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泡沫可能即将破裂:与互联网泡沫既相似又有其独特之处

olivia chan

1

上周的世界经济论坛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许多脱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参与者表现出的科技乐观情绪,这与市场本身对科技行业今年的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大量首次公开发行(IPO)看起来不太可靠。优步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达沃斯大谈该公司即将进行的IPO,但谈话中透露出一丝绝望。Uber连同Lyft和许多其他大型私营技公司如 Slack和Airbnb很可能会加快上市步伐——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和市场波动,而是因为他们在私人融资方面变得如此臃肿,目前尚不清楚市场是否能够维持其估值。(例如,优步的目标估值为1000亿美元。)

这种情况与世纪之交出现的互联网繁荣与萧条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今LVMH支持的在线零售商boo.com已不复存在——欧洲的pets.com——等公司在广告上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而潜在的企业家们则在周二的社交活动上四处寻找轻松赚钱的机会。

然后,就像现在一样,我们处于信贷周期的后期阶段,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价值。其次,就像现在一样,投资者指望一连串热门的IPO在明显过度膨胀的市场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并不是说那时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期间,每一家破产的狗粮零售商或昂贵的T恤供应商,都铺设了数英里长的宽带电缆,这为谷歌等公司创造了如今可以利用的基础设施。今天,共享经济获得史无前例的市场和便利。

这两个时代的真正区别在于资本市场本身。风险投资在2000年之后暴跌,之后回升,在金融危机之后再次下跌,然后在2014年后反弹至创纪录水平。新成立的公司数量激增。然而,IPO的数量已经下降。这是由于一个悖论——尽管技术降低了创办一家公司的成本,但如今成功的成本更高。这是因为一场实力竞赛,目的是打造下一家“独角兽”初创企业,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风险投资支持的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有了巨大的增长。优步、Lyft、Spotify和Dropbox等公司可能会赔钱,但估值仍会继续增长。事实上,这都是新业务动态的一部分。

较低的准入门槛导致许多竞争者竞相投入尽可能多的资金来抢占市场份额。不仅从这一非生产性循环中脱颖而出的私营企业变得臃肿,风险基金本身也变得臃肿。数十亿美元的风险基金,曾经闻所未闻,现在已经司空见惯。去年,红杉资本筹集了80亿美元的种子基金,软银则筹集了1000亿美元。

随着越来越多重量级风投公司抬高初创企业的价值,其他公司也不得不效仿。结果,不仅IPO市场出现了新的泡沫,许多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受到了挤压。典型的例子是优步对出租车行业的颠覆,或Airbnb对酒店行业的颠覆。

这对一些风投公司来说可能是件好事,他们可以利用独角兽公司膨胀的价值来筹集更多的资金,收取更多的管理费。但看不出这对整体经济价值有什么好处。为不盈利的企业提供巨额债务融资,以形成垄断,可能会让一些企业家和投资者受益,但这会扭曲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不利于竞争。

只要投资者愿意接受增长作为衡量价值的指标,这样的情形就会继续下去。但正如加州大学学者指出的那样,“独角兽是神话中的野兽”。今年,它们的财务状况,以及当前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一些亟需的考验。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