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袁隆平超级稻连续4年亩产超1100千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房间级无线电力传输梦想成真
新冠变异病毒缪毒株已在美国首都及47州传播
据联合国报道,一种名为缪毒株的新型冠状病毒变体(学名为B.1.621)正在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密切监测。该病毒于2021年1月在哥伦比亚首次被发现。
中国批准全球首款新冠特异性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血液制品板块企业天坛生物研制的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pH4)(以下简称“新冠特免”)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美国白宫提出一项耗资 653 亿美元的流行病防范计划
据 Science News 报道,当地时间 9 月 3 日,美国白宫提出了一项耗资 653 亿美元(约 4214 亿人民币)的新计划,旨在通过大幅加快疫苗的研发、测试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应对流行病的方式。
新冠不能感染小鼠?中国团队首次发现贝塔变体能感染标准小鼠
SARS-CoV-2感染受体为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hACE2),由于与hACE2存在关键氨基酸位点差异,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导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的原始毒株并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而此前科学界用于评估抗病毒药物或医疗疗效的大SARS-CoV-2感染小鼠模型,都是基于昂贵的表达人类ACE2 (hACE2)的转基因小鼠。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撤场完成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位于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基地。2011年年底,大亚湾实验正式运行取数,科研人员仅用55天的数据就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实验站包括3公里长的隧道,3个地下实验大厅,8个110吨重的中微子探测器,以及配套的两个功能厅和通用设施等。
袁隆平超级稻连续4年亩产超1100千克
经过现场测产验收,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连续四年百亩片平均亩产超1100千克,当日测产结果为百亩片平均亩产1107.5千克。回忆起袁隆平院士2017年来基地考察的时候,基地技术组成员韦亚说,“袁老看着水稻,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多年来自己深深地被袁老感动着,今后要像袁老一样把水稻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全身心去爱它。”
逐梦“人造太阳” 道阻且长
中美日印等国正携手在法国南部开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始运行。除政府大力投资外,全球还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正致力于促进核聚变发电商用。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农科院草原所研制羊草种子收获新装备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下称“草原所”)沙尔沁基地,一种新研制的羊草种子专用收获机投入使用,不但极大提高了羊草种子的收获效率,而且有效解决了以往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羊草种子损失率大、含杂量高等问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于9月3日至11日在法国举行,大会由法国政府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共同主办。当地时间4日,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受评估的138374个物种中,902个物种被列为“灭绝”,80个物种被列为“野外灭绝”,38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NASA 宣布无限期延长“机智”号火星直升机任务期限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无限期延长“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的任务期限。机智号原计划进行 5 次飞行,但截止 9 月 5 日已完成了 12 次飞行,且暂无退役计划。
海洋科考重器“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首航
9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称南海海洋所)“实验6”综合科学考察船从广州新洲码头起锚,开始它的首次航行。此次首航将赴珠江口-南海北部海域执行多学科综合观测重要科学任务,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调控机理、涡旋多尺度动力过程与环境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强化观测支持。
地质专家发现青藏高原北部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新证据
据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地质专家在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首次发现了白垩纪煌斑岩脉群,可对青藏高原北部中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总书记倡导的菌草,还可修复北方重金属污染旱作农田
“我们用‘绿洲一号’菌草综合调控治理北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属首次。”9月6日,在河南省科学院的菌草试验田里,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学军说,他们的这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的一项空白,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国产水下直升机下潜深度首次突破1000米
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水下直升机”项目,于8月27日至9月3日在我国南海海域完成海试验收。水下直升机的下潜深度首次成功突破1000米。
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金毅教授与林军教授团队,同美国密歇根大学努里教授合作,所研发的一种噁二唑联噁二唑酮类抗肿瘤药物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专利权为云南大学与密歇根大学共有。
大型拆迁!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撤场完成
从去年12月12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简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正式退役之后,直到最近这个“大家伙”才刚刚被拆完。
涡虫具有极强再生能力的原因
一种名为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淡水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能由仅占身体1/279的活体组织切片再生为一个完整个体。这个过程不仅依赖于其体内的干细胞,其身体内各种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分子的协同作用也极其关键,但其中的机制一直不明。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揭开了这一谜团。
房间级无线电力传输梦想成真,功率超50W
日前,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的一篇最新论文报告了一种全新的无线供电黑科技,研究人员基于多模准静态腔共振(M-QSCR)的方法实现了室内规模的无线功率传输,在整个 3m×3m×2m 的试验室中,实现了超过 37.1% 的功率传输效率,根据安全指南分析验证,超过 50W 的功率可被输送到移动接收器。
最新观测结果证实恒星-致密伴星合并引发新型超新星爆发理论
2017 年,研究者在甚大阵列巡天(VLASS)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异常明亮的射电源,命名为 VT J121001+495647。9 月 3 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一项研究确定,该射电耀斑是由双星系统中黑洞或中子星撞击其伴星引起,这是首次确认的由合并引起的超新星爆发。相关论文 9 月 3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
最初的细胞可能利用温差来分裂
作为由双层膜组成的囊泡,原细胞(protocell)可能是所有细胞的共同祖先。在复杂生命体出现之前,原细胞依赖简单的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探究这一过程的机制对于了解生命起源有重要意义。在一篇发表于《生物物理学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细胞生物学模型证明,细胞内外的温差是驱使原细胞生长和复制的推动力。
古生物学家对大网羽叶属植物研究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参与的中外研究团队通过对新近发现自中国四川的大网羽叶属新材料开展研究,从全球化石记录角度进行分类修订和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刷新了百余年来对该属植物形态的新认知。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古植物与孢粉学论评》.
