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灭活疫苗应对奥密克戎需加打第三针,戴假牙可能会营养不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
巴西疫苗接种研究:灭活疫苗应对奥密克戎需加打第三针
近期,巴西对超过267万受试者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发布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结果显示: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上,接种两剂CoronaVac灭活疫苗180天后,预防奥密克戎感染的有效性仅为8.1%,预防重症的有效性为56.8%,需要接种加强针以确保防护效果。巴西的上述研究分析显示,与仅接种了2剂灭活疫苗的人群相比,同源的灭活疫苗加强接种后,预防重症的有效性在8-59天时为42.0%,60-89天时为35.7%,但90天及以上时降低到了14.8%。
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
2022年4月2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以下简称奥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前期已上市原型株新冠灭活疫苗和完成贝塔、德尔塔变异株灭活疫苗研发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从香港大学引进奥密克戎变异毒株,2021年12月9日迅速启动了奥株灭活疫苗研发。
美国研究:新冠疫情期间,美国青少年自杀风险急剧增加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心理损害不仅限于成年人。根据当地时间4月2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儿科学》(JAMA Pediatrics)杂志上对美国14个州的研究文章显示,在疫情期间,5个州年龄在10至19岁青少年的自杀人数有所增加。研究发现,来自佐治亚州、印第安纳州、新泽西州、俄克拉荷马州、弗吉尼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数据也显示,在所有年龄段中,青少年自杀死亡的比例有所增加。
戴假牙可能会营养不良
根据美国Regenstrief研究所和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的最新研究,假牙可能会对一个人的整体营养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研究团队利用电子牙科和健康记录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治疗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个人的整体健康。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口腔颌面修复学》,这被认为是第一项利用营养生物标志物的实验室值并将其与牙科记录联系起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戴假牙的人在两年内某些营养指标显著下降,而不戴假牙的人则没有出现这种下降。虽然这一指标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但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指标有可能继续下降。他们为此敦促牙医意识到这种可能性。
超级细菌“艰难梭菌”可以在猪和人之间传播
一项调查丹麦14个养猪场的超级细菌艰难梭菌样本的研究发现,猪和人类患者之间共享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这提供了动物到人类(人畜共患)传播的证据。这项研究由哥本哈根大学和丹麦Statens Serum Institut的Semeh Bejaoui博士及其同事进行,研究结果将在今年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大会(ECCMID)上发表。艰难梭菌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之一,仅2017年估计造成223900例感染和12800例死亡,医疗成本超过10亿美元。
研究:啤酒和烈酒对内脏脂肪水平升高的影响比葡萄酒更严重
一项新研究指出,饮用啤酒和烈酒跟内脏脂肪水平的升高有关--这种有害的脂肪类型则跟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其他健康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而饮用葡萄酒跟这种有害脂肪的水平没有这种联系,甚至可能对它有保护作用,具体取决于饮用的葡萄酒的类型。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饮用红葡萄酒跟减少内脏脂肪的水平有关。研究人员发现适量喝白葡萄酒的老年人的骨矿物质密度增加。另外,他们还发现饮用啤酒或红葡萄酒跟骨矿物质密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最新研究:挑食不是你的错,肠道微生物是罪魁祸首
近日,匹兹堡大学对老鼠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表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影响它们选择吃的东西,从而产生对不同食物的渴望的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每组老鼠都选择了富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这表明它们的微生物群改变了它们偏好的饮食。研究还表明,具有不同微生物群的小鼠的血液中的色氨酸水平不同,甚至在它们选择不同的饮食之前,那些血液中色氨酸分子含量较多的小鼠的肠道中也有更多能够产生色氨酸的细菌。
新型食品或可降低饮食80%的环境影响
一项模型研究发现,在欧洲人饮食中,用新型食品或未来食品(NFF)——如合成奶、昆虫肉或真菌蛋白——替代动物源食品,可使全球变暖潜势、用水和用地减少各达80%。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食品》。总体上,作者发现用NFF(即昆虫肉、合成奶和微生物蛋白)替代欧洲饮食中的动物源食品,可将所有的环境影响(全球变暖潜势、水和土地利用)降低超过80%,同时实现充足营养并满足可行消费的限制。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不仅表明新型食品对更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潜在贡献,同时也揭示了在欧洲生活背景下与每种饮食选择相关的协同作用和权衡。
以铁代铂金!科学家发明低成本氢燃料电池
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氢燃料电池,它使用的催化剂是由铁而不是铂制成,从而成本大降,使氢燃料电池有普及的可能。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自然·催化》上。该研究团队研究的方法除了适用于氢燃料电池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事物,例如使用大气中的氧气替代昂贵的化学氧化剂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这样在完成所需的反应的同时,又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俄科研人员发明新型水泥板 可用于替代刨花板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利用椰子纤维和木槿纤维废料,研发出一种制造建筑复合材料并在其基础上制造板材的新技术。新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防潮性,因此可用于住房建设。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上。研究人员将所获得的复合材料样品受力14、28和90天,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物相比,2%的纤维用量对于提升黏合强度和螺钉保持力的效果最好。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1.5亿年前小型翼龙已能水面起飞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近分析了一种古代翼龙的化石镭射荧光成像,发现其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此次分析揭示,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最早可追溯至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较以往的发现推前3000万年。研究结果已于《自然》旗下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中发表。这次研究表明小型翼龙也有能力在水面起飞,而这种四肢在水面起飞能力,比以往估计出现的时间早了3000万年。
