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21期: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入网工作

Connor Feng

222

我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国际领先

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第48届组会上,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主导的一项针对二区协(亚洲)和五区协(西南太平洋)卫星用户的数据服务调研报告称,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处于领先位置。报告指出,在新一代静止卫星用户应用准备和支撑方面,中国未来即将发射的FY-4B卫星处于第一位置,优于欧洲MTG-I卫星和MTG-S卫星、印度INSAT-3DS卫星、俄罗斯ELECTRO-LN3卫星、韩国GEO-KOMPSAT-2A卫星和GEO-KOMPSAT-2B卫星、美国GOES-17卫星;在极轨卫星关注度和获取率及在天气、水文监测和预报业务的应用方面,风云卫星数据中心处于第一位置,高于JPSS、NUCAPS Products、Worldview、RealEarth等国际知名数据服务网站。

厦门大学近海水色观测小卫星合同签署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公司与厦门大学签署了厦门大学近海水色观测小卫星联合技术开发合同。厦门大学近海水色观测小卫星作为对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的重要补充,是航天东方红公司海洋领域重要的商业市场开拓方向。航天东方红公司研发团队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跟踪及论证,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厦门大学就卫星的技术指标、研制经费、合同条款等进行了多轮磋商。此次航天东方红公司与厦门大学的“强强联合”,将有助于该公司海洋领域,特别是中国近海海域及沿海城市的海洋海岸观测商业市场的开拓,将推动公司“产、学、研、商”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探索。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入网工作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4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网工作,使用卫星编号60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该卫星入网有助于提高北斗系统运行稳健性。第54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于2020年3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

航天科学家精神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

6月2日,中国科技馆恢复开馆首日,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航天科学家精神展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序幕。展览通过文字、实物、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公众讲述了“东方红一号”研发过程中的科学故事和背后的航天精神。

航天科技四院7414厂近净成形钛合金壳体水压试验获成功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首台近净成形钛合金全尺寸壳体水压爆破试验获得成功,爆破强度较原厚管机加—组焊方案提高了10%以上,完全满足设计性能提升要求。此次近净成形钛合金壳体水压取得成功,进一步拓展了金属壳体成形方案,也为提升型号产品性能和后续批生产奠定了基础。

航天科技九院物联网公司今年已累计签订中标近1.2亿元项目合同

截至目前,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物联网公司今年已累计新签和中标合同近1.2亿元,为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据了解,该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开拓市场,着力在已有市场渠道、技术积累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迭代有序地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项目解决方案设计,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投标准备工作。同时,该公司采取技术提升积累策略,制定培训计划,引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线上培训,快速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缓解疫情期间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智慧航油监控平台护航两会

近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智慧凭借承建的航油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在助力中国航油总部实现重点单位的远程安全巡检过程中,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据了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中国航油两会期间承担保障工作的重点单位,担负着疫情防控与重大航班保障任务的双重责任。为扎实做好两会期间供油保障任务,航天智慧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项目人员扎根现场,确保了供油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航天科技四院42所产品自动化装药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发动机自动灌装插芯线顺利通过核心功能模块阶段验收,标志着该所产品自动化装药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了解,由于固体推进剂装药技术面较窄、安全要求很高,相关自动化设备的研制工作需要从零开始,研制难度极大。而最终试验结果显示:灌装定量与断药可靠,插芯定位与限载可靠,控制系统安全连锁可靠,技术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罐装精度与稳定性明显高于指标要求。

航天科技七院7304 厂6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连续推力试验成功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304厂自主研制的6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顺利完成连续推力试验。试验持续约110分钟,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工作正常,推力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该型发动机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验证了发动机成熟度,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

包为民:今年7-8月间将实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即“天问一号”。随着时间窗口的临近,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什么进展呢?总台央视记者对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较远,因此探测火星需要选择它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时机,而这样的机会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根据我国的计划,将在今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探测器进入第十八月夜 科学成果揭示着陆区月壤成分和成熟度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5月29日17时和7时15分结束第十八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虽然“玉兔二号”虽然在本月昼没有移动,但科研人员利用玉兔二号就位测量光谱数据,开展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矿物成分分析和太空风化效应研究,探讨了月壤来源和月壤成熟度。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固体运载火箭

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5月30日凌晨,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卫星。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固体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的首次发射。“这次任务极大提升了中心卫星发射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力,为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奠定基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2

