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全球自然地理周报第16期:“西方蜜蜂起源之谜”终于盖棺定论,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

Chloe Ma

1

1

海洋中的化学污染物,让能自由变性的小丑鱼变得更加“有女人味”

随着海洋中化学污染物的日渐积累,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些化学污染物质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在诸多化学污染物当中,EE2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EE2会干扰人体荷尔蒙的运作,也对动物的正常繁殖造成影响,而其中,小丑鱼所受的影响或许是最大的。小丑鱼的性别是完全由环境决定的,当群体中没有雌性,或者两个雄性配对了,其中一方会由雄性变为雌性。之前的研究表明,EE2污染物往往会使淡水鱼、大鼠、小鼠甚至人类等动物女性化。而这项研究也同样发现,小丑鱼在长期被喂养EE2后,在多个指标中都表现出了更加女性化的倾向。

世界上最稀有的鳄鱼长了个“歪鼻子”:更容易流鼻血,导致呼吸不畅

发表在Anatomical Record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人类与濒临灭绝的鳄鱼的共同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即隔膜偏离。恒河鳄(Gharials)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鳄鱼之一,曾与恐龙同时期生存。乍一看,这些不寻常的动物似乎与人类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然而根据这项新研究,与人类一样,恒河鳄也患有鼻中隔偏差,即鼻软骨偏离中心。人类的隔膜偏离时,部分或全部隔膜会弯曲进入其中一个气道,而对于恒河鳄来说,由于口鼻吻部较长,隔膜会沿着鼻子来回摆动,形成波浪状的图案。其中,一只名为Louise的雌性恒河鳄有着十分严重的鼻中隔偏差。尽管这种鼻部病变带来了生理上的挑战,但Louise成功地成年并活到了 50 岁。

持续几十年的“西方蜜蜂起源之谜”盖棺定论——起源于亚洲!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就西方蜜蜂的起源争论不休。现在,由约克大学领导的新研究发现,这些广受欢迎的产蜂蜜蜜蜂很可能起源于亚洲。研究小组对来自蜜蜂原生地的 18 个亚种的 251 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利用这些数据重建了蜜蜂的起源和分布模式。研究小组发现,基因数据强烈支持亚洲血统——可能是西亚。研究表明,一组核心基因允许蜜蜂通过调节工蜂和蜂群行为来适应其原生范围内的各种环境条件,由此蜜蜂发展出了大约27个不同的蜜蜂亚种。从亚洲发家,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独立地扩展到非洲和欧洲,创造了七个独立的地理和基因不同的进化谱系,可追溯到西亚。

小小蚂蚁如何杀死一棵树

发表在《生态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入侵蚂蚁可以通过在植物根部筑巢来破坏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这可能会威胁到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在南非,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大头蚁”(Pheidole megacephala)的入侵物种杀死了区域附近的所有本地蚂蚁和其他昆虫,同时对植物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观察发现,大头蚁通过在植物根部筑巢来破坏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由于根部被破坏,植物会处于一种接近枯竭的状态,然后逐渐死去。新发现敲响了警钟:在全球范围内,入侵蚂蚁有可能在地下建立庞大的巢穴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植物健康。

野猪数量指数级增长!加拿大愁破了头

萨斯喀彻温大学 (USask)农业与生物资源学院动物与家禽科学系副教授布鲁克是野猪领域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之一,他说:“过去 10 年我们在草原上看到的野猪数量绝对呈指数级增长。”国家积极跟踪这种破坏性和难以捉摸的入侵物种不受限制的增长。“让我们明确一点,加拿大大草原上的野猪正在完全失控,你可以引用我的话。”在萨斯喀彻温省,野猪的踪迹踏遍了80%的面积。野猪已蔓延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在过去几个月中,加拿大公园局证实,它们是首次在埃德蒙顿以东的麋鹿岛国家公园的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布鲁克说,他们入侵阿尔伯特王子国家公园和其他珍贵且脆弱的环境保护区只是时间问题。

燃烧吧肌肉!为了度过冬天,小海獭连肌肉也动员起来为自己保暖

在冬天,如何为自己保暖是所有野生动物都烦恼的一个课题。对于哺乳动物来说,他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能量用于保暖。但科学家并不清楚背后到底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日前,研究人员发现,海獭在休息的时候新陈代谢率要比同体型的哺乳动物高出三倍,这很可能是由于海獭肌肉中大量渗漏出来的线粒体。虽然线粒体中泄漏的能量不能用来做功,但它会产生热量来温暖海獭的身体,这使得水獭可以在没有体力活动或颤抖的情况下提高肌肉中的热量。事实证明,海獭肌肉擅长低效运转。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运动的同时,能量“损失”为热量,使它们能够在寒冷中存活下来。

