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诺奖得主,破解新冠病毒,这所才8岁的中国大学都做到了
在习惯了以985、211给学校论资排辈的风气中,总有一些“非主流”的学校,它们没有各种高帽子、网上的讨论可能也不多,但就是在某些领域吊打一众名牌大学,比如最近大火的“翻译女神”张京就读的外交学院。
再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上海科技大学。
起步晚,起点高
上海科技大学还很年轻,往长了说,这所学校的构思也不过17年,正式招生也不过是2013年才开始。
但是,它的“出生”注定就是不平凡的,2004年时筹划上科大的构思就是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提出来的。
一个是中国顶尖的科研机构,人才无数,旗下研究所遍布各地各行业;一个是中国城市TOP4里的二当家,有钱有政策。
打开上科大官网,你会发现它的院系设置很讲究,没有英语、法学这样几乎各个学校都有的专业,相反,其瞄准的几乎都是理工科:
其实学不学英语也不重要,上科大的专业基础课都是以英语教学为主的。
另外,上科大没有系这个设置,全部实行大院制。这也符合其最初的定位: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
按照计划的1:10–1:12的师生比,我们猜测上科大最终的在校人数应该在10000-12000人之间。这个数字是包括本硕博的,在一些老牌学校,例如清华北大,本科生往往就不止这个数。
与招生同时进行的是它的身份,2013年9月30日上科大才被批准成立,4年后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硕博研究生,2018年获批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个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另外,上科大招收的第一届(13年)都是研究生,第二年才开始招本科生。所以,上科大培养的研究生(包括硕博)人数比本科生多得多。官网数据显示,该校迄今连续招收7届共2454名本科生,而研究生人数达到了8届4079名。
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招生,这个学校的做派都完全不像一个刚成立了才几年的学校。
2018-2020上海科技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来源:上海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
同样,研究生生源也是吓人,上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统计了2013年-2020年7年间的生源:
此外,根据软科公布排名,上科大的生源质量排名全国第39名:
这里必须要明确,这样的数据对一些老牌名校来说不算什么,但上科大成立才8年。
从上面可以看出,上科大的生源,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其实都是很好的,这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学校尤其重要,只有优质毕业生获得社会认可,才能持续建立名校品牌。
不过好在,这些学生的表现还不错。
从上科大发布的2020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本科和博士生选择深造的比例更大。
根据统计,在本科境外升学的34.45%(113人)中,人均拿到了3个以上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87%都是世界TOP100名校:
同样,除了本校,境内深造也主要集中在各重点大学:
2018年“网鼎杯”网络安全大赛上科大的Geekpie战队获得第二名,同排第二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大。
2018ASC超级计算机大赛中,虽然没打过北京清华,但是打过了台湾清华,获得了第二名和e Prize计算挑战奖。这也是上科大代表队首次参与这项比赛。
此外,上科大的学生们也赢得了许多比赛,包括连续4年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得金奖、银奖;连续多年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斩获亚军、e Prize计算挑战奖、亚洲第三等成绩;连续三年在Robocup、Robomaster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术界的后起之秀
当然,一个学校的实力不能仅通过升学和比赛来说明。而在学术方面,上科大的成绩绝对算是不错。
去年4月9日,上科大等联合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上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全球首次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维结构,并找到针对新冠病毒的潜在药物。
(左)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N3的复合物结构;
(右)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口袋是一个保守药物设计靶点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就在第二天,上科大联合团队又在Science发表了论文,揭示了该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引擎”的结构特征,为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之,这所刚成立8年的大学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另外,除了上面Nature发表的那项成果,另一篇“发现行为调控抗体免疫的脑-脾神经通路”的论文也被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列为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不过,成绩的确是有,但是也并不是说上科大就可以脚踢985拳打211。在衡量一个学校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Nature Index方面,上科大的排名就很靠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科大的学术能力排名,除了自身过于年轻,或多或少都和在校人数有关。资料显示,上科大目前在校生(本硕博)仅有4300名(截至2021年1月)。相比之下,上面TOP10高校都是一万起步。
当然,人数和学术没有绝对关系,上科大需要的或许是时间。
不过,虽然学生不多,但教授数量绝对称得上有牌面。
教授,十里出一
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学校已选聘540位教授(特聘教授255位,常任教授到位272位,教学教授13位)。
虽然看起来已经很多,不过更计划比起来还差一截。上科大计划按照1:10–1:12的师生比招募1000名教授,其中常任特聘教授各500人。
在已经招募的教授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
上科大特意提到,这些人并不只是挂名,而是在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并且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除了上面的大奖得主和各国院士,还有许多专业大牛也纷纷全职加入上科大。比如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美国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带头人之一的方汉明:
另外,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开发者Wolfgang Baumeister也加入了上科大。
这样的人才规模,比肩许多老牌985还是没有问题的。
基础设施方面,上科大还是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SHINE)的法人单位。SHINE是我国迄今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启动仪式于2018年在上科大举行,这个时候离建校才过去5年。
上科大还与中科院部分机构合建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设施资源。
上科大的定位、经历和种种做法,常常让人一下子就想到另一所新建的大学:
同样瞄准科技,同样建校不久,也同样在短时间内拿出了许多成果。
不过,严格来说,早一年建立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各方面确实更胜一筹,
上科大(左)与南科大(右)学科对比, 数据来源:软科
虽然两所学校都是背靠一线城市,简单来说都挺有钱,但是上科大又没有南科大那么有钱,从2020年预算来看,前者仅有13亿5千多万元,而后者超过了40亿元。
这样的差异也能理解,毕竟已经拥有了上交大、复旦这样的名校,因此上海培育本土知名大学的心情远没有深圳那样迫切。
不过,对于一家成立仅8年的学校来说,上科大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前期的路已经铺得差不多,或许成果的孵化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没有985、211和“双一流”这样的加持,上科大和南科大这样的新生力量遭遇了诸多非议。但是,谁又敢说它们没可能打破目前论资排辈的固定模式呢?
毕竟,风物长宜放眼量。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