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志|从非洲沙漠到中国人的餐桌,几千年来西瓜经历了什么?

黄琨

西瓜

今天,一则关于“40天加长版三伏天”的新闻登上了热搜。从今天7月12日开始,接下来的40天将是2019全年最热的40天。

对于炎炎夏日,现代人早已有了无数应对手段,比如夏天的保留项目:吃西瓜。

中国绝对是全球第1吃瓜大国,但凡有什么热闹,无论大事小情,网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吃瓜吃瓜”,可见西瓜的群众基础之深厚。

2018年,中国以占世界19%的人口,种植了全世界近70%的西瓜,然后又自己吃掉了全世界近70%的西瓜,每个中国人每年吃掉的西瓜,大概是全世界其他地方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

再来看一组数据,根据World Atlas的数据,在截至去年9月的1年中,中国西瓜产量7924万吨西瓜,高居世界第1。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看看接下来的排名就知道。

排在第2的是土耳其,产量只有393万吨——第2名比第1名整整差了1个数量级!

再往下看,第3名伊朗生产了381万吨西瓜,第4名巴西209万吨,第5名乌兹别克斯坦197万吨,第6名阿尔及利亚188万吨,第7名美国182万吨,第8名俄罗斯176万吨,第9名埃及168万吨,第10名墨西哥120万吨——全球西瓜产量第2到第10名加起来,也就中国的1/4左右。

不过,可能大多数人不会想到,虽然中国的西瓜产量销量出类拔萃、国内群众基础无比深厚,但它实际上并非中国的原产物。

西瓜目前公认起源于非洲,属于葫芦科的野生植物。直到今天,在埃及,苏丹等国的沙漠里,依然能找到原始的野生西瓜,它们形态和今天的瓜非常相似,但是果肉是有甜有苦,并不如今天一般可口。

最先培植西瓜的可能是古埃及人,在金字塔中,考古学家曾在法老的墓葬品里找到了西瓜的痕迹。此外,人们还曾在5000年前的利比亚墓葬中出土过西瓜种子。

国内对西瓜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民间传说,张骞被派往西域时见到了西瓜,并把相关的见闻带回汉朝,但此说已不可考。

第1个关于西瓜的文字记载可能出自班固的《汉书》。他在书中写道,瓜州(今甘肃瓜州县)有一种瓜,庞大且甜美,就连狐狸钻进去吃都不会露出尾巴。

五代时期的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应该是首位写下“西瓜”这个名字的人。根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他被留在契丹时,在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看到了这种被称为“西瓜”的瓜。据他的记载,契丹人的瓜种是从回纥人,也就是现在维吾尔人手术抢来的。

以上只是文字记载,实际上,根据考古发现——比如1980年江苏省扬州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发现的西瓜子——西瓜至少在汉宣帝时期就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了,此后一直以“寒瓜”的名字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从文字记载推断,西瓜传入国内,大概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经东非,过伊朗,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新疆。但是从考古纪录看,西瓜进来得更早,那就只能是走水路了。

也就是说,它很可能是坐船到了印度洋,在某个小岛上被来自南洋的水手买下,再一路辗转到了中国人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西瓜传进中国之后,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就此享受起来。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西瓜是这样的:

西瓜

但是在以前,它是这样的:

西瓜

可以想象,当初的西瓜并不如今天一般可口,此后经过数百年改良才慢慢进步。大概到元代,瓜农们可以生产出重约30斤的巨型西瓜。

根据传说,中国史上最奢侈的“吃瓜群众”当属慈禧太后,夏天时,她每天都能吃掉十几个瓜。说她奢侈,是因为她吃西瓜并不整个吃掉,而是只吃掉瓜最中心的那一小块——那又沙又甜的瓜中精华,其他部分要么赏赐、要么抛弃。

除此以外,当时的御厨还挖空心思开发出了名为“西瓜盅”的菜肴——以西瓜为容器,以火腿、鸡丁、龙眼等食材为主料,辅以杏仁、松仁等坚果,小火慢炖,果香肉香兼备,是有名的御膳菜品。

这里补充一点。在西瓜持续改良的过程中,华裔科学家黄昌贤1938年成功培育出了无籽西瓜,解决了“吃西瓜要吐籽”这一困扰了中国人千年的问题。

但是由于国内科学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难以理解无籽西瓜的存在,于是传出了许多谣言,比如“无籽西瓜是因为农药打多了”、“吃无籽西瓜会导致不孕不育”等,还有人将无籽西瓜和转基因混为一谈。

实际上,无籽西瓜出现的时候还没有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纯生物技术培育成功的,也就是说是纯天然食品。另外,无籽西瓜也和农药无关。

无籽西瓜是由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共同培育而成的。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

所以说,吃货们完全可以放心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