雄性金色织网蜘蛛追逐心目中的女神,仿佛渺小的行星追逐着明亮的恒星

在蜘蛛的世界里,雌性蜘蛛是绝对的力量存在,雄性蜘蛛的体形不过是雌性的一半不到。为了求偶,雄性蜘蛛必须小心翼翼地进入雌性蜘蛛的蛛网上,避开种种可能激怒雌性蜘蛛的陷阱,才能“追得女神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而蜘蛛的小脑袋是如何处理如此复杂的任务的呢?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求爱的过程竟神奇地跟宇宙中星体运转的系统十分相似!雄性蜘蛛就如同一颗体积较小的行星,如果以错误的角度接近恒星(即雌性),将很有可能被卷入恒星的引力范围,从而碰撞碎裂(被雌性吃掉)。

安静融化的北冰洋里,海洋顶级杀手虎鲸孤独地徘徊其中

虎鲸经常会前往不同的地区以瞄准各种猎物。在一项包括八年被动声学数据的研究中,Kimber 和他们的团队使用声学工具监测虎鲸的运动,发现虎鲸在北冰洋停留的时间比以前记录的要多,尽管那里有冰困的风险。他们的读数表明,这种变化是在该地区海冰减少之后直接发生的。如果某些种类的猎物无法利用冰层来避开适应性很强的捕食者,那么海冰的减少可能为虎鲸开辟了新的狩猎机会。例如,濒临灭绝的弓头鲸很容易被虎鲸捕食,而且由于开放水域季节较长,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加。

为保留“可爱的”特征,品种宠物狗大多都是近亲繁殖

犬种通常因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腊肠犬的短腿、哈巴狗的皱纹脸、斑点狗的皮毛。不幸的是,赋予各种品种特定属性的遗传学通常是近亲繁殖的结果。在最近发表在 Canine Medicine and Genetics 上的一项研究中,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兽医遗传学家 Danika Bannasch 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表明,大多数犬种是高度近交的,这导致他们整个“狗生”中疾病更加高发、医疗费用更高。基于227 个品种全品种的遗传分析发现,平均近亲繁殖接近 25%,这相当于与一个完整的兄弟姐妹共享相同的遗传材料。而在人类,3-6%的近亲繁殖已经足以增加复杂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概率。

短短10天,荷兰海滩惊现190只死去的鼠海豚!背后凶手竟是一种致命细菌

去年夏天,大约 190 只死鼠海豚在短短 10 天内被冲上荷兰瓦登海群岛。考虑到整个荷兰海岸每年平均约有 600 只搁浅的江豚,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乌得勒支大学和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受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委托)调查了这些鼠海豚的可能死亡原因。在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查鼠海豚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菌株:红斑丹毒丝菌。这些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物种中,可导致丹毒:一种常见于猪和火鸡的感染。这种疾病也可能发生在爬行动物、鱼类和人类身上。在江豚中,细菌存在于多个器官中,表明血液中毒。在现有文献中,没有关于丹毒丝菌感染导致的大规模死亡的描述,只有少数孤立的个案。

空灵悠远的“座头鲸之歌”,其意为了呼朋唤友,而非人类臆想的求爱

“座头鲸之歌”被传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声音”。日前,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之歌”的作用并非人类所美化的“吸引异性”,而是为了探索身边的环境。求偶表演和交配仪式在野外进行,就像电视上出现的重复广告一样。重复是一种推销,是一种回到起点的旋转木马。但座头鲸是海洋爵士乐音乐家,他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演他们的歌曲。研究人员表示,就生殖展示假设而言,这些区别都不重要,因为它没有预测为什么鲸鱼应该使用任何一种。但是对于声纳假设来说,它很重要,因为从点击返回给发送者的声学信息与通过元音获得的信息非常不同。

《奶牛的产后护理》:迷迭香有奇效

根据《乳制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 在迷迭香中发现一种天然抗炎、抗氧化剂鼠尾草酸,能够帮助奶牛度过生产后的阶段。一般来说, 75% 的成年奶牛的健康问题发生在产犊后的第一个月内。奶牛的生产寿命平均为三到四年,因此在过渡期间尽量减少问题可以帮助延长寿命和生产者的底线。实验证明,接受鼠尾草酸的奶牛能够应对增加的产奶量,而不会增加肝损伤和健康障碍(如酮症)的风险。

