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历 | 汉字注音字母诞生 在中国通用40多年后终被汉语拼音取代

olivia chan

1

1913年2月15日,由读音统一会制订的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诞生了。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国内公布。拼音字母由24个声母符号,16个韵母符号组成。它的特点是字母全部都以笔画简单的古汉字。音节的拼写采用声、介、韵3拼法,声调则另加标记。注音字母显然优于传统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国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汉字注音符号,它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缺点是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没有采用音素拼写法,所以字母拼写与实际读音仍未切合。

那么汉字注音字母是如何来的呢?

清朝末年,一些读书人认为中国古代历史遗留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其中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自1892年起,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然而,由于古今音变以及学反切先要学汉字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教学汉字并不经济,普及教育必须作出改变。

1910年官方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决定制定汉字音标及统一国家语言。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 1913年2月15日,由读音统一会制订的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诞生了。

注音符号的前身来自于章太炎发明的记音字母,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类似日文中的假名,事实上就是假名给予章太炎灵感的。日语假名恰好也来自于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两者可说是同源。“注音”二字意谓注译汉字的发音。

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中的生字采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成立注音字母书报社,还办了《注音字母报》,印刷注音字母普及读物。

不过,注音符号从诞生起,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后,就受到了“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挑战。它的命运,也要看历史的行程。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在确定拼音方案时,也进行了争论,我国的拼音方案究竟是采取民族字母形式(注音符号)还是采用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最后的结论是,采用拉丁字母有利于国际交流。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