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真由基因决定?北大浙大专家:发现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基因位点
此前,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性性行为的发展。然而,目前科学界尚未就性取向的形成原因找到确切答案,因为同性恋研究容易引起舆论争议,而且与基因的关系很复杂。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欧美国群,所得出结果具有片面性。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学者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对汉族男性性取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他们发现了两个与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的遗传位点,并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位点与性取向的相关性。
在研究过程中,专家首先从汉族男性中选取1478名同性恋者和3313名异性恋者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他们发现FMR1NB基因rs17320865位点和ZNF536基因rs7259428位点与同性恋相关。
在进一步的验证试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荷兰脑库(NBB)的尸检材料,结果发现同性恋者视交叉上核中的ZNF536表达水平低于异性恋者。此外,去除FMR1NB基因的小鼠表现出了明显的同性恋偏好,体内与性取向相关的物质和炎症通路的表达水平也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差异。
该研究题为“Discovery of new genetic loci for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in Han population”,已发表在Cell Discovery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1-00341-7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