爱你就咬伤你:青蛙之间的“ 创伤型爱意表达”

发表在《动物学前沿》杂志上的新研究详细介绍了Plectrohyla属的青蛙物种采取的更直接的方法。事实证明,这些物种的雄性从事“创伤性交配”,以提高其生殖成功的机会,使用专门的牙齿来有效地将他们的“爱情香水”(即荷尔蒙)刺入雌性体内。观察这些动物发现,雄性青蛙在交配时用它们宽敞的嘴唇推到雌性青蛙的背上。这个动作留下了小的划痕,是由青蛙的特殊牙齿造成的。从青蛙丰满的嘴唇上取样发现,它们含有专门的粘液腺,看起来与那些已知的两栖动物排泄信息素的粘液腺相似。它们的目的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得到证实,该测序显示了索德弗林前体样因子蛋白,这是一种已知的两栖动物信息素。

日本猕猴在泡温泉的同时不忘抓点淡水动物来“加餐”

灵长类动物是问题的解决者,最近发现的雪猴(日本猕猴 Macaca fuscata)也不例外。在食物难以获得的时候,这些动物会下水,舀出褐鳟鱼以维持生命。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报道了这种奇怪的行为。为了确认来自日本中部三岳国家公园的日本猕猴如何在如此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越冬,研究人员开始收集粪便样本。使用元条形码,他们能够确定猕猴确实在用淡水动物补贴他们的饮食,包括褐鳟鱼、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虫和若虫。

科学家实现“胚胎性别挑选”:一窝小鼠100%都是同一个性别

在农业生产技术中,具有特定性别的动物群往往更受青睐,例如母鸡或母牛等。科学家此前所采取的选育方法通常是筛选精子种类,或杀死特定性别的胚胎。近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与肯特大学合作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当胚胎形成时靶向Top1基因——这对 DNA 复制和修复很重要——以阻止胚胎的发育。,创造出仅有雌性或雄性的小鼠幼崽,成功率达到100%。

1

保护行动刻不容缓!越南野生动物生存遭到严重威胁

近日,国际动植物协会(FFI)与当地合作伙伴GreenViet对越南中部的山地森林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个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库。在这个宝库中,有许多珍贵的物种,如亚洲黑熊、欧斯顿的果子狸和名字迷人的金翅笑雀。但是,设陷阱、诱捕、射击、伐木等人类行为,正在威胁着这些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与此同时,熊、灵长类动物和鸣禽等某些高价值物种,正成为国内和国际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目标。鉴于迄今为止造成的影响,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刻不容缓,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等到较大的陆栖物种开始消亡,可能为时已晚。

巨型蝾螈数量正在下降,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有一种蝾螈大约有6英寸(约15厘米)长,可以称作是蝾螈中的“巨人”。一般而言,它们的平均寿命可以活到20岁,并且在其背部有独特的斑点图案。它们还可以通过皮肤“呼吸”,如果水中没有大量的氧气,也可以通过肺部呼吸。但是近日有相关研究发现,该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量已经下降。研究人员探索它们可能生活的131个区域,发现约有60%的区域没有发现这样的蝾螈。研究人员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Credit: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真正的挪威狼或已灭绝,现在发现的可能是“芬兰狼”

近日,科学家对挪威狼进行基因研究,发现如今在挪威和瑞典发现的狼,实际上是属于芬兰的。早在1970年左右,人类在野外已经消灭了挪威最初的狼群。大约12000年前,当冰层退缩时,狼来到了挪威。但到1970年左右,它从挪威的风景中消失了,同时可能也从瑞典消失了。频繁狩猎与农业的冲突导致了这些动物的减少。除了这些原因,最初的挪威狼还因为近亲繁殖使其适应能力下降而导致灭亡。 

Credit: Kjetil Kolbjørnsrud

巴基斯坦两头大象急需做手术:拔牙与治疗脚伤

近日,巴基斯坦兽医团队呼吁为其港口城市卡拉奇(Karachi)的一对大象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团队表示,其中一头大象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以移除受损和感染的象牙。而另一头大象除了牙齿问题,还有脚伤的问题。此类疾病非常痛苦,可能会危及大象生命。目前该团队的首要任务是为这两头大象提供即时医疗护理。治疗结束后,还必须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工作人员需要接受适当的培训以更好地保护大象。

