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步步惊恐,是什么在支配你的恐惧情绪?研究首次揭示恐惧产生的神经机制

胡慕子

1

恐惧是生物体感知到危险后,身体自动释放出的一种信号。然而,异常性的过度恐惧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大量动物研究表明,恐惧的表达依赖于内侧前额叶皮层 (mPFC) 和杏仁核的协调活动,且theta振荡是支持恐惧脑网络内不同脑区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恐惧的习得和消退,对于恐惧学习过程及其神经机制的探索较少。且目前尚不清楚,来自于动物的相关研究发现是否可以推广到人类的恐惧学习过程中。

一项新的研究,通过记录13 名癫痫患者在完成恐惧条件反射任务时的颅内脑电信号及皮肤电信号,探索恐惧学习过程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在恐惧条件化建立过程中,相比于非条件刺激(CS-),在呈现条件刺激(CS+)时,杏仁核和 mPFC 均表现出theta功率显著增强,同时这两个脑区间的活动同步性显著增加,两个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向性分析揭示了背内侧前额叶theta振荡显著早于杏仁核。

最后,基于SCR数据构建强化学习模型,发现杏仁核 theta 振荡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基于模型的学习率变化,为杏仁核在恐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直接证据。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人类恐惧学习过程中,杏仁核和mPFC通过theta振荡的同步活动实现信息交互,为恐惧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恐惧相关疾病的形成过程,为开展早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子刊 Science Advances。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