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29期:厘米级精度!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厘米级精度!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为提高卫星在轨服务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北斗系统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通过遍布全国2600个地基增强站组成的地基增强系统,可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等增强定位精度服务。
NASA“毅力号”火星车成功发射
7月30日19点50分,美国“毅力号”火星车(Perseverance Rover)搭乘Atlas 5型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毅力号”采用了核动力供能,即钚衰变,备用能量是可储能的一对锂电池,最核心的电机来自美国能源部研制,预期寿命是14年,不过NASA依然很谨慎,给出的“毅力号”可在火星上设计服役时间是两年。
21种图书获航天科技出版基金资助
7月21日,经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评审委员会认真评议,2020年第一批资助项目在京揭晓。《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等21个项目通过评审,获得资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方向明提出,积极引导、鼓励航天科技人员著书立说,提高资助项目的质量和可读性。
陆地观测卫星监测王家坝泄洪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 7月20日8时32分,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洪水涌入蒙洼蓄洪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安排高分三号卫星对相关区域进行观测。截至7月24日,该中心已安排卫星成像3次,获取相关区域有效数据2景,共享历史数据4景。
卫星太空看洪灾:安徽巢湖一个月暴涨46%
身在太空的多颗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装备近日投入到抗洪一线,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高分系列、风云系列卫星。7月25日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7月25日13时许,安徽巢湖主体及周边水域晴空区可见水体面积相比6月30日监测结果扩大了约46%。
航天科技一院703所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研制新型防护材料
为护卫“天问一号”安全着陆,703所根据探测器形状、不同部位所承受的气动载荷及热流密度的不同,“量体裁衣”创新研制了3种材料:超轻质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连续纤维增强中密度防热材料和超轻质大面积防热涂层材料。当探测器着陆时,材料表面与火星大气摩擦并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带走大量的热,同时材料内部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航天科技八院航天机电签约150兆瓦组件订单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航天机电成功获取150兆瓦组件订单。根据合同约定,航天机电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将为客户的波兰项目提供总计150兆瓦的166大尺寸440瓦单晶双面双玻组件,订单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
航天科技一院211厂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任务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211厂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任务目标。下半年,该厂将继续承担重大发射任务,并为明年的宇航发射做准备。
航天科技四院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任务压力巨大。上半年,全院干部职工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四院开展“136”改革任务措施,全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69亿元,同比增长 3.4%,固体动力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航天科技五院510所自主研制国内首条透明氧化物高阻隔薄膜生产线落成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条透明氧化物高阻隔薄膜生产线全面通过试生产验证,产品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正式落成。510所提出将“空间站电缆原子氧防护涂层宇航技术成果”转化为“第三代新型阻隔薄膜产品”的思路,项目历时4年,团队先后攻克并掌握了小张力精准控制与自适应调节等核心技术。
航天科技九院做好北斗系统地面应用推动BDSBAS系统落户民航
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04所承研的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简称为BDSBAS)民用服务平台监测站通过了项目验收测试,并在新疆民航空管设备公司与民航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的支持下,率先完成了首批新疆两站(乌鲁木齐站、且末站)的装站任务。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2020年春季作物展成果丰硕
近日,由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航天育种2020年春季作物展圆满落幕。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陕西中科航天公司和神舟绿鹏公司等50多个联盟成员单位和从事航天育种研发和品种选育的企事业单位参加了作物展。
航天科技六院红光沟旧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获专项资金扶持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保护利用开发暨航天精神文化区项目获得陕西省委设立的重大专项资金扶持。这将有力促进“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保护利用开发暨航天精神文化区项目的全面实施。
航天科技八院八部举办地面装备快速设计青年创新竞技赛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部接到一项新的预研任务,按照任务书要求,需要设计一款集成度颇高的“地面装备”,将多型混装、主被动探测等功能融为一体。八部面向“三高”要求开发的快速设计平台在比赛中试用,平台集成了265个产品化模型模板和35个计算仿真模板,可自动推送设计标准和规范,辅助设计师快速进行构型和论证计算,大大提升设计效率。
这家成都公司欲发射10000颗卫星打造中国的星链计划