给海狮幼崽涂点伊维菌素,让它们摆脱钩虫感染

近日,澳洲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着手拯救海狮时,发现在海狮幼崽的脖子后面涂抹一点伊维菌素(Ivermectin)可能是拯救这个物种的关键,这种做法对海豹来说可能也有效。海豹和海狮很容易因感染钩虫而致命,多达40%海狮幼崽的死亡与寄生虫引起的贫血直接相关,还可能导致生长缓慢等其他因素,导致后代的数量在三代内减少了64%。注射伊维菌素可以对相关物种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为这些动物注射的时候需要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毕竟针孔一类的锐利东西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威胁。

1

科学家发现古老的藻类包括5个“神秘”物种

有一些藻类数量非常少,大概在十亿多年前,它们从陆生植物中分离了出来。近日,哥廷根大学的一个团队研究了其中一种稀有藻类—Chlorokybus,它们生活在潮湿的土壤和岩石裂缝中。通过大规模测序,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藻类实际上包含5个不同的物种,并不是之前被认为的只有1个。研究人员表示,这5个物种从肉眼上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基因表达却存在明显差异。他们对这一事实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可能表明一些藻类在7000万年前彼此分化了。该项新研究,有助于解释陆地植物及其藻类亲属的起源、适应和发展。

产业数据

图源:论文

微乎其微!研究表明森林对重大洪水事件的保护作用并不强

近日,一项由NUI Galway和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森林可以抑制小风暴流量,但它们在减少重大洪水事件的破坏性影响方面产生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研究人员调查了66个站的年流量测量数据,观察了610次风暴事件。研究作者Liwen Xiao说:“我们的工作表明,森林减少了风暴流量,但只有当洪水的峰值远低于典型年份的平均峰值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洪水事件规模增加且流域面积更大时,森林的保护作用就很弱了。”

根际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气候变暖更敏感

根际土壤是植物和土壤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热点区域,其性质与非根际土的差异通常称为根际效应。根际土壤有机碳分解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们关于根际土壤如何响应气温升高的即温度敏感性(Q10)的认知十分有限。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气候变暖更敏感,在后续利用模型预测土壤有机碳循环对气候反馈的研究中应考虑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之间的差别。

1

天文学家发现超短周期行星:只有火星那么大,结构却像水星

超短周期行星(Ultra-short-period planet)是一个小型、紧凑的世界,它们在近距离内围绕其恒星旋转,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轨道,以及度过一个炙热的年份。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这样极端的配置呢?近日,有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超短周期的行星(USP)。这颗行星被命名为GJ 367 b,它绕其恒星运行的时间仅为8小时。这颗行星大约有火星那么大,质量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轻的行星之一。研究小组确定GJ 376 b是一颗岩质行星,可能包含一个铁和镍的固体核心,类似于水星的内部。

约8900万光年!天文学家发现离地球最近的一对超大质量黑洞

多年来,黑洞既模糊又神秘,天文学家对它的探索从未止步。近日,据外媒报道,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帮助下,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对超大质量黑洞。这对新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位于宝瓶座星系NGC 7727中,距离地球约8900万光年。较大的黑洞位于NGC 7727的中心,质量几乎是太阳的1.54亿倍,而它的伴星质量是630万个太阳质量。这对黑洞还打破了两个超大质量黑洞之间最近距离的纪录,它们之间相距仅1600光年。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天文学家:短暂出现过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天文学家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近日,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合作研究团队发现,火星上一个名为阿拉伯台地(Arabia Terra)的区域曾经存在水。研究人员通过使用远程收集的数据,探索了热惯性、侵蚀证据、陨石坑的状况以及存在的矿物质。研究人员表示,发现的沉积物凝聚力比以往认为的要低得多,这表明这种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过水。

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

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撞击输运过程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水的产生途径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使用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00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该研究表明,富含水和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或仍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研究所用的影像和高光谱数据来自2019年1月着陆于月球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的“玉兔二号”巡视器。研究者认为,相似的碳质陨石残留物可能在月表非常普遍,比较年轻的月表物质(如“嫦娥五号”返回样品)中也存在撞击体残留物的可能性。

