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过后,家长的钱都花哪儿了?

Emma Chou

1

“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上语文(数学、英语... ...)。”

这句熟悉的话语几乎伴随着80、90整个学生时代。但如今,总是体弱多病的体育老师,身体“奇迹般”康复了,体育课再也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

不仅如此,就连大街小巷那些熟悉的主课培训班,也悄然间换成了体育培训。以前家长不惜花重金给孩子报英语、数学补习班,现在是送孩子上五花八门的体育培训班。

小时候无师自通的跳绳游戏,摇身一变,包装成300元一节的跳绳班,名额有限。更不用说游泳、篮球、攀岩、滑冰、网球等热门项目。 

曾经被视为“不务正业”的体育,突然间成为了香饽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代变了,“无体育,不教育”

曾经80后、90后求之不得的体育课,如今正成为00后、10后“痛苦的快乐”,这中间是时代变了。

2021年,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精英民办教育压制公办教育,“高考工厂”衡水中学大受追捧,各类校外学科培训机构拔地而起。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下,俨然变成了资本的狂欢。

“奥数开发智力”、“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对手”、“现在不学以后后悔”……

充满煽动性、制造焦虑的话术,全方位刺激着家长的神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十几个培训班是常规操作。

在这种环境下,家长、学校、孩子关系紧张,外界也质疑声不断,“内卷化”蔓延到教育上,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终于,国家出手,“双减”政策落地,全面叫停K12学科培训,奥数班、英语班、物理班等一律关闭,禁止超前学习,教培行业从此变天。

习惯了“鸡娃”的家长们,开始转向被忽视的“体育课”。2021年一份针对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体育鸡娃读者调研》中发现,一线城市家长鸡体育最猛,人均1-3个班,超一半人从幼儿园起步,小学、初中是鸡体育的重点时期。63%的家长每年花费1-5万,多则几年100万。这些支出背后既暗合着让孩子强身健体,提升综合素质的期望,同时也有与升学挂钩的功利。

2016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体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与语数外平起平坐;2019年,国务院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的地位,首次与毕业证书挂钩;2020年,明确将体育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逐步提高分值。

云南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省份,将中考体育分值从50分提升到100分,体育与三大主课语文、数学、外语并列。此后,越多越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增加可选择的项目。

不仅如此,体育考试拿满分的难度也在慢慢加大,如广州2020年跳绳满分为1分钟176次,2021年则提高为182次。

1

随着“无体育、不教育”成为共识,嗅觉灵敏的教培机构纷纷掉头,转向少儿体育培训赛道。

少儿体育培训站上风口

回顾少儿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颇有些曲折。

2014年,国务院颁布46号文件,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而体育培训产业占据整个体育产业比重大约为20%,按此估算,产业规模至少在万亿规模,市场空间潜力巨大。而少儿体育培训,作为其中重要的支撑点,得以快速成长。

1

在政策红利下,社会资本也蜂拥而入,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9年间,共有50余家机构获得融资,其中最大一笔融资来自动因体育,金额达到5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在此期间,篮球、足球、冰雪运动投资热度较高,占比分别为18.0%、14.8%和11.5%。

1

然而,5年的资本投资期一到,大量资金撤离,投资市场也随之转冷。再加上疫情影响,语数外学科在线培训更加吃香,少儿体育培训进入到一个寒冬期。投融资事件锐减,众多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融资都止步于A轮。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让少儿体育培训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尤其是当体育和升学挂钩后,跳绳就不只是一根塑料绳,游泳不再是夏日纳凉消遣,打篮球不再是不务正业……这些运动的背后是家长“鸡娃”的新方向,串起一个千亿少儿体育培训产业。

据企查猫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现存体育培训相关企业近30万家,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新注册了4.8万家,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体育培训赛道。“双减”政策发布后,艺术和体育类培训公司增加了3.3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9%,其中体能、专项乃至是小众运动培训蜂拥而起。

资本也重新涌入市场,据懒熊体育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国内体育类相关公司的投融资事件有50起,其中披露投融资金额的事件共44起,总额约73.614亿元。

而支撑起少儿体育培训的火热,不仅仅是政策推动,还有人口比例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庞大的儿童人口数量正是中国少儿体育培训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根据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最新数据,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比为17.95%,这部分群体正是少儿体育培训市场的中坚力量。

此外,“双减”之下,传统教培行业巨头被迫转型,也为少儿体育培训注入新活力。

新东方在经历痛苦转型时,开始涉足少儿体育培训赛道,其青岛学校、天津学校纷纷开设针对中考的体育课程。2021年6月,新东方还投资万域芳菲,进军青少年冰上运动。

好未来也将目光投向了体育培训。2021年7月,深圳、宁波学而思都曾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体育等科目的培训。

又一次历史重演?

需要警醒的是,重新受到追捧的少儿体育培训,也将面临和学科培训相同的问题。在教培市场“变革”里,如何抓住机遇,从专业性、科学性上,平衡好教育和资本的对立,避免走上学科培训的老路。

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忧,其实要跳出话题本身,思考一个问题:教培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起跑线上的竞争”多年来深入人心,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句口号,无限放大了家长的焦虑,这种焦虑反应在市场上,就成为了一门生意。

而培训机构是围绕商业利益运作的,它要对股东负责,而不是对孩子和家长负责,所以其逐利本质与教育培养人的本质是矛盾的。

于是,资本逐利,金钱烧出来的需求并非是真正的刚需,再加上,培训机构疯狂扩张和盲目跟风,本身内部体系的打磨也远远跟不上市场扩张的速度。

如此带来的影响,就是教培机构“鱼龙混杂”,推崇唯分数论、只讲技巧不提背后原理,7天提升X分。这些举措不但破坏教育的公平公正,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真正的知识。

在经过“双减”洗牌和变革后,教培机构转向非学科的赛道,需要真正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贩卖焦虑”,否则只是换汤不换药,又一次历史重演。

而国家也注意到了。今年3月,三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指出非学科类培训“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要求“保持公益属性”。

尾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自古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和憧憬。只不过,当单纯的美好期待被复杂动机捆绑,就会变得功利起来,事情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

而对于资本来说,想要抓住机遇和市场,就要真正从孩子角度出发,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把自身体系的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做好,才能在教培行业里,不负资本不负卿。

前瞻经济学人 产业观察组

参考资料:

【1】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钛媒体《「蝶变」中的青少年体育培训》

【3】21世纪经济报道《体育培训市场规模逾2000亿元 少儿体适能培训成新风口?》

【4】界面新闻《新东方开设体育中考课程,1900亿的体育培训赛道迎来春天?》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