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出来创业,途鸽张衡分享:创业公司如何学习华为IPD流程?|高维案例

高维学堂

作者|张衡   来源|高维学堂(ID:gaoweixuetang)

高维学堂“科学创业落地案例系列”

◆分享人:途鸽创始人  张衡

◆所学课程:《科学分钱》《做实企业文化》《税务科学筹划》《人才战略》《动态股权设计》等。

张衡:通过IPD流程的落地,途鸽已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流程文化,打磨出一套比较适合创业团队使用的轻量级 IPD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

1

创业初期:为何刻意避开“流程”?

途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核心团队都是从华为出来的,本身就很熟悉华为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我2002年硕士毕业进入华为,先在海思做芯片设计,然后被外派到巴黎和伦敦,后来又成了华为驻加拿大的第一人,7年里把华为业务从零做到每年8亿美金,团队的规模有440人。

我们的CTO曾负责华为在硅谷的研究创新中心和渥太华的加拿大研究所,还有两个副总裁也在华为工作十多年,我的助理也在华为工作15年。

在华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跟流程打交道,甚至核心团队中有人是直接参与了华为的流程设计。毫无疑问,流程几乎成了我们职业素养的底色。

1

▲途鸽创始人  张衡

但也因为有着长达十几年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华为IPD流程的巨大变革力,也看到流程在落地过程中的难点。我们的担心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流程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在华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都在用于支撑流程的设计、运转、优化、维护中,成本巨大,这可能是直接压死创业公司的重要因素。

第二: 组织活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华为的很多岗位是必须按照流程的要求来开展日常的工作,这就导致日常规定和规范都非常的多,细节凌厉。

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担心流程会限制组织的活力,扼杀掉创业公司最宝贵的创造力和爆发力。

第三:产品进程可能有所延缓。

流程本身尤其是IPD流程,不仅有着非常复杂的评审机制,靠着层层的评审、一级一级的推进,来保证产品开发过程的严肃性和及时性。

这也是我们的顾虑,担心照搬华为的IPD流程,很可能会丧失一些市场机会,因为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快更灵活的应对市场。

1

2

从排斥流程到拥抱流程

和很多公司一样,途鸽在创立早期走过很多弯路。

途鸽在2013年成立, 前两年我们潜心研究技术,积累了一套核心专利技术。

2015~2016,在美国、日本市场连续推出了两款终端,遗憾的是,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早期的上千万投资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现在这两款产品已进入了产品博物馆了。在我的书房,也放了这两款产品,希望它时刻警醒我。

经过不断的反思和研讨,整个核心团队都深刻认识到,开发一个产品,就是开发一门新的生意,我们迫切需要一套以“商业成功”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流程。

当然,一开始我们还是很谨慎的。在引入之前,我们对IPD流程做了深入的学习和梳理,非常审慎的裁减其中的一些环节。

2017年,我们的第三款产品,就是按照IPD来进行产品的立项,成立了PDT团队,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流程。

很幸运,这一款产品一举成功。一方面,我们汲取了前面两代产品的失败教训,另一方面,通过流程的拉通管理,积蓄了整个公司的力量,来保证产品的成功。

这款产品很快进入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市场,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也正因此,2018年百度找到途鸽,联合出品业界首个移动WiFi翻译机。

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用IPD流程来进行推进和管理,而且把百度的研发、市场等团队也纳入其中,用一套流程把两个团队都拉通,进行高效协作。应该说,流程的威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成功地将本来需要9~12个月才能推出来的产品,缩短到了4个月。

1

3

IPD流程的价值

通过这两年的实践,途鸽IPD流程的价值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产品是载体,商业成功才是目标。

我们通过IPD把公司所有团队的目标都统一到商业成功上来了,研发、市场、销售、服务运营、供应链管理,甚至是财务和人事岗位,统统都和产品的商业成功挂上钩。

大家以终为始开展工作,从产品的成功上市往回推,让产品开发过程井井有条,资源高效对齐,而且最重要的,能提前发现组织能力的缺陷。

创业团队都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资源是非常的不足,有时候会出现事情往前跑,人跟不上,组织跟不上。但有了IPD流程之后,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模型团队,可以提前进行人员的规划。

所以通过IPD流程的落地,途鸽已营造出一个较好的流程文化,打磨了一套比较适合创业团队使用的轻量级 IPD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

4

创业公司如何打造精简IPD流程

途鸽的IPD流程为精简后的IPD流程,我们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既希望不丧失 IPD流程的精髓,发挥它有价值的一面,又能把它进行裁剪,让流程像轻骑兵一样的往前延展,把组织的资源盘活,以及提升能力。

1、创业公司不能照搬华为的IPD流程

强调一下,创业公司不能照搬华为的IPD流程。

1998年的华为已经不小了,有了完善的组织。但即使是这么一个体量的公司,在开始推行IPD时,也遇到一些产品问题。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组织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很难匹配IPD流程里纷繁复杂、非常细致的角色分工。如果角色的定义和匹配做的不好,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就一定会变形,流程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2、精简IPD流程

第一点:把评审点做了裁剪和合并。

每个企业都可以去裁剪自己的流程,使得流程更适合企业当前发展。 

在流程的推进中,评审点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在华为的IPD里,每个评审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评审动作,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在华为,每一个评审点对于产品开发团队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如果过不了评审,就要回到上一个评审点,重新开始工作。这样的话,PDT(产品开发团队)的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我们要把它简化,使得评审的过程既能够抓住关键点,又能够高效的推进。

不过,在合并裁减评审点的过程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技术评审点(TR)和业务决策点(DCP)是分开的,大家不要混为一谈,不能把两者合并起来。

为什么不行?

