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59倍!中国科学家“抓住”光并保存了1小时,向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CHEN

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表示,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

但是,光速高达30万公里每秒。要想更有效地利用光场,降低光速乃至让光停留下来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光的存储在量子通信领域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基于光量子存储可以构建量子中继,从而克服信道损耗建立起大尺度量子网络。另一种远程量子通信的解决方案是量子U盘,即把光子存储到超长寿命量子存储器(量子U盘)中,然后通过直接运输量子U盘来传输量子信息。量子U盘在全球卫星量子通信、甚长基线干涉天文测量系统等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对量子U盘中的光存储时间提出了高要求。2013年时,一支德国团队创下了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

此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在经历了1个小时存储后,光的相位存储保真度高达96.4 ± 2.5%。

该成果将光存储时间从分钟量级推进至小时量级,满足了量子U盘对光存储寿命指标的基本需求。接下来通过优化存储效率及信噪比,有望实现量子U盘,建立一种全新的量子信道。

该成果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