地球水源或来自太阳

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岩石行星相比,其水资源要丰富的多,因为表面70%以上都被海洋覆盖了。对于地球水的确切来源,科学界尚未有一致的解释。近日,一项由格拉斯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表明,地上的水可能来自太阳。太阳风由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主要是氢离子)组成,在太阳系早期撞击地球小行星所携带的尘埃颗粒时,产生了水。研究作者Phil Bland说:“现有理论认为,水是在C型小行星(含碳的小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被带到地球上的。然而,之前对这些小行星的同位素‘指纹’测试发现,它们与地球上发现的水不匹配,这意味着至少还有另一个未知的来源。”此次研究表明,太阳风在微小的尘埃颗粒表面产生了水,这种同位素较轻的水很可能为地球提供了水源。

日全食来临!南极洲陷入一片黑暗

当月球经过太阳和地球之间,完全遮挡住太阳,将其阴影投射到地球上时,就会发生日全食。12月4日,日全食使南极洲陷入一片黑暗,这是一场罕见的天文奇观,少数科学家、冒险家以及无数的企鹅见证到了这次奇迹。南极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从10月中旬到隔年4月初都有持续的日照。但星期六的日全食却让当地陷入几分钟的完全黑暗之中。美国太空总署表示,南半球部分地区如南非、智利,新西兰和澳洲等国家也在当天观测到日偏食。有在当地观看日全食的专家表示,三个星球完全重叠形成火圈般的现象维持了大约40秒。

小行星路过地球轨道,其破坏力比世上最强热核炸弹强100倍

美国宇航局最近报告说,1994 WR12将在今年年底前访问地球轨道。1994 WR12是一颗小行星,其长度达到了131米。航天局表示,这颗小行星将于周一出现在加利福尼亚的天空之上,并将在下午4:30至5点之间可被人们观测到。1994 WR12小行星是由天文学专家卡罗琳-肖梅克在1994年11月28日首次发现的。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分析了1994 WR12在发生撞击后将如何影响地球。根据一份报告,这颗小行星可以给地球带来相当于77兆吨TNT的能量。这颗小行星的破坏力将比世界上强大的热核弹“大伊万”或RDS-220的破坏力更大。

太阳系形状为何像“羊角面包”?

来自太阳的风和辐射向外流动到星际空间,创造了一个受太阳影响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太阳系中的星球能够不受强大宇宙辐射的伤害。这个边界被称为日光层,马里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詹姆斯-德雷克(James Drake)说:由太阳产生的环绕我们的气泡提供了对银河系宇宙射线的保护,而它的形状可以影响这些射线如何进入日光层。根据探测器的数据,科学家们确定,日光层的形状可能有点像一个奇怪的宇宙羊角面包。

产业数据

图源:论文

“假飞越”让科学家离解开火星卫星之谜更近了一步

众所周知,在地球系统中,月球反射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火卫一虽然比月球小得多,但它也是一个没有磁场的岩石天体,绕着位于太阳系内部的一颗类地行星运行,所以它应该会以类似的方式反射这些粒子。然而,当2003年12月进入火星轨道的火星快车反复飞越火卫一时,它只在2008年和2016年1月看到了这种反射或后向散射的证据。一种可能性是,带电粒子根本没有被反射,这是火星快车号的人造产物,它可能在移动太阳能阵列和传感器聚焦火卫一时,反射了带电粒子。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任务控制中心命令火星快车号在2017年再进行三次飞越,与之前的三次相同,但有一个主要的不同:火卫一不会在那里。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假飞越”。这些假的近距离观测发现,航天器并没有反射太阳风,而火卫一原本应该(但并没有)被解读为空白区域。欧空局表示,这基本上与实验室实验相同,以假飞越作为对照,与真实飞越进行比较,使科学家能够消除火星快车作为反射源。

生命的迹象?新证据表明金星可能存在火山活动

先前的研究发现,金星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它大约有地球那么大,还有一个非常稠密的大气层,主要由充满硫酸云的二氧化碳组成。近日,一项国际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金星的伊登蒙斯可能存在火山活动。金星快车轨道器的数据显示,伊登蒙斯周围存在熔岩流,火山区域面积大约2.4公里高,覆盖超过200公里。他们还发现,伊登蒙斯周围的风正在受到干扰,这可能是由于火山散发出的热量,表明它仍然活跃。研究人员还指出,迄今为止,伊登蒙斯发出了无法解释的信号,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

颠覆认知!巨行星可能比我们认为的更早“成熟”

