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全球自然地理周报第21期:火山喷发致整个汤加岛国失联,吃素的大熊猫为什么胖乎乎

Paris Li

1

1

“吃素”的大熊猫也能长得白白胖胖

大熊猫完全以纤维状的竹子为食,但它们仍然能够保持健康——而且还胖乎乎的。在1月18日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助于草食性大熊猫增加体重和储存更多的脂肪,这能弥补只吃竹叶带来的营养缺乏。研究员表示,与吃叶子的季节相比,这些野生大熊猫在吃竹笋的季节中,其肠道中一种叫做丁酸梭菌的细菌含量明显增加。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丁酸梭菌的代谢产物丁酸盐可以上调一种叫做Per2的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可以增加脂质的合成和储存。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的季节性变化使宿主外周的昼夜节律同步,以调节脂质代谢。

北极熊不是肉食动物!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极熊是肉食动物。但是,近日有研究发现,北极熊的饮食习惯似乎与人更相近。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北极熊和它们的近亲灰熊都需要相对较低水平的蛋白质,与人类、灵长类动物和其它杂食动物的需求相似。当给圈养的熊提供纯猪油块和高蛋白肉块时,它们优先选择与它们在野外通常消耗的脂肪和蛋白质比例相同的食物。高蛋白饮食似乎与圈养北极熊的肾脏疾病和寿命缩短有关。

大黄蜂的营养餐:多样化的花粉饮食

大黄蜂是重要的授粉者,因为它们可以为许多不同的植物物种授粉并且极富灵活性。但是,有研究发现,大黄蜂像许多其它昆虫一样,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哥廷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表明,大黄蜂收集的作为蛋白质来源的食物、多样化的花粉饮食,这对它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更多样化的饮食甚至可以减轻寄生蜡蛾幼虫侵扰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多样化的花粉饮食有助于更好的菌落生长和繁衍更多的后代,尤其是对年轻的蜜蜂女王来说非常有益。均衡的花粉饮食可以减少寄生蜡蛾幼虫感染菌落的负面影响,提高大黄蜂的繁殖成功率。

昆虫授粉率下降31%,空气污染就是罪魁祸首

昆虫授粉对农业至关重要,授粉支持了农业食品生产总价值的8%,对70%的作物品种至关重要,包括苹果、可可和草莓。它对各种野花的生命周期进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近日,有新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大大损害了昆虫授粉,因为污染会导致蝴蝶和蜜蜂无法嗅出依赖它们授粉的植物。研究人员发现,位于氮氧化物和臭氧污染环境中的植物,授粉昆虫的访问量减少了62%至70%。这种效应在蜜蜂、蝴蝶、食蚜蝇和飞蛾在内的七个不同传粉者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此外,这些昆虫的个体花访次数减少了83%至90%,具体而言,导致授粉(根据种子产量等因素评估)估计减少了约14%至31%。

为了吃饭有多努力?信天翁能潜入19米的深海处追捕猎物

信天翁可以为了追捕猎物而潜入深海。近日,有新研究表明,黑眉信天翁在追捕猎物时,可以跳入62英尺(19米)的深海中——比以前认为的深度多2倍以上。牛津大学科学家使用加速度计、深度传感器和GPS来研究福克兰群岛新岛上的信天翁。他们在这些鸟儿往返于南美海岸时对它们进行了监测。所研究的半数黑眉信天翁,可以潜入超过33英尺(10米)的深度,其中一些达到了这个深度的近两倍。研究人员还指出,黑眉信天翁在夜间不会潜水,深潜仅限于白天——这表明这些鸟依靠它们的视觉在深处追捕鱼群。

