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中国挥舞关税大刀 却让在华美国商人“伤痕累累”

黄琨

前瞻经济学人

30年前,当中国开始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低成本制造业中心时,斯劳万(Larry Sloven)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南方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从那以后,他在当地的工厂向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出口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商品,范围从电动工具到LED灯,应有尽有。

不过,外国商人在中国的好日子到头了。

近几年来,由于劳动力、原材料的市场成本上升,中国政府又在建立可持续性更强的经济体系上下了大工夫,对旧产业监管不断加强,斯劳万的利润一直在减少。固然,国内政策挤压了低端制造商的生存空间,但压垮这些美国商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可能是他们本国总统不断推动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未来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我眼看着情况一步一步改变,眼看着在中国,生产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斯劳万表示。作为Capstone International香港公司董事长,正是他在30年前,将Capstone公司业务,从佛罗里达州的迪尔菲尔德海滩扩展到中国南方,出口了大量廉价消费电子产品。

随着中国将经济发展重点从低端制造业转移到高科技行业,老的制造业从业者在不断挤压下苦苦挣扎,但高关税的逼近将给他们致命一击。 “现在每个人都意识到,‘也许我应该面对现实’,” 斯劳万说,每个制造商都在担心,“下一批关税将成为自己行业的屠刀”。

目前,斯劳万正加快削减中国业务的步伐,将原来的一些业务分散到泰国等不断增长的新制造业中心。他表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国都有潜在机会。”不仅仅是他,从医疗设备制造商到农业设备公司,十几家制造业公司陆续在采访中表示,需要对业务作出重大调整。

医疗产品制造商Premier Guard欧洲主管哈布斯(Charles M. Hubbs)表示:“在关税落地之前,我们打算把中国30%左右的生产活动转移到美国。而按照当前关税争端的进展,如果传闻中的各类关税生效,我们最终会将大约60%的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美国。”

“在目前的关税环境下,我们这样的公司在内部重新评估影响并采取措施减轻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美国一家大型制造商驻中国高管表示。他说的这些措施,可能包括“限制来自中国的额外采购,将采购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将工作带回美国”。

特朗普不断威胁要对“中国制造”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随着问题的蔓延,全球高度整合的供应链正面临巨大威胁。在某些领域,明显且直接的影响已经显现。

总部位于乔治亚州的AGCO Corp向美国贸易代表表示,关税实施后,他们在江苏常州生产的农业设备想要出口美国,“价格不具竞争力”。北美化学品制造商栗色集团(Maroon Group)表示,该公司将“被高昂的价格赶出市场”。古德曼环球公司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

一些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Home Group Inc和RH这2家家具制造商已表示,将削减在中国的生产。其他公司试图通过供应链调整,避免对现有的业务造成太大冲击。比如,荷兰营养公司帝斯曼准备用国产豌豆粉,取代进口美国大豆制品,避开关税。

按照帝斯曼中国全球战略营销总监伯纳德•张的话说,贸易风险不断上升,“给了我们很大动力,让我们审视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考虑到中国的市场体量和发展速度,目前仍有很多制造商留在中国。在路透的采访中,许多企业高管都表达了对中国基础设施、供应链网络和工程人才的赞赏。而就规模而言,中国也是不可能轻易取代的市场。布鲁金斯学会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产出约为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总部位于圣莫尼卡的滑板车创业公司Bird,今年6月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了一份意见书,书中称,他们“不知道美国有哪一家电动滑板车生产商可以根据Bird的规模和需求生产电动滑板车”。他们的同行Bytelogics负责人西拉茨(Keith Siilats)也说,很难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相反,他必须得顶着关税,慢慢消化成本,同时发展不易受到关税压力影响的欧洲业务。

据另一家制造业企业ProconPacific亚洲业务主管克拉森斯坦(Krassenstein)的分析,中国制造业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但现状改变难以避免。他表示,制造业正转移至南亚和东南亚,以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同时中国政府也不鼓励污染严重、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关税升级“只会加速这一进程”。5年前,ProconPacific所有产品都在中国生产。现在,25%在印度制造,5-10%在越南制造。

在中国南方曾经的全球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工商业地块的租用成本在过去8年间飙升了80%左右,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飙升也招致诸多怨言。

“美国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陶瓷制造商妙达集团营销副总监袁居友(音)表示,“尽管人工成本更高,但是自动化减少了雇佣数量。加上电力、土地,这些成本都比中国低。”因此,今年6月,妙达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新工厂正式开工、发货。

另外,作为近邻,早已眼馋国内庞大制造产业的亚洲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生意的机会。近期,泰国开始在对外宣传中,将自己包装成地区制造业中心,在政策上下了大力气吸引投资,比如对某些行业免征多达8年的企业所得税,以及对某些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

泰国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该国20%的企业所得税在东盟)成员国中排名倒数第2,对正在国内发愁的制造业企业,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当前,泰国已经是一些电子产品和零部件的主要生产中心。不过泰国政府并不满足,他们还计划建立一系列工业区,以承接国内产业性转移,推动该国目标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东盟早前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