近日,一项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其它国家的研究人员测量出了巨行星V1298 Tau系统的质量,它们只有 2000 万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表示,对非常年轻的行星进行表征非常困难。直到最近,研究人员使用最先进的分析技术,了解了巨行星演化的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行星 V1298 Tau b 和 c 的质量和半径与太阳系或其他古老的太阳系外的巨行星的质量和半径惊人地相似。这就意味着,巨行星可能比我们认为的更早到达成熟期。

两颗伽利略卫星获准发射

近日,欧洲的下一对伽利略卫星已经获准发射。上星期五的发射准备情况评估证实,卫星、地面辅助装置、操作设施和团队已准备好于12月2日08:31(库鲁当地时间12月1日21:31:27)发射。据悉,这两颗卫星将加入已在轨道上的伽利略星座26颗卫星。本周的发射将是10年来伽利略系统的第11次发射,计划在明年再进行两次发射,以使伽利略系统达到全面运行能力。

产业数据

图源:欧空局

猜想被证实!天文学家观察到新型双星系统

近日,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观测到一种新型双星系统,该系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存在的,但却始终未能观测到。近日的新、发现,最终证实了宇宙中一种罕见的恒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哈佛大学博士后Kareem El-Badry说:“这令人兴奋,它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双星形成模型中缺失的进化环节。”

最大的那颗彗星,开始活跃的时间可能更早

Bernardinelli-Bernstein (BB)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彗星,而且它是第一颗在如此遥远的路径上被探测到的彗星。近日,一项由马里兰大学天文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它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开始活跃。科学家于 2021 年 6 月首次使用暗能量调查的数据发现了 BB 彗星,该调查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旨在调查南半球的天空。该项调查捕获了彗星明亮的核心,但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来揭示彗星活跃时形成的尘埃和蒸汽的包层。最近的新研究表明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开始活跃,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海洋生物对地球山脉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一项由阿伯丁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表明,丰富的海洋生物在地球山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山脉的形成通常与构造板块的碰撞有关,但研究表明,这是由 20亿年前海洋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引发的。当浮游生物死亡时,会掉到海底,最终形成石墨。石墨在润滑岩石破碎成板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它们能够堆叠在一起形成山脉。

1

气候变化致海鸟数量急剧下降,海鸟:我顶不住了

如今,地球变暖正在对海鸟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些海鸟因饥饿、无力繁殖、热浪和极端天气而遭受数量急剧减少。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海平面上升,一些鸟类无法筑巢和养育幼鸟,而另一些鸟类则无法在海洋升温时找到鱼吃。由于食物减少、海平面上升侵蚀鸟类栖息的岛屿,以及越来越频繁的飓风摧毁巢穴,许多海鸟的雏鸟数量减少。研究估计,自20世纪中叶以来,海鸟数量下降了70%。研究者表示,这些海鸟死亡是一个很大的危险信号,表明海洋温度上升正在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冰川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听听它的“气泡音”就知道了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潮水冰川正在消退和融化,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困在冰中的空气。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聆听”空气的释放,来评估气候变化对浮冰的影响。冰川的冰层中蕴藏着古老的气泡,其压力可高达20个大气压。研究者表示,这些冰融化会释放出声学上不同的加压水下气泡。随着水温的升高,融化终点产生的声音强度往往会增加。此外,不同冰川的声学强度聚集在不同的水平上。这些发现表明,冰川-海洋界面的几何形状、水下声道的温度、盐分组成以及浮冰的存在都会影响所记录的声学测量。

加拿大冬季迎来历史高温

今年,在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地区,冬季温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就在几个月前,加拿大的夏季被史无前例的热浪所笼罩,这一切都加剧了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一个城市,彭蒂克顿,在上周记录的温度为72.5华氏度(22.5摄氏度)。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学家表示,这是一项高温纪录。最近也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造成一些热浪的直接原因。

北极以后可能不下雪了?研究称北极降雨增多,降雪减少

北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寒冷、白色和多雪的地区,但这种形象正在改变。北极目前的变暖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得多,而且海冰正在迅速消失。以往北极,大部分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但如今,北极地区正迅速转变为以降雨为主的气候。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那么北极的大部分地区应该仍然以降雪为主。但是,如果继续按照预测,升温3摄氏度,那么到本世纪末,北极的大部分地区将以降雨为主。这些更快的降水变化,可能会导致北极内外出现许多严重问题。例如,雨雪事件,特别是在冰冻温度之后,会导致冰层在雪顶或雪内形成。