海绵可能是未来海洋里的大Boss

海绵是古老的海洋动物,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很常见,它们似乎较少受到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日,有最新研究表明,它们也可以在低水平的氧气中存活。由于气候变化,海洋会继续变暖,预计它们生存的地方氧气含量会减少。海绵能在低氧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意味着它们可能比生活在海底的其他生物更好地容忍这些未来可能的环境。在现代海洋中,海绵通常是岩礁环境中最丰富的生物。作为全球底栖群落的一部分,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一些海绵物种已被证明对气候变化压力源非常耐受,特别是应对温度和酸度变化。这意味着海绵可能成为改变海洋的未来赢家。

1

海龟被毒死?一切仍在调查中……

印度野生动物专家在上周表示,中毒可能是孟买(Mumbai)附近一个湖中数十只海龟的死亡原因。经过调查后,专家发现水体周围出现恶臭。野生动物和爬行动物救援保护组织的Suhas Pawar表示,有57只印度海龟被杀死,另外6只被救出。他表示,当地人可能会杀死这些爬行动物,以阻止它们吃在湖中非法繁殖的鱼。如今一切都在调查中,尸检和科学分析将揭示海龟死亡的确切原因。

疥癣杀死了大量骆马和原驼

近日,阿根廷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国家公园里的野生骆马和原驼的数量已经大量减少。研究者发现,在四分之一的活骆马、三分之一的活原驼以及几乎所有死去的骆马和原驼中都观察到了疥癣的迹象。疥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螨虫会在动物的皮肤下挖洞,皮肤会变厚、结痂、发痒和开裂。疾病会导致动物移动和觅食变得十分痛苦,许多动物会因此饿死或容易成为猎物。研究结果还发现,引入疥癣感染的美洲驼可能引发了疫情,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死亡事件。

罕见!一对大象“龙凤胎”在肯尼亚出生了

当地环保人士在上周表示,肯尼亚的一头大象生下了双胞胎,这是极为罕见的事件。保护组织表示,这对双胞胎大象——一雄一雌,是由一位名叫波拉的大象母亲所生。非洲象的妊娠期是所有现存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它们的幼崽要孕育将近22个月,大约每四年才生育一次。专家表示,双胞胎在大象种群中很少见,仅占出生的百分之一。很多时候,母亲没有足够的牛奶来养活两只小象。因此,接下来这对双胞胎小象面临着一场生存挑战,当地人都为它们的生存祈祷。

海洋中的珊瑚“净土”:玫瑰形状,颜值特别高

在南太平洋的深处,科学家们在大溪地海岸探索到一块拥有罕见玫瑰形状的原始珊瑚。这个珊瑚礁被认为是在这样的深度里发现的最大珊瑚礁之一,它似乎没有受到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珊瑚看起来很健康,并且没有受到2019年白化事件的影响。新发现的珊瑚礁绵延3公里,这个珊瑚栖息的地方更深——在海底35米到70米之间。

Credit: Alexis Rosenfeld/@alexis.rosenfeld via AP

一路走好!缅怀印度“超级老虎妈妈”

上周,印度一只全国著名的母老虎突然去世。这只逝世的老虎名为Collarwali,它因生下近30只幼崽而被当地媒体称为“超级妈妈”,周末因肠道问题安详去世。在它一生中生下的29只幼崽中,有25只活到成年。专家表示,它是第一只在保护区获得项圈的老虎。当地人们为这只超级老虎妈妈举办葬礼,保护官员轻轻地将它的尸体抬到葬礼柴堆上,柴堆上装饰着鲜花,为它进行仪式火化。

猩猩婴儿也会吸奶瓶吃奶

新奥尔良动物园里,一只濒临灭绝的苏门答腊猩猩婴儿被工作人员使用奶瓶喂奶,因为它的母亲没有生产足够的奶喂饱它。一只12岁的母猩猩Menari在平安夜生下了孩子,几天后,它的婴儿出现虚弱和缺乏哺乳的迹象。经兽医检查后,发现了母亲存在哺乳问题。从那以后,动物园工作人员穿着婴儿可以紧紧抓住的毛茸茸背心,全天候为婴儿提供护理。母亲Menari获得一种可以帮助维持泌乳的药物,专家希望可以帮助它重新进行哺乳。

