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新冠疫苗或能对抗感冒,研究发现恐龙也咳嗽,一白矮星附近或存在“宜居”行星
研究发现新冠疫苗或有助对抗感冒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一项新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不仅可有效预防新冠重症发生,还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状病毒的作用,帮助人们对抗普通感冒等疾病。研究人员选取24名志愿者,并对他们接种新冠疫苗前以及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血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志愿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其血清已对多种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显示出中和活性。接种新冠疫苗后,这种中和作用增强了1.5倍至4倍。
新冠病毒长期影响心血管健康
新冠病毒会在人们病情严重时损害心脏和血管,导致患者出现血栓、心脏炎症、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现在,第一项评估新冠病毒感染1年后心血管状况的大型研究表明,这种病毒的影响往往是持久的。研究人员对美国1100多万名退伍军人的健康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与那些没有患新冠肺炎的人相比,1年前患新冠肺炎的退伍军人患20种不同心脏和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
研究:奥密克戎对未接种疫苗者的危险性不亚于德尔塔
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意大利麻醉和重症监护协会(Siaarti)主席贾拉塔诺(Antonino Giarratano)表示,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未接种疫苗者的危险性不亚于德尔塔。据报道,目前,意大利重症监护病房近80%的患者为奥密克戎感染者,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接种疫苗。
NASA公布韦伯太空望远镜所摄首颗恒星图片及“自拍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日宣布,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拍摄到星光,还传回了一张自拍照。拍摄的星光图像显示,18个亮点散布在一片漆黑中。这是韦布空间望远镜主镜18片镜片拍摄同一颗星时捕捉到的不同影像。据悉,韦布空间望远镜这次的拍摄对象是258光年外大熊星座中的一颗星。此外,美国航天局还发布了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一张自拍照,是由次镜拍摄的主镜18片镜片的黑白照。
一白矮星附近或存在“宜居”行星
英国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117光年的一颗白矮星附近的“宜居”地带可能存在一颗行星。据英国广播公司12日报道,天文学家观测编号为WD1054–226的白矮星时,发现其附近“宜居”地带有65个月球大小的结构。它们以“一种精准的排列”有规律地做环绕运动,显示近处可能有一颗行星对它们有引力影响。天文学家据此推测,这些结构在围绕一颗行星运动。
地球上仍有9000个树种未被发现
近日,研究人员搜索了最全面的森林树种数据库,确定了属于64000个物种的大约4000万棵树。基于这一初步结果,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和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高级计算和人工智能(FACAI)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和计算,研究人员估计,地球有大约73300个树种,比目前已知的树种多14%。根据这些结果,仍然有9000个未知树种,其中40%可能在南美洲。
迄今观测到的最大彗星确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9日报道,来自法国巴黎天文台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于2014年首次映入科学家眼帘的彗星2014 UN271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彗星,目前相关论文已被《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快报》接收。2014年,2014 UN271彗星于首次被发现。当时,研究人员认为它起源于奥尔特云,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调查来自奥尔特云的原始彗星的机会,研究这样的原始天体有助于科学家从中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新可穿戴设备助假手实现“抓握”自由
使用当前的肌电假手,即使能够单独控制所有5个手指,用户一次只能做一个抓握动作。美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创了一种可穿戴的多通道触觉反馈软机械臂带,通过向机械手用户传达人工触觉,使其能灵巧使用假手,同时抓握并移动两个物体而不会折断或掉落,即使他们对两个物体的视线都受到阻碍。
人类心肌细胞制成“人造鱼”,可自主游泳超百天
美国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制造出一种完全自主的“人造鱼”。这种生物混合装置同时包含生物和人工部分,能通过心肌收缩,在水中游泳超过100天。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由活肌肉细胞制成的人造心脏,并为研究心律失常等心脏病提供平台。相关论文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恐龙也咳嗽
化石记录显示,恐龙会骨折,患骨关节炎甚至癌症,但现在,古生物学家首次发现,恐龙也会咳嗽。这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之所以能被检测出来,是因为它在动物的骨头上留下了痕迹,而这些骨头已经变成了化石。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打喷嚏、咳嗽、发烧和过早死亡。2月10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新方法让无酒精啤酒喝起来像普通啤酒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官网的新闻,揭示如何制作具有真正啤酒味道的无酒精啤酒。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单萜类化合物,是啤酒花芳香中的主要成分。在新研究中,他们将酿酒酵母改造成了制造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工厂”,随后提取这些化合物,并将其添加到无酒精啤酒的酿造过程中,这使得无酒精啤酒恢复了失去的风味。在酿造期间,研究人员没有在酿造罐中添加任何昂贵的啤酒香料。此外,传统啤酒花的种植生产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而这种新方法能将耗水量降低1万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降低100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了为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提速”的关键
日前,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实验室与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合作,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突破,揭示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控速步骤,在该研究方向提出了全新的机理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有效解析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一氧化碳和甲酸盐反应控速步骤的方法。团队基于Butler-Volmer原理,推导出了不同潜在控速步骤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表达式,通过结合反应动力学解析,明确两电子转移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控速步骤为二氧化碳吸附过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提高反应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强二氧化碳的吸附。
科学家发现钠离子电池不耐用的关键原因
钠离子电池对于电动汽车、能源网和其他应用来说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然而,它们却只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备胎”。这是因为,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数千次,但大多数钠离子电池只能循环其中的一小部分。近日,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了限制钠离子电池耐用性的根源。研究表明,随着钠离子在电池中移动,单个颗粒内的晶体层的错误取向会增加,然后这些层在P 2 -O2相变之前突然对齐。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提出钠离子电池新的设计方案。其中一种可能就是修改电池化学成分,在有缺陷的过渡阶段之前让粒子变得无序。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公布
2 月 14 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根据三部委发布的通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此外,15 所高校的 16 个首轮建设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通知要求上述高校与学科加强整改,2023 年接受评价。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李敬锋教授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2年2月8日,日本工程院第41次理事会通过,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李敬锋教授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9项!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批准资助名单公布
2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交流项目拟批准资助通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合作协议,双方每年共同征集和资助中日研究人员之间的人员交流项目和双边学术研讨会项目。资助领域为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且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万元/项。
54.88亿元!多所高校“双一流”建设,获大力支持
日前,陕西省财政厅及时落实补助资金54.88亿元,支持省属高校谋划实施2022年度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其中,省财政预拨2022年第一季度省属高校基本支出经费12.91亿元,保障省属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和保工资、保运转需要,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下达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5.64亿元,用于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专项业务费、师资培训、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学设施改造等。省财政下达建设发展类奖补资金16.33亿元,用于高校实施“双一流”“双高计划”建设、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办学能力等方面。
电子对抗与雷达专家蔡希尧逝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方面获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离休干部、原三系主任蔡希尧教授,于2022年2月6日在深圳去世,享年96岁。蔡希尧从事的学术领域包括通信、雷达、天线与微波技术、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信号处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他参与创建我国第一个雷达专业和第一个信息论研究小组,参与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系统工程类专业。蔡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并发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论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远望号”测量船实时显控系统,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仅59岁!国家杰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好均教授不幸逝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梁好均教授于2022年2月11日13时10分在安徽合肥不幸逝世,享年59岁。梁好均教授专注于DNA分子机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NA大分子组装及生物传感器,从软物质角度研究细胞基因编辑、转录调控机制,CAR-T免疫治疗,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与模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研究课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