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母爱!母亲甘冒巨大风险也要保护幼崽,前脑部分神经元驱动了本能
所谓“为母则强”,都说母亲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她们的关怀往往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特质,会尽其所能加强对孩子的保护。也正因此,从小,我们的脑海里记住了不少母体动物为拯救和保护自己的幼崽奋不顾身的故事,那些画面让人感动。
但是,她们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保护自己的婴儿呢?科学家们已经弄清楚了这背后的原因。
来自日本理研脑科学中心(CBS)的神经科学家通过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发现这种养育行为是通过位于人类前脑的神经元触发的。据报道,它含有一种叫做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的蛋白质。
日本理化研究所脑科学中心的专家Kumi Kuroda说,亲代和非亲代养育所必需的脑细胞,是从实验对象的小鼠中挑选出来的。据Kuroda说,这些脑细胞被发现是位于中央内侧视前区的神经元,那里有降钙素受体。
内侧视前区(MPOA)是大脑接收来自热感受器的刺激的区域,热感受器分布在粘膜、皮肤和下丘脑。MPOA包含多种神经元。最近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题为“Calcitonin receptor signaling in the medial preoptic area enables risk-taking maternal care”《内侧视前区降钙素受体信号使孕产妇承担风险》,能够识别负责养育活动的主要神经元。
这些小鼠被用作研究对象,来评估20种不同的基因——这些基因是MPOA研究的候选基因。双标记被认为是活性神经元的标记物,因为它是降钙素受体基因中最高的。
对与培养相关的神经元进行了测试,显示了三个结果:
- 具有降钙素受体的MPOA神经元,在刚生完孩子的母亲体内的含量高于未生过孩子的雌性、雄性,甚至是父亲。
- 雌性在分娩后,大脑其他区域之间活跃的与养育相关的神经元的突触,发生了变化。
- 神经元完全失活,与培养有关的行为就会脱轨。
控制组表现出的养育行为包括在幼崽身上盘旋,筑巢,以及叼回掉落巢边的幼崽。另一方面,基本神经元处于失活状态的未交配雌性则会表现出一些负面行为,比如把幼崽留在笼子里。即使在交配和分娩后,这些实验对象在筑巢和哺乳方面也存在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降钙素受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育抚养的活动。这项研究表明,在母亲身上观察到的有动机的养育行为中,受体有专门的功能。
他们还进行了另一项测试,将新生幼鼠放在一个高架迷宫平台上,让老鼠有可能够得着但却感觉危险。结果发现,与不受障碍困扰的母鼠相比,未交配的母鼠由于高度太高,会拒绝去靠近新生幼鼠。但是,当母鼠中与养育相关的神经元减少一半时,它表现出犹豫,并将幼鼠带走,然后把它们放置一处。
研究表明,由于降钙素受体的数量,母亲的照顾和保护反应自然强烈。它迫使母亲、人类或动物,为他们的孩子承担额外的风险。些受体是抑制母亲自身利益、为孩子做出难以置信努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研究人员补充称,接下来他们关于MPOA神经元的研究,将计划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获得同样的结果。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www.sciencetimes.com/articles/31510/20210602/mothers-unconditional-love-explained-experts-discover-why-moms-risk-excessive.htm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