毯子章鱼游泳:形如丝带,泳姿曼妙

近日,海洋生物学家Jacinta Shackleton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表示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拍到了罕见的毯子章鱼(blanket octopus)。它的身体就像一根丝带一样,泳姿非常曼妙。她指出,这种毯子章鱼很少见,因为它通常会生活在开阔的海洋中。毯子章鱼的奇特名字来源于腕足之间如同毯子一般的肌肉膜。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伸出腕足,张开巨大的“毯子”,试图吓跑入侵的掠食者。雌性毯子章鱼身长可能超过2米,但是雄性的毯子章鱼一般只有几个厘米长。据悉,这种体型差异是动物界中最大的。当雄性遇到雌性时,它们会把其中一条触手注满精子,并将之撕离身体。雌性会利用这只触手来让卵受精,之后雌性就会离开雄性,而雄性会浮在水中等待死亡。 

图源:Instagram截图

1

向日葵拥有漂亮的颜色:既可吸引蜜蜂授粉,也能抵抗极端天气

向日葵拥有漂亮的颜色,而且它美丽的外表下有着强大的功能。根据UBC的一项新研究,其花朵的紫外线颜色不仅能吸引授粉者,还能帮助植物调节水分流失。向日葵密集的黄色花瓣是一个熟悉的景象,但它隐藏了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一个紫外线(UV)靶心图案,人类是看不到的,但包括蜜蜂在内的大多数昆虫也都看不到。长期以来,大家都知道,这些靶心图案可以增加花朵的可见度,以提高其对授粉者的吸引力。现在,UBC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向日葵中产生紫外线图案的分子也会帮助植物应对压力,如干旱或极端温度,这一点有望为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提供线索。

1

恒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燃料”

大多数星系,包括我们自己的星系,都是通过积累新的物质并将其变成恒星而成长的。不为人知的是,这些新物质来自哪里,以及它们如何流入星系以创造恒星。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天文学家确定了环绕星系的微弱燃料库,以及这些燃料如何落入星系,使它们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系统。以前在恒星形成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些形成恒星的气体超过了恒星所需的数量,这意味着,新的气体必须进入星系并支持新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为了确定这些气体的可能位置,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交叉相关的统计方法(测量两个数量之间的关联),以及来自两个公开天文学目录的数据,量化了富含气体的星系如何与星系间介质中看到的云层相关。下一步,科学家希望确定这些气体云到达形成恒星的星系内部的途径。

哈勃望远镜新发现:矮星系里的黑洞促进了恒星形成

黑洞通常被描述为宇宙中的怪物——它撕裂恒星,吞噬任何靠得太近的东西,并俘虏光。然而,来自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NASA’s 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详细证据发现了黑洞的新现象:它会促进而不是抑制恒星的形成。研究人员表示,距离地球只有3000万光年的Henize 2-10足够近,哈勃能够非常清晰地捕捉到黑洞流出的图像和光谱证据。额外的惊喜是,外流并没有抑制恒星的形成,而是触发了新恒星的诞生。Henize 2-10中的黑洞质量约为100万个太阳质量。在更大的星系中,黑洞的质量可能超过我们太阳质量的10亿倍。宿主星系的质量越大,中央黑洞的质量就越大。

黑洞也会“抱团”!天文学家成功观测偏心轨道的黑洞合并

黑洞既神秘又引人入胜。近日,有科学家发现,有两个具有偏心轨道的黑洞合并,且这次的研究结果也许比以前认为的更加重要。偏心轨道的现象表明,在星系核等黑洞密集的区域,黑洞之间偶然相遇时,它们可能会反复吞噬其它黑洞。科学家们研究了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质量引力波双星GW190521,以确定合并是否具有偏心轨道。研究者表示,每个黑洞的估计质量都是太阳大小的70多倍,远高于恒星演化理论目前预测的估计最大质量。

最新发现:土星的小卫星上有个被藏起来的海洋!

