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蝎子等“毒物”如何产生毒液,它们不会毒到自己吗?

Chloe Ma

1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种创新的、对动物友好的方式来研究毒液基因。这项技术使人们有可能确定各种各样的有毒动物如何产生其独特的毒液,而这些动物几乎没有被研究过。

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波尔图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成功地找到了蝎子毒液中蛋白质,准确地反映了哪些基因在生产毒液的过程中很活跃。

科学家所使用的技术被称为转录组学。它是一种可以检查基因表达模式的方法。这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在生产毒液的过程中的活跃基因。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该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实际的毒液,而不是毒腺组织。这意味着动物不需要在实验中牺牲。

有些动物,如蛇和蜈蚣,有分泌毒液的细胞,它们将毒液以小泡的形式释放到毒液腺的储存空间,从而产生相对“清洁”的毒液。其他动物,比如蝎子,将它们的毒腺细胞“切成碎片”,甚至在毒液储存空间中完全分解,从而产生一种含有许多细胞残留物的毒液。这些细胞残骸含有可以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的物质:可以帮助了解哪些基因被激活来产生某些蛋白质。

此外,该方法远比以前使用的毒液研究技术更容易、更纯粹、更具体。由于这个原因,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如何产生毒液进行更好的研究。毒液中的毒素是寻找潜在药物的重要来源,例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毒蛇不会不小心咬到自己,因为毒蛇对自己毒牙的控制十分熟练,在捕食不同猎物时,注入多少毒液都能精准控制。就算实在不小心咬到了自己,只要毒液量不大,毒蛇体内的血清能够缓解中毒症状,不会造成自己死亡。如果毒蛇一心求死,比如受到了其他伤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它们会选择咬自己,然后排放足够的毒液来毒死自己。

该研究论文题为"A non-lethal method for studying scorpion venom gland transcriptomes, with a review of potentially suitable taxa to which it can be applied",已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58712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