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不用挖!宇宙射线或帮助探寻秦始皇遗骸、藏满珍宝的地宫

Emma Chou

1

长期以来,秦始皇陵地宫迷雾团团,民间传言里面有致命陷阱,布满液态水银河流的古老地图。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宇宙射线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拨开千古第一帝秘密地宫的重重迷雾。

据悉,秦始皇陵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曾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发现陵园规模庞大,相当于78个故宫。整个陵园最神秘的地宫,经探测,确认就在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但出于技术保护原因,一直未发掘。

近日,有新研究表示,在这座有着2229年历史的古墓下放置亚原子粒子探测器,可以绘制出整体三维布局。而宇宙射线可以帮助考古学家精确定位到秦始皇遗骸、藏着珍宝的地宫。

当来自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产生一簇亚原子粒子,其中包括一些被称为“μ介子”的粒子。

这种扫描技术——u介子断层扫描技术(Muon Tomography,MT)——的工作原理就像x射线一样,用探测器测量介子被其穿过的物质吸收的速率。在x光片中,骨骼吸收的x光比肉体吸收的x光要多,而石头和金属也会阻挡更多的μ子通过。

2017年,同样的方法曾被用于揭示吉萨大金字塔内一个98英尺(30米)长的密室的存在。

μ介子技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家Yuanyuan Liu和其同事提出,他们通常使用宇宙射线研究暗物质中国习近平地下实验室,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宇宙射线设备这是埋在地下3.7英里的四川。

据研究团队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文明,中国有大量的文物需要考古研究。对于帝王墓葬等大型文物内部结构的非侵入性探测,传统的物理方法在考古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认为:“介子吸收成像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可以成为传统地球物理方法的重要补充。”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建议,研究小组使用了关于陵墓的现有考古和历史数据,建立了陵墓复合体的模型。然后,他们将之埋在地下,放置两个μ介子探测器,以证明确实可以在模型中对陵墓进行成像。

“初步成像结果证明了μ介子吸收成像在秦始皇陵墓地下墓室中的可行性。”研究小组说。根据测试,该团队得出结论,为了扫描真实的坟墓,至少需要在坟墓表面100米内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介子探测器,每个探测器的大小约为一台洗衣机。

这已经不是考古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第一次尝试用非侵入的方法来绘制秦始皇陵墓内部的地图了。不幸的是,大多数方法都有局限性,难以适用于陵墓的特殊情况。

重力异常探测器擅长探测地下密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容易受到环境扰动的影响,且其范围仅限于一个小范围内。与此同时,探地雷达——考古地球物理学家的最爱——由于探测深度有限,在这里没有多大用处。

然而,这些研究已经成功地揭示出,在封土堆下确实有某种形式的、保存完好的地下建筑群延伸约98英尺(30米)。

考古学家认为,地宫很有可能仍然完好无损。当然,也没有证据表明盗墓者曾经挖盗洞成功进入过坟墓。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Yang Dikun没有参与目前的研究,他告诉《南华早报》,扫描秦始皇陵墓的最新提议是可行的。

他评论说:“我们现在建造和用于野外工作的μ介子探测器已经非常小,小朋友都可以带着它们到处走。”

然而,Yang博士警告说,宇宙射线方法并不是没有潜在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是探测器必须在不损坏陵墓或其中的文物的情况下被实际安置在陵墓之下。

他补充说,这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与其他成像技术不同的是,介子断层成像技术不是瞬间完成的,探测器需要一直工作,直到收集到足够多的粒子数目,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事实上却是如此,据研究团队模拟实验表明,要获得古墓结构的清晰图像,探测器至少需要放置一年。

这项研究的全部结果发表在《物理学报》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