2022年1月19日,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的一位科学家证明土星最内侧的小卫星Mimas是一颗冰冻的惰性卫星,同时发现了它在内部有液态海洋的证据。科学家说:“由于Mimas的表面有火山口,所以我们认为它只是一块冰冻的天体。但事实证明,Mimas的表面欺骗了我们。” 评估Mimas作为一颗海洋卫星将为其形成和演变的模型提供基准,也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星环和中型卫星,以及潜在可居住卫星的普遍性。

111

图源:NASA

火星上的碳元素从何而来?天文学家提出3种可能的解释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探测器(Curiosity)于2012年8月6日登陆火星,从那时起,它就在盖尔陨坑(Gale Crater)漫游,并采集样本,将结果送回国内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人员对六个暴露位置(包括暴露的悬崖)采集的沉积物样本中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对碳的来源得出了三种合理的解释——宇宙尘埃、二氧化碳的紫外线降解,或生物产生的甲烷紫外线降解。研究人员表示,所有这三种可能性都指向一个不寻常的碳循环,这与当今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同。但是目前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解释。

天文学家:“迷你”星系黑洞的发现或将揭示巨人生长的秘密

近日,科学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星系中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可能有助于天文学家解开围绕巨大黑洞如何成长的谜团。这个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0万倍,它被藏在星系Mrk 462的气体和尘埃中。Mrk 462只包含几亿颗恒星,这使它成为一个“迷你”的矮星系。相比之下,我们的银河系有几千亿颗恒星。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矮星系中发现被藏起来,或者说“被掩盖”的超大质量黑洞。

地球或终将成为火星?研究:地球内核的冷却速度比想象中要快

近日,有一项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冷却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这意味着人类生存的地球将比想象中更快地像水星和火星一样变得不活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布氏岩(bridgmanite)的热属性,布氏岩是构成地球地幔和外核之间边界的主要矿物。这个边界层的导热性决定了有多少能量可以从熔化的铁镍核心流向它上面的更冷的粘性地幔。研究人员使用激光在钻石砧板上模拟地核-地幔边界条件,研究小组发现,布氏岩的导热性比想象的要好1.5倍。这很可能意味着,板块构造(它依赖于地幔中的热驱动的对流)将比以前认为的更急剧地减速。然而,目前仍不清楚这一过程究竟会花多长时间。

银河系中心的大黑洞:神秘的耀斑每天都在爆发,且长期如此

人马座A*,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430万太阳质量的黑洞,也是一个强大的射电、X射线和伽马射线的来源。它还在X射线波段上显示出稳定的、静止的发射,以及其它波段的发射,最突出的是近红外波段。近日,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尼尔-盖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超过十年的定期X射线监测数据,发现了人马座A*不仅每天都有不规则的耀斑,而且在长期存在。这个耀斑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仍然不清楚。以前人们认为,在气态云或恒星经过黑洞之后,会有更多的耀斑出现。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而且也不能证实周围气体的磁力特性发挥了作用。

火星陨石内有“生命痕迹”?疑惑28年,科学家终于给出答案

1996年,美国宇航局领导的一个小组宣布,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陨石中的有机化合物似乎是由生物留下的。其他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几十年来,他们对此进行了多次研究。最近,由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报告说,曾在地球上引起轰动的这块40亿年前的火星陨石没有包含火星生命的证据。来自陨石的微小样本显示,富含碳的化合物实际上是水—很可能是咸水或盐水—长期流过岩石的结果。

