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节能环保产业十大关键词:双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转型……

Winnie Lee

1

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首先要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能源耗费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针对主要问题,应提高节能环保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前瞻产业研究院持续聚焦细分产业研究23年,并利用对各行业长期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精心编制《100大行业全景图谱》。图谱汇集半导体、大健康、节能环保、信息科技、高端制造、新材料、智慧城市等12大领域,涵盖100大细分产业,对不同产业产业特征、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与前景趋势等进行针对剖析,希望为我国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启迪,助力更多企业快速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产业创新之道。

在本文中,前瞻经济学人根据《100大行业全景图谱》,盘点了2021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十大关键词,看看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什么新变化与新发展。

1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紧接着到了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碳中和元年。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启“双碳”元年。为实现“双碳”目标,2021年国家层面政策频出。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部署未来能源领域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要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拉开帷幕,首批电力企业被纳入市场进行履约。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立先破、跟风表态、市场至上、行动扭曲”的运动式减碳进行纠正,并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 先立后破。10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随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天津等多省,已陆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中国宝武集团等公司陆续发布了各自的碳中和行动方案。

1

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个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央行12月30日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目前两个工具已经顺利落地。

按照央行的机制设计,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据孙国峰介绍,央行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后续央行将继续用好这两个工具,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放绿色低碳领域,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

1

2021年12月27日,霍尼韦尔宣布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达成技术许可协议,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捕集发电厂和重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霍尼韦尔将利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专有的先进溶剂技术开发针对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创新解决方案,降低工厂新设备或现有设备中燃烧烟气产生的碳排放。该解决方案将有效助力相关行业满足监管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被认为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这种改写二氧化碳“命运”的技术,通过捕获从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压缩、输送、最后封存在地质构造中与大气隔绝,或用于其他工业生产。国际能源署曾将此定义为“连接现在与未来能源的桥梁”,全球掀起碳中和热潮后,CCS的受关注程度有增无减,被各国的气候行动和大型化石能源企业视为去碳化的希望之源。

1

1

2021年6月5日,第50个世界环境日当天,由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牵头,联合包括腾讯在内的9家公司成立深圳碳普惠联盟,提出联合倡导公众低碳行为,并联合推动碳普惠场景完善、行为量化、普惠循环。

12月17日,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由腾讯打造的面向公众的碳普惠互动平台“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深圳碳普惠授权运营平台,首先上线绿色出行生活场景,通过科学核算个人乘坐公交地铁的减排量,累计碳积分。通过授权管理,有效聚集参与主体的减排量,并通过平台运营机构参与深圳碳交易市场核证减排交易,并将普惠奖励返还个人,形成可循环的持续运营模式。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深圳在碳普惠工作的探索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沿,早在中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前便已开始研究。在我国正式做出“双碳”承诺后,深圳碳普惠的相关工作进展也开始加速。

1

2021年1月1日,我国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在全国生效。随着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开始全面落地,要求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限塑政策进入执行落实阶段。纸吸管、木餐具、可降解塑料袋……自今年1月禁塑令正式落地以来,各种传统塑料制品的应用替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通。

202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未来,在塑料包装行业,环保绿色的可降解塑料的应用比例将会不断提高。

1

1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在这个大背景下,绿色转型要求经济发展摆脱对高消耗、高排放和环境损害的依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碳达峰碳中和是绿色转型的抓手、测度和推力,绿色转型则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技术选项和实现路径。

据了解,在成都,绿色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方面,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近期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让“未来式”的绿色低碳场景画卷逐渐清晰,明确了成都将立足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探索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1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运行平稳,截至12月22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4亿吨,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全国碳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一步将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

历经过去10年在多个城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之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终于鸣锣开市。这意味着中国减碳行动正式引入金融市场力量,推动资源配置向低碳领域倾斜,进而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实现碳减排。不只是碳市场,今年的绿色投融资活动也十分活跃,绿色债券、贷款等金融工具层出不穷。

1

1

2021年11月1日至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本次大会在落实《巴黎协定》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谈判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令气候治理共识进一步得以深化,令碳中和与《巴黎协定》气温目标进一步得到认可。

COP26所取得的多项气候成果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均将发挥重要作用,对未来各国低碳减排路径、国际气候治理合作、绿色金融市场投资、全球绿色经贸往来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演进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正迅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参与程度,展现了全球第一大碳减排大国的责任担当,开启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绿色低碳减排运动。

1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要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具体包括:发展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服务、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产品等。

“《意见》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在市场化机制方面或者金融机制方面,需要发展重点的方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拓展绿色金融的市场化融资渠道核心还是绿色金融的问题,怎么让金融在融资端或者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持。其广义就是绿色金融的范畴。

此外,2017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六省(区)九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在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六省区包括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甘肃和新疆。

点击了解更多《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