这里有一个流程的哲学,要保持技术和商业的距离。产品开发和技术本身,它跟商业之间,既合作又独立的。在华为的IPD流程里面,它也把技术评审点(TR)和业务决策点(DCP)分开,也是为了给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一个独立空间。

1

第二点:角色合并,沟通效率提高。

如果公司人员和流程的角色之间的匹配关系没有做好,流程就会很快的变形。对创业公司来说,不可能削足适履,为了适应流程增加岗位,这样的话反而增加了成本,物得其反。

因此在IPD的流程设计中,对于产品开发团队角色,我们也做了合并和减少。

华为IPD流程里的产品开发团队的角色非常多,至少有13个核心角色,还有一些外围的角色。

途鸽结合自己的情况,裁掉了一部分,合并了一部分,最后只保留了5个核心角色。其中,产品开发团队PDT经理是主角,也叫PDT Leader,他是产品成败的owner了。

围绕着PDT经理,还有研发代表、市场代表、服务代表、财经代表四个角色。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各自的职责,但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其实他们又不仅仅只是名称上的职责范围,它们的职责范围会更宽泛,对个人的素质模型要求会更高。譬如财经代表,他不仅仅做财务,还要兼顾采购、供应链管理、风控等等。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好机会。正好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也可以把素质模型相对较好的人再拔高,让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成败如何判断?

核心指标就是这个产品是不是赚到钱了,如果赚到钱了或者经营指标超过了立项时候的预测,那它就是成功的。

1

3、角色的设定和选人

第一,如何挑选PDT经理。

IPD流程的落地是伴随着产品立项、开发等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PDT就是执行团队,它是一个跨功能模块的团队,价值非常大。

对于搭班子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PDT经理。如果第一个项目由CEO或者CXO来做PDT经理,再让各个部门的骨干或者负责人来做首批的PDT成员,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如果CEO授权让下面的人来做的话,建议找一个具有比较强的经营意识的资深管理人员来做。虽然PDT的名称是产品开发团队,但是它的leader并不要求出自研发岗位。恰恰相反,最好不要是研发岗位的。这样的话,就会带着整个团队往经营方面走。

还有,不要让一个人身兼多个项目的PDT成员。因为PDT和一般的产品开发项目不同,它的项目周期会比较长。让一个人在多个PDT中兼职,他可能哪一个都做得不好,因为无法聚焦。

第二:有专人打胜仗。

这里指的是由专人负责流程的建立和落地,监督PDT团队在日常中对于流程的执行情况,并且不断的根据实践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优化流程,维护好流程的生命力。

因为流程不会天然的去落地和演进,必须由专人去看护、监督的。有专人看护流程,流程会快速孵化的。我的助理,他在华为工作了18年,现在就在负责途鸽的流程落地和优化工作。

4、配激励要跟上

对于流程的看护,不仅仅是过程管理,最终还要靠一个的成功的项目打胜仗,来激励和正反馈。

PDT也是一个培养人的环境土壤,培养出来的人综合能力、全局观会很强,本位主义很少。对公司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公司,没有在成功的 PDT里面工作过的人,是不能够被提拔为干部的。这样的话,就会激发整个公司的干部体系,积极参与到PDT项目去,调动积极性。

5、落地前的心理建设

落地一套全新的IPD流程时,不亚于一次管理革命。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做一些心理准备。

第一,企业高层不要“抵触”:因为IPD流程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规则的一个协同发展,强调各项任务之间的一个平衡性和综合性。所以他会避免个人拍脑袋决策。这样会导致领导在做决策时,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爽”了。 

第二,要忍耐前期效率降低:站在IPD流程的视角,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它是一个综合的交互件,需要把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拉齐,这导致产品开发团队的效率还不如当初研发部直接做产品开发快速。

这个时候,尤其对于管理团队来说,要做好一些心理准备,也要能够接受和忍耐前期的效率降低。

第三,组织可能会变得“复杂”:IPD是一个跨部门流程,所以它天然会去打破部门墙。这意味着,原来以部门为单位的管理模型会受到冲击。

PDT经理承担着经营指标,组织必然要给他授权,他就必须要管人、管资源,跟原来部门主管之间,会产生一些需要协调的地方。

所以当管理团队和全体成员都做了思想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来落地。

5

小结

最后小结一下,传递三个核心观点:

第一,IPD流程和它背后的理念是非常广谱的,适用于很多的企业。

在0~1和1~10过程的创业公司、创业团队,也可以用IPD,途鸽的自身历程就传递了这个观点。

第二,流程是活的,我们不要形而上学,不要照搬华为的IPD流程。

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把控流程里的关键点,就可以把IPD流程简化,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第三,IPD流程不是万能的,不能指望它覆盖所有的业务场景,也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在IPD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灵活的去叠加其他的流程,来兼顾企业的其他业务场景。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高维学堂(ID:gaoweixuetang),分享人:途鸽创始人  张衡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