111

图源:论文

最新发现!小行星碰撞形成火星撞击坑的频率未发生变化

科廷大学的新研究证实,在过去6亿年里,小行星碰撞形成火星撞击坑的频率是一致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上,利用科廷大学以前开发的陨石坑检测算法分析了500多个大型火星陨石坑的形成,该算法从高分辨率图像中自动计算出可见的撞击坑。尽管以前的研究表明小行星碰撞的频率出现过峰值,但来自科廷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学院的首席研究员Anthony Lagain博士说,他的研究发现,在数百万年中,小行星碰撞的频率根本没有什么变化。过去的研究表明,由于碎片的产生,小行星碰撞的时间和频率有一个峰值,当大天体相互撞击时,它们会碎成碎片或残片,这被认为对撞击坑的产生有影响。但我们的研究表明,碎片不太可能导致行星表面的撞击坑的形成发生任何变化。

111

图源:论文

大陆板块为何会迁移?科学家:可能是太阳和月亮搞的鬼

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家安妮·霍夫迈斯特领导的一项研究提出,地球-月亮-太阳系统中不平衡的力量和扭力驱动着整个地幔的循环。霍夫迈斯特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月轨道的质心的位置已经靠近地球表面,现在相对于地心每月摆动 600 公里。随着地球旋转,这会产生内部压力。由于振荡的质心距地心约 4600 公里,因此地球的切向轨道加速度和太阳拉力在质心之外是不平衡的。地球温暖、厚实和强大的内部层可以承受这些压力,但其薄、冷、脆的岩石圈则会断裂。地球每天的自旋使地球从一个完美的球形变得平坦,导致了岩石圈的这种脆性破坏。作者认为,这两个独立的应力形成了在外壳中观察到的板块碎裂。

世界最大冰山的“消亡史”:耗时3年半,1万亿吨冰消失

根据一项研究,巨大的冰山A68每天向海洋倾倒超过15亿吨淡水,大约是所有英国公民每天用水量的150倍。A68曾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它在2017年脱离南极洲时覆盖了近6,000平方公里的区域。但到2021年初,它已经消失了。这意味着,1万亿吨冰,消失了。科学家表示:“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它对南乔治亚州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由于A68A走的是一条穿越德雷克海峡的路线,我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走类似轨迹的冰山,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极地海洋。”

1

2021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个年份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宣布,2021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个年份之一。这一年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1℃——如今已经连续第七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WMO的报告与美国两项独立的官方分析相呼应,该分析发现,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最热的年份,与2018年并列。尽管2021年存在拉尼娜现象,出现降温,但2021年仍是世界上最热的年份之一,这表明长期变暖的趋势有多么强烈。专家表示,除非很快再次出现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否则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继续看到比2021年更热的年份,直到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停止。

海洋热浪将持续,生态系统不知能撑多久……

热浪不仅给陆地带来极端的炎热天气,而且也发生在海洋深处。近日,有研究指出,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的海洋热浪频率和年累积强度呈现显着上升的趋势。研究者发现,海洋热浪的最大频率发生在过去10年,达到每年6-8次。而2010年之前,每年只有4-5次。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海湾将在未来50年内每月经历一次热浪,到本世纪末将达到半永久性热浪状态,极端温度持续半年多。研究者表示,这将对海湾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影响,加剧营养污染的影响,增加低氧“死区”的严重性,刺激藻类大量繁殖,给底层栖息群落带来压力或杀死它们,导致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并导致条纹鲈鱼等重要商业渔业物种减少。鉴于全球持续变暖,其它地方的浅水沿海系统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趋势和影响。  

人类正在适应气候变化,但还不够快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正在学习生活在一种不同于他们和前几代人所经历的气候中。全球适应映射倡议(GAMI)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虽然全球人类社会正在感受到气候的影响,但他们对新的基于气候威胁的个体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并不充分。126名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评估了近50000份涉及气候适应的科学文件,最终合成了1682篇他们确定内容与实施的适应响应相关的文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正在应对气候威胁,但仍然缺乏关于这些应对措施是否正在降低总体风险的数据。而且,他们发现,这些反应尚未导致重大的变革性变化。

又热又湿!全球变暖除了热,还会带来极端降雨

全球变暖不仅仅意味着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激烈,人们迫切需要预测这些变化并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近日,有研究预测,东亚地区有一种称为“大气河流”的天气现象,会引起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极端降雨事件。经过研究的模拟,研究者预测水汽输送会加强和降水会增加,还会出现包括东亚部分地区前所未有的、破纪录的降雨事件,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河流现象的影响。与大气河流相关的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东亚山脉的南坡和西坡,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东北部,其中日本阿尔卑斯山西南坡的降雨量最大。

气候变化加速,几十年后的冬奥会还能办吗?

