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子刊:“垃圾DNA”不垃圾 它可能是未来农作物育种的关键

黄琨

dna

过去数千年,东亚人对水稻不间断地选种、杂交,得到了如今比野生稻籽粒肥美得多、淀粉含量高得多的驯化稻。然而,尽管人类已经极大改变了水稻的生物特性,但从基因测序结果来看,人类实际上只了解了水稻基因的一小部分。

在动植物染色体中,超过98%的基因并不能编码生成蛋白质的指令。但是因为这些基因未能被很好地理解,一些科学家将其称为基因组的“暗物质”,还有人斥为“垃圾DNA”。但从最新研究来看,它不仅不“垃圾”,而且似乎在水稻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生物学家郑晓明发表在《科学》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发现,过去水稻基因研究中很少涉及的长链非编码RNA,在调控生长发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概述称:“我们评估了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水稻驯化相关变化中的选择作用……联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显示,lncRNA的定向选择改变了驯化过程中能量代谢基因的表达。3种lncRNA的转基因实验和群体分析表明,对这些位点的选择导致了淀粉含量和粒重的增加。总之,研究结果表明,lncRNA的全基因组选择下调是水稻驯化性状出现的重要机制。”

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中约36%的遗传信息可以追溯到非编码区域,如果考虑到所有和农业有关的重要性状多样性,这一区域的影响超过50%。

这项水稻研究为精确育种生产新作物和谷物打开了大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