NASA帕克第5次近距离飞过太阳

美国宇航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上周末第五次大胆地近距离掠过太阳。该轨道的最接近进近点发生在6月7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4:23,当时该探测器距太阳表面约1870万公里,相对于太阳时速超过39.3万公里/小时。

中国在两天内发射了2枚火箭 将4颗卫星送上轨道

在5月30日Demo-2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升空的同时,中国又一次加快了发射速度,成功进行了两次连续的火箭飞行。中国于5月30日北京时间上午4:13首次发射了两颗新技术演示卫星。据媒体CCTV报道,这些卫星成功地从中国西南部发射的“长征11号”火箭成功升入太空。仅仅在36小时后,中国就从该国西北地区向高空发射了另一颗卫星二重奏。本次在酒泉发射的卫星之一是高分9号。

诺斯罗普·格鲁曼获价值1.87亿美元的合同

据外媒报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1.87亿美元的合同,为美国宇航局(NASA)的“门户”(Gateway)深空前哨基地设计“居住和后勤前哨”(HALO)乘员舱。HALO将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子公司Orbital Science Corporation开发的无人驾驶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为基础,将为来访的宇航员提供生活区。

一颗公文包大小的卫星发现了外星球

近日,一颗公文包大小的卫星成功探测到了一个外星世界,为未来的小型行星搜寻航天器网络打响了开门红。这枚卫星名为ASTERIA cubesat,于2017年11月20日从国际空间站部署地球轨道上,这枚卫星其实严格来说是一枚望远镜,是科学家进行对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工具。此次发现的55坎克里e是一颗炙热的行星,其大小约为地球的两倍,距离太阳系40光年,首次发现于2004年。

NASA洞察号着陆器的“鼹鼠”终于深入火星土壤

NASA和 "鼹鼠 "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研究解决 "鼹鼠 "被卡住的可能方案,他们可能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NASA洞察号团队账号周三在推特上发文称:“经过我的机器人手臂的几次助攻,鼹鼠似乎进入地下。从几百万英里之外的地方排除故障,真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这个好消息表明, "鼹鼠 "的问题不是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而是洞察号着陆点的火星土壤的组成。探测器无法获得足够的摩擦力来向下推进。

SpaceX再度成功发射60颗星链卫星

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不到一周的时间,SpaceX已经准备再次发射猎鹰 9 号火箭,将 60 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发射后,火箭降落在该公司在大西洋的无人驾驶船上,这是猎鹰 9 号第五次在执行任务后被回收。

SpaceX宇航员获邀在太空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三名宇航员周二在国际空间站敲响了纳斯达克交易的开盘钟声,以庆祝SpaceX的第一艘载人龙飞船在周末进行了历史性的飞行任务。这一活动通过视频链接将宇航员与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连接起来,并在纽约市著名地标建筑的巨型屏幕上进行了转播。

2

科技实力:中国专利增长最为强劲

从科技实力来看,以专利数量为衡量尺度,据《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到了创纪录的138.16万件。排在中国之后的是美国(606956件),而俄罗斯排名第八位,专利数量为36883件。

2

在专利申请量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的申请提交了56142件PCT申请,其次是中国(53345件),而俄罗斯PCT申请量排名甚至跌出前20。按照这一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预计中国将在今后两年赶超美国。

2

2

卫星制导

用导航卫星作为辅助制导系统修正导航误差和提高定位精度的导弹。目前达到实用水平的导航卫星系统有美国由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由十几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制导导弹利用安装在弹上的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接收多颗卫星播发的导航信息,经弹上计算机精确计算出导弹的三维位置、二维速度和对应时间,形成修正制导系统制导误差的导引信启,再由控制系统控制导弹精确攻击目标。

利用导航卫星及惯导系统获取导弹实时的速度、位置及姿态信息而进行的制导。通称为卫星一惯性复合制导。卫星导航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站和用户设备3大部分组成。用户接收机接收卫星发播的信号。处理器将这些信号换算为导弹的位置和速度。当前经常使用的导航卫星系统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正常情况下每个系统可保证全球任何地区在任何时刻都可同时观测4颗以上的卫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实时导航定位。GPS在低纬度的观测效果好,而GLONASS在高纬度的观测优于低纬度。所以,联合应用GPS-GLONASS导航系统,兼容一二者的优点,可得到高精度观测数据,从而提高制导精度。参见GPS制导。

2

太空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

2019-2024年 中国航空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