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产业全球周报第5期: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中,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我国最重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2019年宇航任务。此次任务的火箭和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和五院研制。
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本次被“胖五”送入预定轨道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搭载的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卫星重达8000公斤,是我国目前已发射卫星中最重的卫星。卫星上的主要有效载荷,均由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提供。该卫星承载着我国航天发展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验使命,是我国推动航天新技术和新平台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又一块重要的“太空实验田”。
2019年最后一场日环食
2019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环食各一次。这次的环食是本年度最后一次日食天象。此次日食为日环食,环食带从沙特阿拉伯开始,经过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海、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苏拉威西海,在太平洋西部结束。在非洲东北部、亚洲(除北部)、印度洋北部、大洋洲西北部、太平洋西部可以看到偏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等9颗卫星发射升空
日前,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九星”任务,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埃塞俄比亚宽幅多光谱遥感微小卫星、“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巴西小卫星等9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发射成功
日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简称: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一颗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多光谱遥感微小卫星,是落实关于实施“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要举措。
航天科技集团亮相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
日前,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在京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航天文创产品精彩亮相。当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来到集团公司展位前参观指导,李玉赋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的标志性成就,要发挥好该系统的优势,扩大国际影响,并不断开拓民用市场。
航天科技集团2人获“最美退役军人”荣誉
24日,《闪亮的名字——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CCTV-7)首播,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评选并联合发布了19名“最美退役军人”和一个“最美退役军人集体”的先进事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张宝生、八院张励获此殊荣,成为全国5700多万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
航天科技四院42所筹建航天精神教育基地
近日,42所针对该所三线旧址现状,深入挖掘奠定人物和故事,进一步策划和建设航天传统精神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承载该所“高能精神”的具体文化载体,不断丰富航天“三大精神”的内涵。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恒星高分卫星成果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日,经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报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批准,并向社会公示征询意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公司承担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精准高效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次获奖成果重点突破了高分辨率影像高精度定位、精细三维重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航天科技五院508所研制的卫星相机总装工作有序推进
日前,资源一号02E卫星可见近红外相机正处于总装阶段,目前已顺利完成定焦及双通道配准工作。资源一号02E卫星为中等分辨率宽幅光学卫星,是资源一号02D卫星的后续星。
航天科技八院控制所启动星敏感器外场观星基地建设项目
日前,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星敏感器外场观星基地建设项目在安徽省广德市正式启动建设。据悉,该项目将建设国内第一座空间星敏感器产品专用外场试验设施,有力提升该领域产品的基础研发和自主创新水平,实现高精度星敏感器的国产化替代,切实提高关键核心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并为甚高精度星敏感器等新型产品研制奠定基础。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恒星西安天绘公司携手合作伙伴拓展卫星应用市场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西安天绘公司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场务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省级和部委级北斗SBAS服务监测系统研发联合团队;依托各自行业优势在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市场的机场行业北斗示范应用项目;紧密跟踪民用机场各类需求,合力研制新型产品、加快技术进步。
航天科技六院11所成为全球合格供应商
近日,六院北京11所获德国巴斯夫公司对高速泵产品认证,成为该公司指定的高速泵产品全球合格供应商。巴斯夫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在41个国家拥有全资子公司或合资企业。此次获认证将进一步促进该所的国际化发展。
航天科技五院510所精品铯钟研制取得新成绩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完成了用户单位6台优质型铯钟批量交付,这是铯钟研制过程中的又一新突破。据悉,为验证铯钟的可靠性,510所今年上半年按照计划对地面铯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稳定度测试,完成了环境温度拉偏、公路运输等试验和测试工作,最终产品所有指标均满足要求。
