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太空拥有的42种神秘形状:甚大望远镜拍下太阳系中42颗大型小行星图像

胡慕子

1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目前已经发现总数超过12万颗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太阳系初期演化遗留的证据。

但此前人们对小行星的详细观测很少,它们的3D形状、密度等重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主带中只有3颗大型小行星谷神星、灶神星和鲁特西亚星被拍到过非常详细的图像。

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拍下了太阳系中42颗大型小行星图像。

他们拍摄的42个天体中,大多数直径都大于100公里。其中两个最大的天体是谷神星和灶神星,直径分别为940公里和520公里;而两个最小的天体司天星和澳女星直径大约90公里。

研究小组发现观测到的小行星主要分为两大类。

有些几乎是完美的球形,例如健神星和谷神星;也有的具有奇特的“细长”形状,例如像“狗骨”的小行星克利奥帕特拉。

此外,小行星的密度存在显著差异。4个密度最低的小行星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大致与煤相当;而密度最大的小行星灵神星和司赋星,密度分别为每立方厘米3.9克和4.4克,比钻石的密度还高。

这些天体的清晰图像是小行星探索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天文学家了解太阳系中小行星的起源。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