近日,滑铁卢大学的国际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变化,气候变化将限制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大幅减少,之前举办过冬奥会的21个城市中,只有1个能提供可靠的环境,公平和安全的条件,以举办本世纪末奥运会的雪上运动项目。然而,如果能够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排放目标,气候可靠的主办城市数量将跃升至8个,其中只有6个被认为是不可靠的。研究者表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冬季运动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奥会的地理位置,不幸的是,一些以冬季运动闻名的主办城市将被淘汰。

痛心!气候危机袭来,地中海珊瑚种群大规模崩溃

由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所(IRBio)和巴塞罗那海洋科学研究所(ICM-CSIC)的团队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与气候危机相关的海洋热浪正在使地中海的珊瑚种群减少,其生物量已经减少了80%至90%。地中海的珊瑚种群对珊瑚礁的运作至关重要,是这片海域最具代表性的栖息地之一,但是它可能无法从这些极端事件的反复影响中恢复过来,因为水温连续数天甚至数周达到高温。专家发出警告,在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变得更糟糕之前,人们迫切需要实施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危机。

1

海底火山剧烈喷发!整个汤加岛国直接失联

据国内外媒体报道,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一座海底火山于当地时间1月15日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海啸。根据汤加地质局的消息,位于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以北约65公里处的洪阿哈阿帕伊岛14日开始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形成巨大云团冲至近20千米的高空,汤加全境空气质量受严重影响。汤加周边国家斐济和萨摩亚随后发布海啸警报,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西兰北岛等地也发布了海啸提示。由于汤加通信网络受到严重干扰,目前仍未收到关于人员伤亡或损害范围的报告。目前汤加已经全国失联,断网断电。由于剧烈的喷发,洪阿哈阿帕伊岛基本沉入海底。

台湾东南部海域19日凌晨发生5.3级地震

台湾东南部海域19日凌晨3时10分发生里氏规模5.3级有感地震,台东、屏东震度最大,为2级。不少居民深夜被地震惊醒。根据台湾气象部门报告及中时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该起地震震中位于台东县政府南南东方144.7公里,位于台湾东南部海域,深度164.4公里。全台各地震度分别为:台东、屏东2级;高雄、嘉义县、台南、南投、云林、花莲、澎湖、彰化1级。

雪冰在美国南方肆虐,伴随着强大的冬季风暴

1月16日,一场危险的冬季暴风雪夹杂着大风和冰雪席卷了美国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摧毁了电力,压倒了树木和栅栏,并在道路上涂上了一层危险的、冰冷的釉光。在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数万用户断电。公路巡逻队报告了数百起交通事故,一场龙卷风席卷了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拖车停车场。根据航班追踪服务网站flightaware的数据,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超过1200个周日航班被取消,占该机场周日航班的90%以上。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生6.7级地震

印度尼西亚万丹省附近海域1月14日发生6.7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地震发生于雅加达时间16时05分(北京时间17时05分),震中位于万丹省板底兰县西南52公里处海域,距离印尼首都雅加达约200公里,震源深度为10公里。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记录到距离震中较近的县市有较强震感。记者所在的雅加达市区也有较强震感,地震持续约30秒钟,一些高层建筑发生摇晃,许多民众逃往楼下避难。