从过去看未来:全球持续变暖,洪水与干旱或增加

近日,有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过去预测将来,通过研究上新世早期至中期温暖期的亚洲气候变异性和动态,为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在北半球冰川运动之前,大约50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的温暖期里,地球的年平均表面气温比现在高2-4°C,北半球基本上没有冰,全球海平面比现在高20-25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今天的水平相当。研究预测,目前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温暖条件,将持续很长时间并可能加剧,可能会使地球未来的气候转变为类似于早期的温暖状态。研究还表示,随着全球长期持续变暖,大部分东亚季风区可能会变得比现在更潮湿,洪水风险增加,而中亚可能会变得更加干燥,未来干旱和荒漠化将更加持久。

无法抵挡!拉尼娜现象也挡不住全球变暖

近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重新出现,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初。尽管受到拉尼娜天气现象的降温影响,但预计未来几个月,世界许多地区的气温将高于平均水平。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地表温度大规模变冷,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但WMO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加剧和扭曲这种自然现象的影响。许多陆地地区的气温仍会高于平均水平,北美东部和东南部、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及北极地区的冬季将异常温暖。

气候变暖可致热带气旋破坏力增加一倍

近日,有研究调查了1979年至2016年间,热带气旋对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破坏力发生了什么变化。研究发现,在过去的40年中,热带气旋内陆对研究区域的影响显着增加。未来的预测表示,到21世纪末,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对内陆地区的破坏力可能会增加一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强热带气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如果气旋在登陆时的强度变大,这将扩大其影响范围和放大其破坏力。未来,这可能会导致更多亚洲内陆地区遭受更严重的风暴或其他极端天气。

洋流越“跑”越快

南极洲环流(ACC)是唯一环绕地球的洋流,近日有科学家发现,该洋流的流动速度正在加快。随着气候变暖,盛行的西风加速了。有研究模型表明,风速加速会激发海洋涡流,这是与主要电流相反的水循环运动。研究发现,从观测和模型来看,海洋热变化导致了近几十年来检测到的洋流加速。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持续影响着南大洋,洋流的速度也可能会增加,并且增加得更快。

1

印尼火山喷发,死亡人数上升至14人

近日,爪哇岛上最大的火山喷发,突然间,天空变暗,雨水和热烟滚滚袭来。一切让当地人措手不及,数千人逃离,数百个家庭被迫进入临时避难所。东爪哇省至少11个村庄被火山灰覆盖,房屋和车辆被淹没,牲畜被闷死,至少有1300名居民在清真寺、学校和村委会寻求救助。

风暴席卷夏威夷,带来“灾难性”洪水

一场伴随着狂风和暴雨的强风暴淹没了整个夏威夷,并切断了整个夏威夷的电力,官员们警告说,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随着低压系统从东向西缓慢移动并在群岛边缘徘徊,风暴将在未来几天带来“灾难性洪水”。在毛伊岛,已经有停电和洪水的报道,一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30 厘米。

三人在风暴中丧生,英国发出降温警告

11月底,英国一场强大的风暴“阿尔文”造成三人死亡,苏格兰数千人面临断电。这场风暴带来了时速近160 公里的阵风,随后风速减慢并向欧洲大陆移动。大雪迫使英格兰西北部伯恩利和托特纳姆热刺队之间的英超联赛取消,强风对英国各地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也造成了严重破坏。气象学家警告说,由于从苏格兰向南移动的冷空气,该国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在一夜之间降至负10摄氏度。

世界八大野火事件发生在过去十年

低湿度和高气温导致了极端天气,使得野火更加频繁和剧烈。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世界上八个最极端的野火事件发生在过去十年。该研究还发现,极端天气的显着增加可能导致地球近一半的可燃陆地发生重大火灾——包括在加拿大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科学家指出,即使明天全球变暖停止,野火威胁仍将持续数十年,因此社会需要为所有野火事件做好准备。

1

不止人类!霸王龙竟也因感染而“牙疼”

2010年,一位商业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之一。在检查和CT成像中,科学家发现它左牙显示出增厚,其表面有一个肿块,延伸到一个牙齿的根部。该肿块中氟元素大量积累,骨密度也有所下降。肿块和氟元素的积累侧面证明了这是肿瘤性骨髓炎,也就是一种骨感染。

(图源论文)

