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偏头痛的“秘密组织”终被识破!我国科学家揭示拉米替坦选择性作用机制

胡慕子

1

偏头痛,一种往往会伴随终生的神经系统疾病,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多年残疾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据统计,在中国约每11个成人中就有1人遭受偏头痛的困扰,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人受其影响。

偏头痛往往还会伴随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癫痫、肥胖和其它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多年以来,靶向5-HT1B/1D的激动剂曲普坦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偏头痛的治疗。然而,该类药物的血管收缩特性给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疗风险。

2019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种高选择性靶向5-HT1F的新型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拉米替坦(Lasmiditan)。拉米替坦能有效地避免曲普坦类药物在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然而其选择性靶向5-HT1F受体的机理尚不明确。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5-HT1F受体结合G蛋白以及抗偏头痛药物拉米替坦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拉米替坦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

研究表明,5-HT1F受体的胞外区附近结构相对其他5-HT亚型受体具有显著的构象变化,这也是药物拉米替坦能够高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

“目前5-羟色胺受体家族还有多个亚型的结构尚未解析,这些受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这些5-羟色胺受体进行研究,并系统性地探究不同的5-羟色胺受体之间的特点和关联,为靶向5-羟色胺受体的药物研发提供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