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马云将辞任湖畔大学校长,我国新发现135颗O型星,基因疗法让失明40年患者重见光明

Evelyn Zhang

2

新冠

谭德塞:尚未出现对现有疫苗有实质威胁的变异新冠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大会开幕式上谈及全球新冠疫情形势时说,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能严重破坏现有疫苗、诊断或疗法有效性的变异新冠病毒。目前该组织列出的需要关注的变异新冠病毒包括:最早在英国报告的B.1.1.7、最早在南非报告的B.1.351、最早在巴西报告的P.1以及最早在印度报告的B.1.617。

芬兰研发鼻喷式新冠药剂获专利,在三种不同的细胞机制上发挥作用

据芬兰国家广播公司24日报道,芬兰制药公司Therapeutica Borealis最新研发的一种鼻喷式新冠药剂已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的专利授权。据报道,这款鼻喷式药剂所含活性成分有抑肽酶、羟氯喹和伊维菌素等。该公司称,鼻喷式药剂在三种不同的细胞机制上发挥作用,可防止新冠病毒接触到鼻黏膜内细胞,还可防止病毒逃逸,并能削弱病毒自我复制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新冠感染并降低严重患病风险的目的。

英国研究:嗅探犬能嗅出新冠病毒 准确率90%以上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科学家周一(5月24日)发布研究报告说,他们把经过培训,会嗅探出冠状病毒的狗分成两狗一组,平均一组狗可在半小时内快速筛检大约300名航班乘客,探测出病毒的灵敏度高达94.3%(即假阴性率低),特异度高达92%(即假阳性率低)。

澳洲发布一种新冠新疗法,或能消灭99.9%病毒

昆州格里菲斯大学的MHIQ和美国Beckman research institute的国际科学家团队联合开发了一种治愈新冠病毒的方法:使用了称为siRNA(小干扰RNA)的基因静默RNA技术来直接攻击病毒的基因组,从而阻止了病毒的复制。病毒特异性siRNA的治疗可将病毒载量降低99.9%。这个方法被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上。

石正丽团队新研究:现有证据不支持新冠病毒系实验室泄漏推测

近日,来自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提交了一篇论文,论文显示,现有的实验证据并不支持新冠病毒来源于实验室泄漏这一推测。

2

全球首次!宇航员将把微生物土壤送至国际空间站外

据俄罗斯卫星网25日报道,俄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哈林表示,2021年秋季,俄罗斯装有微生物土壤的容器将被抬到国际空间站外,以便研究舱外极端因素对其的影响,这些容器将留在那里1年至4年不等。这是全球首次这样做。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完成设备测试,正式开始环火星观测

当地时间5月24日,阿联酋“希望号”火星任务项目经理奥姆兰·沙拉夫(Omran Sharaf)表示:“在‘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近乎完美地进入火星轨道,并从捕获轨道过渡到科学轨道之后,我们已经完成了调试、校准和测试阶段。我很高兴能够报告‘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准备好开始其为期两年的科学(探测)任务。”

2023年底美国国VIPER探测器发射 将在月球上寻找水和其他资源

美国NASA新的月球水源探测任务——“挥发性极地探测漫游者”(VIPER,简称“毒蛇”)已经获得了机构级的批准,将从制定转向实施漫游者的最终设计。这使得该任务离2023年底发射到月球南极又近了一步。美国宇航局称,VIPER是一个价值4.335亿美元的机器人,它将被送往月球南极,寻找未来任务中可以使用的水等一系列资源。

国内首套自主可控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TCS)在华电投运

今日9时25分,国内首套自主可控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TCS)在华电龙游电厂成功并网投运,标志着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生产、调试、改造等全过程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燃气轮机的国产化发展。

重磅!我国天文学家新发现135颗O型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这之前,最大的具有光谱信息的银河系O型星星表,仅有590颗O型星。