1

最古老吸管出土:长达1米,已有5000年历史

最近,考古学家确定了现存最古老的吸管,这些长长的银色管子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很可能被用来从一个公共容器中喝啤酒。它们最初于1897年在高加索地区的大型墓冢Maikop Kurgan被发现,这个大型墓冢是该地区最著名的青铜时代的墓之一,里面有三个人和数百件珍贵葬品。所发现的吸管总共八根,每根都超过一米长,有些管子的柄上还有公牛的雕像。早期的研究认为它们是权杖,也可能是天蓬的杆子。研究发现,从公元前三千年开始,人家就开始通过这些长吸管来喝啤酒,这已成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期的普遍做法。

(图源论文)

考古发现中世纪“剪刀手爱德华”:他用刀子代替了断臂

2018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情况,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人竟用一把刀连接他的身体,代替了他被截肢的手。这具骨架是在意大利北部的朗格巴德墓园中发现的,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6至8世纪。那里埋葬着数百具骷髅,还有一匹无头马和几只灰狗,但这具特殊的骷髅却很突出。他是一个年长的男性,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他的右臂在前臂中部被截断。由罗马考古学家Ileana Micarelli领导的研究人员确定,这只手是被钝器击伤的,但具体方式以及原因还无法确定。

(图源论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更新世的“大头人”,颅容量高达1700毫升!

近日,《人类进化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邢松和刘武以及国外合作者展示了关于中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人头骨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运用CT技术和镜像原理,首次复原出许家窑人较为完整的头盖骨,为观测许家窑人整体的形态特征提供了重要标本材料。研究结合颅内模和公式法,推算出许家窑人的颅容量约为1700 cm3,接近之前报道的许昌人的颅容量(1800 cm3),比许昌人的年代早了近6万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更新世颅容量最大的“大头人”。

考古学家在沙特阿拉伯发现4500年前的高速公路网

考古学家在古墓周围发现了一个有着4500年历史的巨大公路网。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对这一高速公路网络进行了全面研究。所有的古墓都是耳朵形或环形的。研究人员马修·道尔顿说,这条布满墓穴的小路绵延数千至数百万公里。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走这条路。他说,今天的主干道也是在这条道路上修建的,这条道路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这是连接两地的最短路径。

3000 万年前琥珀中出现新的豆类物种

研究员从多米尼加共和国山区出土的几块琥珀中发现了Salpinganthium hispaniolanum的一朵花。Salpinganthium hispaniolanum是一个新物种,也代表一个新属,属于豌豆科。它在20 到 3000 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期生长在伊斯帕尼奥拉的森林中。它的花展开的萼片和花瓣以及 10 个延伸的雄蕊非常引人注目。虽然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暗,但花瓣可能是白色、黄色甚至粉红色的。

(图源论文)

恐龙研究新发现:甲龙不仅行动迟缓,而且还“耳聋”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尖刺”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近日,德国和奥地利科学家通过CT扫描,仔细研究了由甲龙脑化石创建的3D模型。最后,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它不仅行动迟缓,而且还“耳聋”。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许多恐龙可能是群居动物,但也有一些例外。至少对于甲龙来说,它们会更喜欢孤独的生活,因为它们的听力不是很好。

1

海马是雄性负责生殖,那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与大多数我们常见的动物一样,海马也是通过雌雄交配繁殖的。一般情况下,需要雌雄交配的动物都是雄性将精细胞排入雌性的体内,完成受精的。但是,海马却是个例外,它是由雌性将卵子排给雄性,完成受精的。因为雄性海马比雌性海马多了一个重要的器官-孵卵囊。具体的方式是在繁殖期,雌性海马会把卵子直接排在雄性海马的孵卵囊中(雄性海马的孵卵囊的中间有一个囊孔,雌性海马正是通过这个孔把自己成百上千个卵子放入其中的),然后雄性再在育儿袋中对卵子进行受精,这样就完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在雄性海马的育儿袋中,通过卵内的营养物质发育大约15-20天左右,直接在袋中孵化成为小海马。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