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新冠疫情或于明年年初结束,联想为荷兰建造最强超算,北京大学成立新系

olivia chan

1

1

世卫官员:新冠疫情或于2022年结束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预测说,新冠疫情或将于2022年年初结束。克鲁格认为,新冠疫情或将于2022年年初结束。这种病毒将继续存在于人们中间,但必要的限制措施将成为过去。不过,他强调说,这只是一个预测,因为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局势会如何发展。

疫苗接种一个月后,英国新冠住院患者数量显著降低

英国的 COVID-19 疫苗接种计划有效减少了住院和感染风险。一项对苏格兰人口的初步研究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在四周前接种第一剂辉瑞/BioNTech 疫苗的人群住院次数减少了 85% ;而接种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的疫苗能使住院人数减少 94%。该结果于 2 月 19 日发布在《柳叶刀》的预印本平台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钟南山点赞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

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仪式上,对兰州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表示肯定,他称赞:“他们一些预测的模型还是相当可靠的。”

科研发现肠道样品新冠病毒多样性高于呼吸道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3日发布消息称,该实验室赵金存教授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发现新冠肺炎病人个体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生理部位(呼吸道、消化道)病毒准种变异进化特征,为新冠病毒的进化和突变毒株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美国或已出现更致命的新冠突变体

有研究者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现的新冠突变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更高的致病性和致命性,并且对中和抗体有一定的抗性。这种被称为B.1.427/B.1.429的变异病毒去年春天首次出现在加州,但直到今年冬天这种变异病毒的病例在该州迅速增多后,科学家才开始注意到它。

新冠抗体证实可以母婴传播,孕妇注射可以提高疫苗利用率

一项新研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孕妇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会在怀孕时传给婴儿,给准妈妈接种可能节省1份疫苗。结果显示,这些妇女诞下的绝大多数婴儿(78%)都在脐带血中检测到了抗体,而这些婴儿都没有直接感染过病毒,并且出生时的新冠检测都是阴性,这表明抗体穿过胎盘(在怀孕期间为成长中的婴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的器官),进入了胎儿血液。

截至去年10年,全球共发表新冠论文87000多篇

中美团队联合调查显示,从新冠疫情暴发至2020年10月,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经发表了87000多篇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研究人员在几个科学数据库中搜索了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文章,发现在2020年1月至4月中旬期间,有4875篇文章相关论文。仅3个月之后,截至7月中旬,这一数字飙升至44013,10月初达到了87515篇。

唐氏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

一项新研究发现,成年人中的唐氏综合征患者有着更高的新冠肺炎死亡风险。研究基于1000多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新冠肺炎患者,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在住院时往往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并且会更多患上与死亡有较高相关性的肺部并发症。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死于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大约是普通人群的3倍,且风险在50岁以后人群中尤为明显。

研究发现:男性新冠患者康复后,25%出现无精或少精症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新冠感染后的男性康复患者中,有25%出现了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此次研究样本为43名从新冠病毒中康复的性活跃男性。研究表明,有11人(25%)精液受损,其中8人为无精子症,3人为少精子症。

2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

北京时间2月24日10时2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1次飞行。

昆明植物所研发检测试剂盒,能让毒蘑菇现原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剧毒蘑菇的快速检测方法”(ZL201610991804.1)授权。通过与企业合作并授权实施许可,完成首批鹅膏环肽毒素剧毒蘑菇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的研发生产。该试剂盒可在多种条件下(如实验室、野外、营地、卫生所等)3-5分钟内完成含有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蘑菇检测工作。

人工智能助力精准质子治疗在线剂量验证

近日,武汉大学教授彭浩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辐射剂量实时监测,成功利用生成对抗网络DiscoGAN的计算框架,并加以人体组织的图像信息和组织本领的先验信息,在脑部、肺部和腹部多个区域实现了接近蒙卡精度的高速剂量计算和验证(差别小于5%)。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离试运行再进一步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将投入试运行。据《自然》报道,2020年12月,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ET)已经开展关键聚变实验,为ITER的后续运行铺路。

1%学者拥有21%引用量,全球学术圈两极分化扩大

两位丹麦学者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发现,新世纪以来的前15年,从论文引用量上来看,全球学术圈两极分化呈现扩大趋势。从2000年到2015年,被引用最多的1%的科学家的累计引用份额从14%增加到21%,引用不平等的基尼系数从0.65上升到0.70。

联想将为荷兰建造最强超级计算机,峰值达14Petaflop/s

联想数据中心集团(DCG)将向荷兰一家ICT合作机构交付荷兰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用于教育和研究。新的高性能计算机(HPC)系统将使用联想ThinkSystem服务器、AMD Epyc处理器、Nvidia A100张量核心GPU和Nvidia Mellanox HDR InfiniBand网络。该系统的峰值性能将达到每秒14 petaflop(千万亿次/秒)。