中科大在“量子U盘”应用中获重大进展:相干光存储时间超过1小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峰教授和周宗权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发表的一项最新成果,将光存储器的存储时间延长到了一小时以上。这打破了2013年德国研究人员1分钟的记录,并向量子存储器的应用迈出了一大步。研究人员在ZEFOZ磁场中采用了自旋波原子频率梳(AFC)协议,即ZEFOZ-AFC方法,成功实现了这一点。

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开关分子纳米磁体“磁滞”调控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涛课题组利用[W(CN)8]3-单元与FeII自旋交叉基元配位组装一维链,在光开关分子纳米磁体磁滞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表现出磁滞的分子磁体具有对应于二进制中“0”和“1”的两种磁性状态,有望应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基元、自旋电子学器件、分子传感和量子计算等。利用外界刺激对磁滞进行快速可逆开关,并使之与光、电等信号耦合,实现对磁性状态的读写操作。

科学家设计出首个可发电的整流天线,收集能源效率提升100倍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科学家们,利用电子的一种特性,设计出了可以从环境中捕获多余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电力的设备。这种“光整流天线”太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收集能量的效率大约是类似工具的100倍。他们通过一种叫做“共振隧穿”的神秘过程实现了这一壮举。

美国LLNL实验室重大突破:海马体植入薄膜电极

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之一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 LLNL)研发的薄膜电极,现已投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简称UCSF)的患者中使用,并且发现了史无前例的海马区大脑活动的记录。

美国将研究神秘“哈瓦那综合征”: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家军事实验室的科学家正计划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调查一种被称为“哈瓦那综合征”的神秘脑损伤。过去数年间,美国上百名外交官和官员遭遇这了种神秘疾病的袭击。作为确定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的实验的一部分,军事科学家计划将灵长类动物暴露在脉冲微波辐射中,并研究它们的大脑。

2

《自然·医学》:基因疗法大显神威,让法国一男子失明40年后重见光明

一名40年就失明了的盲人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治疗和一副特殊的护目镜部分恢复了视力。这种疗法对病人一只眼睛里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对通过一副特殊的护目镜传递的光脉冲作出反应。护目镜上的摄像头将现实世界的景象转换成琥珀色的光脉冲,盲人可以根据这些光脉冲来识别、计数和定位前面的物体。不过,恢复的视力看到的画面是黑白的,而且不够清晰。

西瓜起源于非洲东北部:4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把西瓜当甜点吃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改写了驯化西瓜的起源。科学家们从温室种植的植物中提取了代表所有种类和数百种西瓜的DNA,发现西瓜很可能来自非洲东北部的野生作物祖先。这项研究纠正了一个90年前的错误,即把西瓜和南非香瓜归为同一类。

温度过高会导致雄性不育,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重大威胁

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对43种果蝇的研究表明,在几乎一半的物种中,雄性果蝇在低于致死温度的情况下变得不育。重要的是,这些物种的全球分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通过包括它们变得不育的温度,而不是仅仅利用它们致命的温度。

4周低热量生酮饮食让超重男性睾丸激素水平上升,体重显著下降

一项新研究表明,低热量生酮饮食有益于超重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降低肥胖的整体水平。研究发现,在遵循推荐的低热量生酮饮食4周后,体重、脂肪量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下降,总睾酮和SHBG水平也显著上升。睾丸激素负责性和生殖功能,同时它在热量的利用和代谢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中学生上学期间每天上网超1小时 学习成绩显著下滑

罗格斯大学新布伦瑞克分校赌博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上学期间每天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或电子游戏超过一个小时的中学生,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都会显著下降。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计算机与人类行为》杂志上。研究结果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一个适度娱乐的门槛——上学时每天不超过一小时,周末不超过四小时。

男性性行为研究发现:让你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细菌有可能是性传播

EPFL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胆汁酸的一个新作用:它们通过进入大脑来抑制食欲。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为控制饱腹感的信号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对治疗肥胖有影响。作者发现胆汁酸在进食后不久就会到达小鼠的大脑,以抑制食物摄入量。胆汁酸会从消化道排出,在血液循环中短暂积聚,在进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在下丘脑中峰值。