三叠纪食草动物行为的多样性超乎人们想象

根据一项研究,一种三叠纪的食草动物Effigia,因其与现代鸵鸟的相似性而闻名,被发现具有超乎人们想象的完全不同的进食方式。这种动物大小和羚羊差不多,大约在2.05亿年前生活在北美洲。这种食草动物可以像猪一样吃树根,也可以像长颈龙在树梢高处觅食。这些咬合力较弱的双足动物显示了这一时期食草动物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多样性。

考古学之谜解开:坦桑尼亚莱托利的怪异脚印来自早期人类

人类最早直立行走的明确证据是古生物学家Mary Leakey和她的团队1978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脚印。这些两足动物的足迹可以追溯到370万年前。另一组神秘的脚印于1976年在附近的 Site A被部分挖掘出来,但被认为可能是熊留下的。根据《自然》杂志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最近对坦桑尼亚莱托利Site A遗址脚印的重新挖掘和详细的比较分析显示,这些脚印是由早期人类制造的。

“超级食物”协助古代古代安第斯人走过动荡的2500年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考古学家重建了生活在的的喀喀湖周围的古代安第斯人的饮食,该湖横跨玻利维亚和秘鲁,海拔12500英尺。他们发现,藜麦、土豆和骆驼肉帮助蒂瓦纳库文明度过了2500年的政治动荡和气候巨变时期。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在印加帝国之前的几千年中,安第斯文化习俗的持久性。此外,这些食物还强调了传统土著食品对人类复原力的贡献。

密苏里州发现鸭嘴龙化石,但它“不是一个人”

在密苏里州南部发现大型鸭嘴龙的化石让科学家们令人兴奋,而一位帮助领导挖掘工作的古生物学家认为:在这个地区还有很多其它动物化石。专家们认为这种素食恐龙大约11米左右。在圣路易斯以南约180公里的同一地区,还发现了其它物种的化石,包括巨型海龟、史前鱼类甚至是长达15米的鳄鱼。

1.3亿年前的超大型食肉动物“鱼龙”被发现 ,仅头就1米长!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已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发现的化石标本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一米长的头骨,属于最后幸存的鱼龙类动物之一。这些来自1.3亿年前的古老动物长得非常像剑鱼。麦吉尔大学雷德帕斯博物馆馆长汉斯·拉尔森说:“这种动物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牙齿,使它能够吃掉大型猎物。”

食物链新王者?巨型秃顶鹰竟以恐鸟为食

新研究表明,新西兰已灭绝的哈斯特鹰(Hieraaetus moorei)是已知最大的鹰,它可以像秃鹰一样吞下内脏,然而它已经秃顶了。大多数鹰捕食比它们小的猎物,但哈斯特鹰可以捕食重达 200 公斤的恐鸟,是它们自身体重的 13 倍以上。哈斯特鹰会俯冲到恐鸟身上,用巨大的爪子抓住恐龙并用它强大的喙进行致命的打击。一旦恐鸟倒下,老鹰就会直奔它头骨后部、内脏和其他柔软的器官。

智利新发现一种恐龙:自身“佩剑”,武力值爆表!

智利的考古学家在智利南部发现一具保存较为完好的甲龙骨架,完整度达80%,它属于一个新的甲龙物种Stegouros elengassen。甲龙的死亡时间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7400万~7100万年前),其体长约2米,尾巴非常平整、形似叶子,其后半段由7对外侧突出的骨皮组成,具有致命的攻击性。

(图源论文)

西伯利亚洞穴发现神秘人种最古老化石,其生活在约20万年前

目前,科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万年前,同时,研究人员还首次发现了他们的石器制品。丹尼索瓦人骨骼化石首次被发现是十几年前,他是与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最接近的人类分支物种。从丹尼索瓦人化石提取的DNA分析表明,他们可能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亚岛屿和大洋洲,并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丹尼索瓦人群体与现代人类祖先进行过杂交。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仅发现6具丹尼索瓦人化石,其中5具出土于西伯利亚,1具出土于中国。现在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洞穴里又发现3具丹尼索瓦人化石,估计他们大约有20万年历史,这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丹尼索瓦人,而此前已知最早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大约有12.2万-19.4万年历史。

1

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沙质或石质地表热空气上升,使得光线发生折射作用,于是就产生了海市蜃楼。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海市蜃楼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9.6千米的沙漠地区,会使1.6千米以外或更远的物体看起来似乎要移动。人们看到海市蜃楼会难以导航,因为在海市蜃楼环境中,天然特征会变得模糊不清。不过,如果到高一点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3米左右),避开贴近地表的热空气,就可以克服海市蜃楼幻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