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南京大学牵头成功解决了高性能Feedthrough“卡脖子”技术

Evelyn Zhang

近日,由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南京质子源孙安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髙等研究院、安德信科技等七家单位联合,经过八年科技攻关,终于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高性能Feedthrough这一“卡脖子”技术。

2

基于此成果,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给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髙等研究院、江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质子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德信微波设备有限公司、长安大学、中恒国信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七家单位颁发了“高性能Feedthrough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此前,我国所用的feedthrough基本依赖进口,主要由日本的京瓷公司、美国的MPF等公司提供,价格昂贵,随时有被禁运的风险,而且供货周期长。

而该成果经过8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用户测试与使用,及第三方检测,终于实现了无论从工作带宽、插损、工作温度、漏气率等多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feedthrough。

据显示,SMA型、N型和HL29型的Feedthrough工作频率带宽上限分别达到17GHz、13GHz和4.2GHz;突破了小尺寸陶瓷与金属焊接、高低温下陶瓷与金属热胀冷缩相匹配等技术,研发的Feedthrough真空漏气率低于5×10-13 Pa·m3/s;工作温度最低到-271℃,最高到 600℃。

项目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带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