科学家找到让你少吃点的办法了:胆汁酸能进入大脑抑制食欲

EPFL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胆汁酸的一个新作用:它们通过进入大脑来抑制食欲。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为控制饱腹感的信号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对治疗肥胖有影响。

大脑新研究:网恋真的不靠谱,面对面接触熟悉信号最强

发表在《JNeurosci》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你亲眼见到某人时,大脑中负责熟悉面孔的神经表征增强得更快。为了追踪熟悉的大脑信号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人员用脑电图测量了人在认识不同面孔之前和之后的大脑活动。参与者以3种方式接触人脸:感知暴露(排序游戏)、媒体暴露(观看电视节目)和面对面接触(与实验室成员聊天)。结果,面对面接触增强信号最强,其次是媒体接触。知觉暴露对熟悉信号的影响很小。

2

上海师大突然取消30多名研究生拟录取资格,疑似复试群泄题

据网友爆料,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突然取消了英语笔译专业三十多名考生的拟录取资格。该通知并没有在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院官网上进行公示,而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工作人员以电话的方式联系了拟录取名单中的三十多名考生并告知。根据5月24日发布的《拟录取名单》,结合拟录取名单人数和拟招生人数,确实少三十多人。

突发!马云将辞去湖畔大学校长一职,且不再担任任何高级职务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马云将辞去湖畔大学校长一职,而且将不再担任任何高级职务,同时,湖畔大学也将重组其教育项目。还有知情人士表示,尽管马云将辞去校长一职,但他希望继续与该校保持联系,并可能在未来举办讲座。这是继改名风波后,湖畔大学的又一重磅新闻。

华盛顿大学开设“抵制狗屁”课程,复旦大学曾效仿推出火爆选修课

美国华盛顿大学居然开设了一门叫做“抵制狗屁”课程,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门课程叫做《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课名直译过来大概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分辨并驳斥狗屁”。这门课程于2017年首次推出,目前是3个学分,授课老师是生物系的: Carl T. Bergstrom和信息学院的Jevin West。

UC伯克利教授马毅投稿ICML,4个评审一致接收却遭AC一票否决

这两天,UC伯克利的马毅教授却遇上了一件“奇事”:课题组投稿ICML 2021的论文,在4个评审都给出了接收意见的情况下,被领域主席(AC)一票否决了。根据马毅教授微博透露的信息,AC的理由是:这篇论文尚不能解释目前深度神经网络所有的tricks。于是,他直接在微博中质疑,此事也在国内学术圈激起讨论。

霸气!青岛大学教授顶刊发文质疑德国研究成果,还直接给出可靠新方法

近期,青岛大学教授卢朝靖教授和本科生多亦威在《Adv. Funct. Mater.》上在线发表长篇学术评论文章,质疑Heiss教授团队此前发表的“喷墨打印外延钙钛矿”成果。一通质疑之后,卢朝靖教授还给出了新方法来进行估算,比众多学者沿用的Lotgering取向度估算方法更正确更可靠更有效力。

3名中小学生获NASA征文大奖,获邀现场观看“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任务

经过激烈的角逐,美国三名中小学生在美国宇航局(NASA)举办的“月球舱征文比赛”(Moon Pod Essay Contest)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现场观看“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任务的机会。“月球舱征文比赛”是NASA阿尔特弥斯学生挑战赛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参与与人类航天技术相关的工程和设计工作。

韩国电信将与KAIST成立AI研发机构,计划年底成立

根据该协议,韩国电信公司将与韩国高级科学技术学院(KAIST)合作,在今年年底前在首尔以南164公里的中部城市大田建立一个人工智能(AI)和软件开发的研究机构。KT表示,该研究所将容纳约200名KAIST研究人员、教职员工和KT员工,以开发未来的技术,包括一个可以根据语音和视频识别复杂情况的AI模型。

1

三部门:“十四五”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储能技术等教学科研建设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方面,优先考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