上个月,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功研制了全球首颗面向6G的太赫兹卫星,预计将在今年九月份发射。日前,该公司又宣布,将全力打造中国的星链计划——星河工程,“星河工程”计划由10000颗AI卫星组成,采用6G技术。
SpaceX成功搭载2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SpaceX日前成功搭载两名NASA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美国宇航局宇航员鲍勃·本肯和道格·赫尔利在环绕地球飞行了2700多万英里后,乘坐SpaceX公司的“龙”号飞船成功返航。美国东部时间周日下午2点48分,这两名宇航员溅落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附近的墨西哥湾。
亚马逊入局太空互联网:将发射3236颗卫星
近日,亚马逊卫星互联网计划“柯伊伯”(Kuiper)项目获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将斥资100亿美元建设一个卫星互联网网络,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卫星互联网项目Starlink(星链)展开竞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地面测控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有序通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
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8月2日7时0分,天问一号的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有发射、地火转移、捕获及停泊三个阶段,目前是在地火转移阶段,期间有4次中途修正,需要发动机变轨。
我国成功发射资源三号03卫星
7月25日11时1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3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1次发射。
资源三号03星发射次日回传数据:一天就有120GB
7月26日,资源三号03星成功回传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当日总计接收卫星数据120GB,所有接收数据均在第一时间完成回传,处理情况正常。资源三号03星将与资源三号01/02星、高分七号卫星组成立体测绘卫星星座,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国土测绘和全球测图。
天启10号卫星成功发射
25日11时13分,天启10号(暨“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顺利转入在轨平台及载荷测试阶段,预计两周后即可提供物联网数据通信服务。该星是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启星座的第七颗在轨物联网数据服务卫星,也是该星座在今年疫情发生之后发射的第一颗组网卫星。
嫦娥七号任务拟开展月球南极着陆与巡视探测
近日,国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嫦娥七号和小行星探测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的通知》。《通知》介绍,嫦娥七号任务拟开展月球南极着陆与巡视探测;小行星探测任务拟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开展绕飞探测并实现取样返回,同时对主带彗星133P开展绕飞探测。
嫦娥四号“再入梦乡” “玉兔二号”累计行驶里程破490米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二十月昼工作,分别于7月27日10时20分和0时34分,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第二十月夜。“玉兔二号”月球车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累计行驶里程490.9米。迄今为止,“嫦娥”“玉兔”组合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工作20个工作期,远远超出设计寿命。
旅行者一号已距日150个天文单位
旅行者一号(Voyager 1),人类第一台离开太阳系,进入所谓“星际”空间的探测器。NAS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旅行者一号仍在继续飞行,它现在距离太阳系150个天文单位。已经发射升空45年的旅行者一号目前只有四种科学仪器工作正常,NASA测算到2025年,恐怕所有仪器都将停止工作。
研究暗物质 “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升空
7月25日,“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配备了自主研发的龙虾眼聚焦X射线探测器与高精度小型载荷平台,长期在轨工作期间将验证X射线能段的大视场聚焦成像技术,并完成若干重要的空间X射线探测实验,特别是在X射线能段开展深度探测暗物质信号的研究。
科学家计算出宇宙的新年龄 年轻了12亿岁
据外媒报道,之前有研究推测宇宙大约有138亿年的历史,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 宇宙的年龄可能比之前推测的要年轻12亿年。这项研究将地球与50个不同星系的“可观测量”进行了对比,并调整了哈勃常数,专家们通过调整后的数据重新配置了塔利-费舍尔关系,最终得出了新结论。
科学家从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得到启发:如何抵挡宇宙辐射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真菌物,它们当年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中不仅幸存下来,甚至欣欣向荣。基于国际空间站的实验发现,名为C. sphaerospermum的真菌,对照无真菌组,30天内平均减少了2%的辐射量。这种真菌可以适应微重力环境,甚至自我复制良好。
人类首次发现:火星上的巨型沙丘在移动
近日,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火星沙粒的大波浪迁移。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的看法,即这些巨型沙丘自数十万年前形成以来就没有移动过。这也是这颗红色星球上的风力强于预期的证据。
宇宙之谜解开!科学家发现死星发射出的混合辐射
日前,包括欧洲航天局(ESA)整体高能太空望远镜(Integral high-energy space observatory)在内的一组全球望远镜合作项目探测到一种独特的混合辐射,这种混合辐射来源于我们银河系中的一颗死星,这种现象以前从未在这种类型的恒星中出现过。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全新的高清土星图:北半球有一个淡红色的圈
最近,NASA公布了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在7月捕捉到的最新土星高清图像,拍摄时土星距离地球约13.5亿千米。这张图像带给天文学家许多全新认识,比如土星北半球有一个淡红色的圈,而南极却显示出淡蓝色。
中国商业航天离不开社会资本支持
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跨界。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投资机构逐渐关注商业航天赛道,投资商业航天的机构数目从2015年的24家增至2018年的90家。社会资本的注入,为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