科学家发现两个刚刚合二为一的黑洞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一项有关黑洞的新研究。研究指出,有两个黑洞碰撞在一起并产生了一个“踢”的动作,其反冲速度达到每秒5000公里,这就像弹弓一样将新形成的奇点拉离其最初的合并地点。这项新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指出,最近两个黑洞之间的合并事件--现被称为GW200129——对我们人类理解引力物理学和黑洞更广泛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解可以带来更好的计算机建模以及对更大黑洞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更清晰的概念,尤其是在银河系的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则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Astronomy》报道,至少有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银河系核心附近,而其中一个就是银河系核心本身。
英国卫生官员:儿童突发性肝炎的增加与腺病毒感染有关
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种常见病毒与近期一些幼儿中发生的罕见肝炎病例有关。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一种名为F41的腺病毒看起来是最可能的致病原因。英国临床和感染专科主任米拉·钱德表示,通过有关部门调查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地表明,儿童突发性肝炎的增加与腺病毒感染有关。目前,全球已出现至少169例儿童肝炎病例,其中1例死亡。仅在英国,就有114名儿童患病,其中10名需要进行肝移植。
美国首个赴国际空间站的“全私人”宇航团队返回地球
美国首个由私营公司组织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全私人”宇航团队25日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返回地球,降落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21时10分(北京时间25日9时10分)脱离国际空间站,启程返回地球。美国东部时间25日13时06分(北京时间26日1时06分),飞船降落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此次任务原定10天,受佛罗里达州沿岸恶劣天气条件影响,宇航团队返回地球的时间被推迟。
2021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吉瓦
4月26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吉瓦,同比增长9%。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90%,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为25.4吉瓦,同比增长67.7%,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吉瓦,达到2.4吉瓦/4.9吉瓦时,同比增长54%;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和压缩空气均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特别是后者,在2021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新增投运规模170兆瓦,接近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15倍。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今天(4月26日)“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余海里。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站基多学科和近岸海洋业务化观测,对南大洋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积极开展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
4月2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完成开舱。云南省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陕西榆林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搭载的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拍摄生成的 8K高清影像存储卡,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搭载的纪念邮品,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搭载的香港青少年绘画作品等顺利出舱。
山大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线上举行。山东大学研究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8项,获颁优秀组织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赵文元、李京伦、陈桂成团队斩获一等奖。 本届大赛共设置相关矩阵组的低复杂度计算和存储建模(A题)、空气质量预报二次建模(B题)、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建模研究(C题)、抗胰腺癌候选药物的优化建模(D题)、信号干扰下的超宽带(UWB)精确定位问题(E题)、航空公司机组优化排班问题(F题)等六个赛题,国内外53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17692支研究生团队提交参赛论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06项,二等奖2175项,三等奖3519项。山东大学共组织152支研究生团队参赛。
教育部研判: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多重压力
“2022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多重就业压力,困难程度甚至超过2020年。”日前,部分高校网站披露了4月19日教育部召开的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次调度视频会议内容。该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对前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阶段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据参会高校披露的信息,就业岗位需求收紧、政策性岗位拓展空间有限、疫情导致求职和招聘受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焦虑情绪加剧,令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吴爱华强调,各高校要在运用国家政策性岗位的基础上,多开拓市场性岗位,着力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顾德仁逝世
从电子科技大学方面获悉,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离休干部、中共党员、民盟盟员顾德仁同志,不幸于2022年4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8岁。顾德仁于1950年11月在中山大学聘为副教授,1979年1月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晋升为教授。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至1981年1月,分别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二系、一系、七系工作过,曾任副系主任、系主任职务;1981年2月至1983年3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至1986年4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1998年1月离休。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