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瞳孔面积越小,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次住院几率越高

Evelyn Zhang

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也给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疗系统带来很大压力。可惜的是,许多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判断有限,发生了许多过早死亡。

尽管事实上大多数类型的心力衰竭是可以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风险。即使在心力衰竭发生后,如果教会人们认识到症状并立即就医,也可以预防过早死亡。那么,是否有更有效、直接的方法可以帮助预测这些患者的情况和风险呢?

瞳孔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期刊《ESC Heart Failure》今天发表的研究称,瞳孔的大小很大程度上预测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次住院几率。

瞳孔

“我们的结果表明,瞳孔面积是识别死亡或住院再住院风险较高的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新颖方法,”研究作者,日本神奈川县北里大学医院的Kohei Nozaki博士说。 “这提供了干预和改善前景的机会。”

目前,全球约有26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具体表现在心脏无法抽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四肢肿胀和疲劳。多达45%因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在入院后1年内死亡,大多数死于入院5年内。

Nozaki博士说:“找到更好的方法来确定哪些患者更容易再次入院或死亡是至关重要的。”

导致心力衰竭恶化的原因之一是机体自主系统功能失调,该系统控制心率、消化、呼吸等。自主功能通常通过测量心率变化来评估。但是,这种方法在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称为心房颤动)中无效,这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

而瞳孔区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另一种方法,已用于帕金森氏病和糖尿病患者。最新的这项研究则主要检查了瞳孔面积是否可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该研究在2012-2017年期间对870例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平均年龄为67岁,女性占比37%。入院后七天或七天以后,医生会测量这些患者两只眼睛的瞳孔面积。为了进行测试,患者需要戴上护目镜,等待五分钟让眼睛适应黑暗,然后拍摄眼睛照片。由于自主系统受一天中的时间影响,因此均在标准时间(09:00至12:00)对患者进行测试。

根据他们的测量值是中位数(16.6 m㎡)以下还是以上,将患者分为小瞳孔区域组和大瞳孔区域组。然后对他们进行全因死亡(主要终点)和因心力衰竭导致的再入院(次要终点)的随访。研究人员们比较了大小瞳孔区域组的结果。

在1.9年的中位随访中,有13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并且重新住院的有328例。与大瞳孔区域组相比,小瞳孔区域组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几率也明显更高。

在调整了可能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例如体重指数(BMI)和肾功能)之后,与瞳孔面积大的患者相比,瞳孔面积小的患者因全心衰竭而导致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8%,再次入院的风险降低了18%。

无论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正常的心律或心房颤动,瞳孔面积更大——都与更良好的生存率相关。

Nozaki博士表示:“(庆幸的是)可以快速、轻松且无创地获得瞳孔区域。我们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用于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包括也有房颤的患者)的预后。瞳孔面积较小(例如小于16.6 m㎡)的患者可以优先进行具有身体活动的心脏康复,据报道这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另外Nozaki博士还指出,严重视网膜病变或其他眼疾患者不能使用瞳孔区域大小来作为评测参考。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ehf2.12005

https://scitechdaily.com/pupil-size-of-eyes-can-predict-death-and-hospital-readmission-in-heart-failure-patients/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