生殖隔离是如何产生的?
在新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演化》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删除与特定卫星DNA结合的Prod蛋白会导致其死亡,且其染色体会散落到核外,而在其近缘种中不存在这个问题。
用新技术捕获二氧化碳制甲烷,可将合成天然气售价降低 12%
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PN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捕获二氧化碳并高效转化为甲烷。该方法通过简化传统的过程,减少了进行反应所需的材料和燃料所需的能量,最终可降低天然气的售价。
来自类人机器人的凝视能够影响人类的神经活动和决策行为
凝视是一种强烈的社交信号,而近日意大利理工学院(Istituto Italiano di Tecnologia)的一项研究发现,类人机器人的凝视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可以触发特征明显的大脑神经活动,并从多个维度上影响人的决策行为。相关论文于 9 月 2 日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发表。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提出“拉曼组内关联分析”揭示代谢物转化网络
细胞内代谢物之间是否正在发生相互转化,是细胞代谢活动最重要的动态特征之一,但其检测方法一般极为烦琐。针对这一瓶颈,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提出了名为“拉曼组内关联分析”的理论框架与算法,并示范了细胞工厂功能测试等方面的应用。相关工作于近日发表于《mBio》。
中南大学熊炜教授团队发现鼻咽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8月31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熊炜、曾朝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肿瘤学期刊Molecular Cancer 在线发表了题为“Circular RNA circRNF13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via SUMO2”的原创研究论文。博士生莫勇真、博士后王裕民为共同第一作者。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非线性拓扑光子学领域再获重要进展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陈志刚、许京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的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了弱非线性条件下高阶拓扑角态与拓扑边界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强非线性作用下拓扑角态到空间孤子的演化。
南开大学—安徽海螺集团甲醇SCR脱硝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揭牌
9月1日,南开大学—安徽海螺集团甲醇SCR脱硝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海螺型材董事长万涌出席揭牌仪式,并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南开大学科研部、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联合实验室学术骨干与海螺集团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福建将推动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
《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大力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本科中医类专业教育,扩大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年招生规模逐步达到4000人左右;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到2025年,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年招生规模翻一番,全日制医学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500人以上;推进福建省与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建福建医科大学,与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福建中医药大学。
西南交大校长寄语新生:面对历史,不要“美颜相机”,也不要“灰黑滤镜”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时代的见证。面对历史,不要‘美颜相机’,也不要‘灰黑滤镜’。”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5日在该校2021级学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历史不容淡忘、更不容虚化,当代中国大学生只有学习掌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民族的痛与爱,什么是小家大国的情与魂,才能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川大校长李言荣寄语本科新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多关联、交叉和贯通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6日在四川大学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对自身专业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多的关联、交叉和贯通。
2021 年高级研究基金资助申请相比去年锐减 35%
欧洲研究委员会(ERC)9 月 3 日在官网宣布,2021 年 ERC 高级研究基金资助(ERC Advanced Grants 2021)申请已于 8 月 31 日结束。ERC 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ERC 今年共计收到 1735 项申请提案,相比去年(2678 项)锐减 35%。
第八届树兰医学奖初评结果名单公示
树兰医学奖由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设立,并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旨在发展我国医学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促使我国医学科学技术早日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树兰医学奖的评选对象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取得原始性突破创新成果并经实践检验证实科学有效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