美国五角大楼成功测试太空太阳能,产生的电量可带动一台平板电脑

据CNN报道,美国五角大楼的科学家们成功在太空中测试了一块披萨盒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这种12x12英寸的面板能够产生约10瓦的能量用于传输。这足以带动一台平板电脑。

火星车“毅力号”的降落伞居然隐藏一段二进制代码,6小时即被网友破解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在周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当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在2月18日穿越火星大气层时,打开的红白条纹降落伞,其实隐藏了一段二进制代码。网络侦探在得知这一消息6小时后就破解了。破解后的信息为:Dare mighty things。

2

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环境健康系

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文正式通知成立环境健康系。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该专业包括环境化学分析、环境地学方向。北京大学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北大学团队利用神奇水凝胶 打造出可编程的光响应致动器

美国西北大学的的科学家们报道了光活性双层致动器的分子设计,这种致动器可以快速响应可见光,导致复杂但可预测的生物形状变化。通过控制与衬底的各向异性摩擦,这些结构在宏观距离上显示出和爬行章鱼一样的运动。

中国科学院在冷冻电镜技术领域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生物物理所合作,利用真实细胞膜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血清素受体5-HT3离子通道的高分率三维精细结构,并通过生物计算系统阐述了其信号转导的分子原理。

港大校长杰出博士生奖学金计划开放招生

为鼓励学子们追逐科研梦想,港大特设香港大学校长杰出博士生奖学金计划,得奖者首年可获约41万4千港币,在其后规范的学年亦可获每年约39万4千港币奖学金。2021-22 年度,香港大学校长杰出博士生奖学金计划的招生正在进行中!

华东师范大学开新课:做家常菜

新学期到来,华东师范大学开出了新课《家常菜》。教学内容显示,家常菜青椒土豆丝、海派菜八宝辣酱、粤菜菠萝咕咾肉、川菜干烧大虾、还有中式面食、西式点心的烹制都囊括在内。据悉,《家常菜》依托学校后勤部门开设,共18学时,面向2020级本科师范生和强基计划学生开放。

2

科研人员首次在内蒙古发现吐鲁番兽

近日,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的最新成果。论文报道了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共记述了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五个个体,并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Turfanodon jiufengensis)。

金银花为什么会变色?中国科研人员揭晓“谜底”

金银花开花先白后黄,因开花时看似金银二色而得名。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金银花的花色变化是由发育过程中多种色素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变化共同影响所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英国医学委员会植物生物学》在线发表。

“管状”大脑让黏菌拥有记忆

德国哥廷根马普动力学与自组织研究所的Mirna Kramar和慕尼黑技术大学的Karen Alim通过显微镜观察黏液霉菌,发现这种有机体包含一个由大小不同的管组成的网络,管壁类似凝胶。当霉菌察觉到附近有食物时,管子的直径就会改变,在食物的位置上留下“印记”,持续半个小时。

SN1987A中可能存在中子星

超新星SN1987A是400年来第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距离地球大约只有17万光年。研究人员根据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核分光望远镜阵和地面上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的数据,发现了SN1987A中心可能存在中子星的证据。论文将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目前已经公开在预印本网站上。

一些职业更易导致酗酒

一项发表于BMC子刊的新研究揭示重度饮酒和从事职业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男性中,最易酗酒的是技术性工作人员,如建筑和制造业人员等,而酗酒率最低的是专业性职业人员,如神职人员、医务从业人员和城镇规划师等;而在女性中,经理或高级职员最有可能酗酒。基于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表示,酗酒和特定的职业之间存在关联但并非因果关系。

编辑启动子有效增大玉米产量

2 月 22 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外科学家合作的玉米籽粒研究的最新进展。科学家首次在玉米这一全球产量最高的主粮作物中实现了通过编辑启动子而改变产量的策略。这为培育优良高产的玉米新品种,以及其他主粮作物的增产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途径。

新研究发现:普萘洛尔可以有效治疗脑部血管疾病

一项新研究证实,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药物普萘洛尔,也可用于治疗海绵状脑血管瘤。在试验中,患有海绵体瘤的小鼠——和海绵状脑血管瘤患者病因相似——饮用水中被添加了普萘洛尔,结果它们的海绵体瘤越来越小,血管功能也获得了改善。

胎儿肠道大揭秘: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起源与组成

日前,由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共同合作的研究成为国际上首次有研究提供直接证据证明了在出生前婴儿肠道中存在有活性的微生物组,为胎儿肠道微生物定植于子宫提供了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