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 生命最后时刻仍在工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在普林斯顿逝世,享年96岁。
菲利普·安德森在局域性、反磁性、高温超导等凝聚态物理重要领域上均做出过突出贡献。尽管凝聚态物理是一门研究许多粒子集体行为的理论,他也跨界影响了粒子物理的发展。1958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安德森局域化(Anderson localization),即电子位于无序的晶格中时,电子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转变为局域态。
1962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光如何获得质量的著名论文,推动了多年后粒子物理基石“标准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机制的提出,帮助解决质量的起源问题。
1977年,菲利普·安德森因 “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Nevill F. Mott、John H. van Vleck 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研究为电子器件的开关与记忆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计算机的发展意义重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菲利普·安德森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全职教授。该校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表示:“菲利普·安德森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位巨人,他改变了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96岁时他大部分时间都来上班,仍然激励着我们所有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