LAMOST望远镜揭秘近三万颗M型红矮星基本参数
基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第一批发布的数据(DR1),天文学家已经获得了近3万颗M型红矮星的基本参数。12月13日,发表在arXiv预印本库上的研究论文展示了这些发现。
俄罗斯质子火箭在圣诞节前夕发射卫星送入轨道
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在12月24日发射中向轨道发射了一颗新卫星。卫星的任务是从上方研究地球的天气。一颗质子火箭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7:03(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03)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宇宙飞船发射了一颗名为Electro-L 3的新卫星。该航天器是对地静止卫星,旨在为俄罗斯气象官员追踪地球某个特定区域的天气。
帕克探测器第二次飞过金星
据了解,帕克太阳探测器于美国时间12月26日收集第二批金星数据,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14分最接近金星。在帕克太阳探测器接下来的两次飞掠金星过程中,也就是2020年7月和2021年2月,金星大气损耗的测量将会加速。这两次访问将使飞船穿过科学家们所称的金星尾部,那里是大气脱离行星的地方。
波音星际客机Starliner首飞失利
12月22日,波音公司为搭载宇航员返回地球而建造的首架Starliner于黎明前成功在新墨西哥州软着陆,由于定时误差,这次Starliner并没有到达空间站,而且飞行时间要比计划时长要短,但这次任务依然是一次历史性的任务。
科学家用新技术发现6颗系外行星
本周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三篇论文报道了6颗新系外行星围绕着3颗不同恒星运动。利用一项新技术发现的这些行星,其质量范围从地球质量的大约2.6倍到木星质量的近一半不等,它们的轨道都非常靠近其恒星。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年轻恒星 打破当前行星形成理论
天文学家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发现了一颗年轻的恒星,其周围环绕着一团令人惊讶的气体。这颗名为Ceti 49的恒星已经存在了4000万年了,如果按照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预测,到这个年龄,这些气体应该已经消失了。这一大团神秘的气体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目前对行星形成的理解。
NASA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一大团气体和尘埃
日前,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一幅神奇画面,画面中似乎有火焰穿过太空的黑色空间。这张照片突出了英仙座分子云,这是一个跨越500光年的气体和尘埃的巨大集合。这种炽热的光芒是温暖的尘埃和星团的红外辐射的结果,它们“照亮周围的云层,就像太阳在日落时照亮多云的天空一样”。
科学家发现棉花糖一样的行星
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存在一些密度很小的行星,不过数量相当少,已知的这类行星数量不超过15个,从数量来看,这些行星很罕见。在科学报告中,提到了距离我们大约2600光年远的宇宙深处,有三颗行星环绕一颗名为“开普勒51”的恒星运行,这些行星的体积差不多和木星的质量相当,但是质量不到木星质量的百分之一。
NASA宇航员打破女性单次太空飞行最长纪录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将再次创造历史。到12月28日,科赫将在太空中度过288天,打破女性单次太空飞行的最长记录。当科赫在2020年2月返回地球时,将在太空中度过300多天,超过前空间站指挥官佩吉·惠特森的记录。在国际空间站停留期间,科赫完成了四次太空行走,并于10月12日参加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美国科学家研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 可增强航天器有效载荷
最近在《自然》子刊《自然-材料》上的一篇论文中,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和空客防务空间公司的科学家于工程师们详细介绍了他们开发多层纳米屏障,将这种屏障与CFRP结合,不需要烘烤,也不需要费劲心思养护,就能让材料保持干燥,将为航天器有效载荷的提高提供更强的稳定性。
美国深空探索与空间运行为NASA未来发展主要方向
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预算一直稳定在195亿元左右。据NASA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NASA的预算金额为195.198亿美元,2019年预算略有增加,为198.922亿美元。未来几年,航天预算预计不会有太大波动。
从NASA预算的用途来看,未来美国航天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深空探索以及空间飞行两岸面。据统计,2019财年NASA预算分配给“深空探索系统”领域45.59亿美元,占比达21.29%;“低地球轨道与空间飞行运行”领域46.25亿美元,占比达25.15%;“科学”领域58.95亿美元,占比达29.32%。
2018年9月,NASA发布了《国家太空探索活动报告》,规划了从近地轨道到月球再到火星的载人探索路线图。该报告提出了美国未来太空探索的5个战略目标:
深空探测器
对月球和月球以外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称为“深空探测器”,又称“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太阳探测器等。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的各主要行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了解太阳系的变化历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空间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探测,开创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阶段。探测器离开地球时必须获得足够大的速度才能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实现深空飞行。探测器沿着与地球轨道和目标行星轨道都相切的日心椭圆轨道运行,就可能与目标行星相遇,或者增大速度以改变飞行轨道,可以缩短飞抵目标行星的时间。例如,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的速度比双切轨道所要求的大0.2千米/秒,到达木星的时间就缩短了将近四分之一。深空探测器除自身的结构、服务等分系统,也有为完成任务而装备的有效载荷。深空探测器与人造卫星同属于无人航天器,在技术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能源方面,由于它远离太阳,很难再依靠太阳能保证有效载荷正常工作,因此多采用核能产生电能。在通信方面,由于离地球距离更远,要求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更高。在控制和导航方面,深空探测器飞离地球几十万到几亿千米,速度大小和方向稍有误差,到达目标行星时就会出现很大偏差。因此就需要更加先进可靠的精确控制和导航系统。有的探测器还具有自主姿态控制能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