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新冠感染具有长期免疫记忆,中国科学家攻克大肝癌难题,10-11点睡觉对心脏最好
新冠感染具有长期免疫记忆
新冠感染在人体内具有长期免疫记忆,《Science》子刊上的研究表明,在新冠患者的肺部以及肺周围的淋巴结中不仅存在SARS-CoV-2特异性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还存在SARS-CoV-2特异性生发中心。这对于优化疫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肺部和肺部相关淋巴系统为新冠病毒建立了“应急中心”以防不时之需,从而对抗机体被再次感染。
日本12月启动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
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政府将自12月起启动第三剂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为加快接种进度,计划从2022年3月起在职场、大学等场所设立接种点。同时,为防范“第6波疫情”来袭,日本政府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将病床使用情况“可视化”,自12月起需每月公布可用病床数量及病床使用率。日本政府称,已与疫苗生产商签署了约3亿2000万剂新冠疫苗的订购合同,可确保2022年第三剂疫苗接种工作的总需求量。
我国首次实现超越No-go定理的超辐射相变模拟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吕新友教授合作,通过引入反压缩操作,借助于高精度的量子控制技术,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模拟器上实现了超越No-go定理的平衡态超辐射相变,推动了量子相变理论和量子模拟领域的发展,为量子精密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反压缩操作能够有效调控量子相变点,即使在矢势平方项存在的情况下也能恢复平衡态的超辐射相变。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全新高效的蛇伤诊断抗体研发策略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赖仞研究员牵头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蛇伤诊断抗体研发策略,并运用该策略成功研发出针对两近源属竹叶青属和原矛头蝮属的特异性诊断抗体和诊断试剂条,5-10分钟内就可以准确判断毒蛇种类。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揭秘胰腺癌新型免疫检查点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吕春婉课题组联合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科研团队,揭示了胰腺癌免疫逃逸和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耐受的分子机制,并在胰腺肿瘤微环境中发现了新型的免疫检查点。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免疫学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研究结果表明,骨桥蛋白及其配体是除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之外的另一个免疫检查点,通过弥补程序性死亡受体的功能从而促进胰腺癌的免疫逃逸和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耐受,因此通过抑制骨桥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改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免疫疗法的疗效。
新方法可观察评估光催化活性 有助于水裂解制氢
光催化剂是水裂解制氢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信州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致力于改进2020年发表的一项钛表面研究。先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物理化学杂志C》。通过建立SPR光谱法,研究者成功地观察了荧光素的二阴离子和一阴离子的比值。Nishikiori希望通过建立这种简单的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和评估光催化的活性,推动光催化水裂解制氢的研究。
中国科学家攻克不可切除大肝癌难题
近日,一项HCC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该研究由我国科学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的石明教授团队领衔开展,此前就入选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口头报告之列。该研究于2020 ESMO口头汇报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通过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得出可靠和精确的疗效数据,显示FOLFOX-HAIC治疗不可切除大HCC时,具有更高的OS、PFS、ORR和转化治疗成功率,且安全性更高、严重不良反应更少。中国声音,为不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带来了曙光!
10-11点睡觉对心脏最好
《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上10点至11点之间睡觉与早睡或晚睡相比,患心脏病的风险更低。研究表明,最佳睡眠时间是身体24小时周期中的某个特定时间点,在此外的时间偏差入睡可能对健康有害。虽然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因果关系,但睡眠时间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心脏病风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风险因素和睡眠特征。
锻炼可以有效地治疗焦虑
近日,瑞典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度和剧烈运动都能缓解焦虑症状。相关论文目前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上。在12周运动后,治疗组中的大多数人从中度焦虑到高度焦虑的基线水平到低焦虑水平。相对那些运动强度较低的参与者来说,焦虑症状改善的机会增加了3.62倍。研究人员认为,治疗模式可以包括12周的体育训练。无论强度如何,这代表了一种有效的治疗,应该在初级卫生保健中更经常地为有焦虑症的人提供。
研究发现启动玉米耐盐应答重要“开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发现miR169分子在玉米盐应答中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研究发现,miR169的表达水平与体内活性氧水平密切相关,以miR169分子为核心的玉米耐盐应答调控网络,通过改变细胞的活性氧水平,可提高玉米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从而揭示miRNA169是启动玉米盐逆境应答通路的一个重要“开关”,该研究为玉米耐盐新品种分子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基因资源。
目前最薄X射线探测器研制成功
澳大利亚科学家使用硫化锡(SnS)纳米片制造了迄今最薄的X射线探测器。新探测器厚度不到10纳米,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有助于实现细胞生物学的实时成像。相关研究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研究人员称,未来这种X射线探测器或可用来观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能产生静态图像,还能看到蛋白质和细胞的变化和移动。与现有的直接软X射线探测器相比,它们在灵敏度和响应时间方面有了重大改进。
教育部: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4%以上
从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十三五”时期,教育财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五年来,保障发展的水平更高了,促进公平的措施更实了,提升质量的导向更强了,推进改革的力度更大了。
南开大学成立青年学者创新联盟
南开大学青年学者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探索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激发青年人才学术活力和创新热情,为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更好地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当日,成立仪式在八里台校区海冰楼举行。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为首届联盟成员颁发名牌,副校长王磊主持仪式,校党委常委李君、校长助理张伯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出席活动。
美航天局:载人登月项目推迟至2025年以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表示,该部门的载人登月项目将推迟到2025年以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定下于2024年重返月球的目标,然而该项目已经数次推迟。对此,尼尔森表示,该计划在科学上不具可行性。此外,尼尔森还将计划推迟归咎于该部门与杰夫·贝佐斯领导的蓝色起源所陷入的法律纠纷。尼尔森表示,蓝色起源的诉讼导致该部门与Space X公司的合作进程推迟了近7个月。
NASA正在追踪一颗飞近地球的埃菲尔铁塔大小的小行星
据BGR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已发出警告,称一颗“潜在危险小行星”(PHA)将于12月中旬飞近地球。据《Daily Record》报道,这颗小行星比90%的小行星都要大,但仍比一些较大的小行星小。值得庆幸的是,这颗小行星不会离我们的星球足够近,不会造成任何损害。NASA预测,这颗巨大的小行星将在12月11日飞掠地球。这颗小行星已被归类为 4660 Nereus,NASA 确实认为它非常危险。该组织表示,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几乎是足球场的三倍——大约是埃菲尔铁塔的大小。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