释放二氧化碳的同时得到生石灰的方法,该方法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将石灰石中的碳元素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质产物,可以用作燃料和化学品生产,未来有望用于水泥行业脱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该研究以已经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交叉科学》(iScience)上。

表面氢溢流原子可视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傅强和研究员慕仁涛团队在表面氢溢流原子可视化研究上取得进展。团队发现了氧化物表面结构对氢溢流的有效调控,利用表面晶格限域效应提升氢溢流速率。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我国科学家揭示太阳暗条连续部分爆发过程

2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相关数据,研究了两个相邻太阳暗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连续部分爆发的精细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

1

西南大学蚕学研究所获批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

2月11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蚕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近期正式获得批准。这是我国首次确定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标志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的蚕种资源也有了明确的蚕种国家级保护主体。

福建工程学院将更名大学

2月10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福建工程学院更名福建理工大学事项予以公示。根据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基本情况表显示,福建工程学院申请建校名为“福建理工大学”,办学地点位于福州,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校园面积2012.4亩,校舍建筑面积69.58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值49625.8万元;图书230.62万册,专任教师1326人。

香港中文大学启动60周年校庆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60周年校庆活动启动礼2月12日晚举行。本次启动礼以“甲子连心,任重志远”为主题,相关庆祝活动将持续至2024年年中。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启动礼并致辞表示,60年来,港中大作育英才、拓展开创性研究、设立先进科研设施等,是本地重要高等教育学府之一。“中大作为人才的摇篮,我深信将会继往开来,与特区政府携手并肩,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1

中科院颁发2022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等系列奖项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2月11日在该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并颁发了其2022年度系列奖项,包括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2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

2021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布 科创走廊成果丰硕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在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1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6.73%,其中科创走廊内科技成果83项。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台风多发复杂海域大型风电场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肝癌微创与诊疗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14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双万兆高密型安全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F5000电脑横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等3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完成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福建新生儿筛查中的推广应用”成果获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

1

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逝世

2月1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14点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派往前苏联留学,1956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科研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组织联盟副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和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大会组委与顾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